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汽车 >正文

发审会前夜翌圣生物取消审核 监管层从严把关核酸检测企业IPO

发布时间:2022-11-26 15:40:47梁薇莉来源:

导读发审会前夜,翌圣生物“跌跤”。11月24日晚,上交所公告称,鉴于翌圣生物尚有相关事项需要进一步核查,决定取消对翌圣生物发行上市申请的审...

发审会前夜,翌圣生物“跌跤”。

11月24日晚,上交所公告称,鉴于翌圣生物尚有相关事项需要进一步核查,决定取消对翌圣生物发行上市申请的审议。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原定于11月25日上会的翌圣生物遭遇“取消审核”,或许跟近期涉核酸检测企业扎堆IPO引发监管关注有关。

不久前,深交所、上交所先后针对“主要业务涉及核酸检测的企业申请上市”一事回应称,高度关注核酸检测企业上市申请,坚持从严审核,尤其是企业的可持续经营能力。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6家涉核酸检测的企业IPO有了新动态,除了翌圣生物外,康为世纪(688426.SH)已成功上市,达科为、致善生物、瑞博奥、菲鹏生物4家企业的IPO申请成功过会。

核酸检测公司密集上市,引发市场质疑之声,首当其冲的则是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以及剔除核酸业务收入后,公司是否仍满足发行上市条件等。

“近两年来,因疫情形势严峻和防控需要,一些企业的核酸业务大幅增长,但未来这个业绩是否可持续是不一定的。如果企业在核酸检测之外的业务乏善可陈,趁着现在这个时间节点冲刺IPO,动机就有问题。”沪上一名中型券商投行部人士受访指出。

疫情偶发性收入增长难持续

作为防控疫情的重要手段之一,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核酸检测需求激增,也迅速带动了相关企业的业绩。

以致善生物为例,该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分子诊断试剂和分子诊断仪器研发生产的企业,其中试剂产品检测方向聚焦于新冠肺炎、结核病、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白血病等。

致善生物2018年和2019年度营收分别为6538.64万元、9858.22万元,扣非净利润则分别仅为115.78万元、392.38万元,以此计算,这一阶段的致善生物扣非净利润率约在1.78%-4%。

2020年至2021年营业收入分别达到3.29亿元、4.76亿元,较疫情前翻了数倍;公司的扣非净利润也分别突破了9424.62万元和1.01亿元。

公司净利润率不仅一举提升到20%-30%的区间,还快速满足了“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的创业板上市要求。

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致善生物报告期内的主营业务结构发现,新冠检测相关产品的需求大,是公司业绩提升的主要驱动力。

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1年,致善生物新冠检测相关产品的收入分别为2.21亿元、3.68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67.17%、77.31%。

如果剔除疫情的偶发因素,致善生物2020年至2021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06亿元和1.33亿元,仅是其账面收入的32.22%、22.69%,而如果以4%的净利润率计算,致善生物2021年的扣非净利润仅532万元,离上市达标将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这也就意味着,一旦相关政策面变化,致善生物可能面临较大的业绩波动风险,公司的业绩可持续性和后续成长性都被打上了一个问号。

这并非孤例。

菲鹏生物也是靠新冠检测产品“做大做强”的典范。2019年菲鹏生物营业收入为2.89亿元,净利润5745.49万元,但进入2020年,公司快速迎来业绩大爆发。2020年和2021年,菲鹏生物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0.66亿元、23.0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33亿元,15.03亿元。

其中,2020年度、2021年度,新冠相关产品分别为菲鹏生物贡献了6.97亿元、15.87亿元的收入,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高达65%和69%。

虽然扣除新冠相关产品后,菲鹏生物从财务数据上也能满足创业板的上市要求,但公司的成长性却大打折扣。

根据招股书显示,在扣除新冠相关产品后,2020年和2021年,菲鹏生物的营业收入将分别降至3.70亿元、7.22亿元,同比增长率较扣除新冠相关产品线分别下降了241.23和23.32个百分点。

在不少行业人士看来,涉新冠检测业务的企业,业绩受疫情影响较大,但未来随着新冠疫情得到控制,这些偶发业绩增长或将不可持续。

事实上,监管层的问询函中,新冠类产品销售收入是否存在可持续性、是否存在业绩持续下滑风险等问题均被连续追问。多家上市公司也在招股说明书中坦言,未来随着疫情逐步控制,公司存在业绩下滑的风险。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认为,相比于口罩等,“核酸检测本身并不缺技术含量,从单人单管到20人一管,是技术水平的巨大提升”,但“如果企业不是实质性能满足IPO条件,只是在特殊时期业绩满足,或许就不能上市了;而后续涉及核酸检测的企业在申报IPO之前,也都需要先考量自身能否实质性能满足IPO条件,比如剔除核酸检测收入后自身是否仍满足发行上市的要求等”。

核酸检测盈利能力下降

除了业绩持续性存疑外,摆在核酸检测企业面前的另一大难题就是盈利能力的下降,已经切实对相关企业的毛利率和业绩产生影响。

如菲鹏生物,2019-2021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92.81%、94.02%、88.43%,呈现下行趋势。

菲鹏生物表示,公司毛利率水平主要受产品销售价格、产品结构、原材料采购价格、人工成本以及行业竞争环境、行业政策变化(如体外诊断试剂的集采政策、带量采购政策)等因素影响。

达科为核酸类产品(核酸采样管、病毒保存液)毛利率也从2020年的63.93%,下降至2021年的43.34%,再到2022年上半年的16.30%。招股书显示,2022年上半年,达科为的病毒采样管单价为1.95元/支,单价同比下降了35.15%。

此外,翌圣生物招股说明书显示,其新冠相关产品的平均销售单价呈快速下降的趋势,由2020年的0.58元/rxn降至2022年第三季度的0.1元/rxn。

今年5月25日,国家医保局曾发布通知,规定各省份要将单人单检降至不高于每人份16元;多人混检统一降至不高于每人份5元。对于政府组织的大规模筛查、常态化检测,多人混检按照不高于每人份3.5元的标准计费。

此后各省份相继下调核酸检测价格,11月以来,贵州、安徽、广东三省分别从省级层面推动,进一步下调核酸检测价格,其中多人混检价格均降至3元以下。

在核酸检测价格不断下调期间,一众体外诊断企业遭遇业绩“滑铁卢”——圣湘生物(688289.SH)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9.08%,其中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25.59%;“预增王”热景生物(688068.SH)前三季度出现营收、净利同比降幅均超20%;东方生物(688298.SH)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22.14%,其中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40.98%……

前述投行部人士也表示:“眼下,新冠检测技术已经逐步成熟,再加上政府集采政策持续引导,核酸检测价格还会再继续下降。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看上去核酸检测这个市场很大,但企业持续获利的空间会越来越小了。”

“后疫情时代,体外诊断行业或将迎来一轮新的挑战。”华南一位中型券商医药行业分析师向记者指出,“疫情影响逐渐消退,新冠检测原料市场竞争程度日益加剧,行业高增长是难以维持的。”

应收账款激增埋隐患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核酸检测价格大幅下降之外,部分企业随业务增长而暴增的应收账款,也可能成为经营“隐患”。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阅部分涉核酸检测企业的财务报表发现,看似赚得“盆满钵满”的核酸企业,却普遍面临着应收账款暴增的问题。

以达科为为例,其在2020年、2021年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1.34亿元、1.80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为22.15%、21.51%,但2022年上半年,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却突然增至2.41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超过了50%。

其间,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也出现波动,并呈现下降态势,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达科为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4.96、5.28和4.46。

据达科为招股书披露,2022年6月末,达科为对客户北京金准医学应收账款余额为128.18万元,该客户与达科为交易内容主要为核酸检测病毒采样管。

然而,由于北京金准医学在核酸检测过程中违规多管混检,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包括实控人王学刚在内的17人被抓,该公司于5月27日被吊销营业执照。达科为在招股书中表示,预计应收北京金准医学的货款无法收回,因此计提了100%的坏账准备。

尽管达科为整体计提坏账的比例并不高,但公司快速增长的应收账款还是引发了不小的关注。

此外,翌圣生物的应收账款账面净值也在今年激增。2019年至2021年,翌圣生物各期末应收账款账面净值分别为1959.66万元、4581.29万元、7394.03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2.0%、24.59%、22.99%,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但今年上半年,翌圣生物应收账款账面净值却突然攀升到了1.27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高达63.18%。

根据招股书显示,2022年上半年,翌圣生物应收账款周转率仅1.89次,而在2019年至2021年,翌圣生物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5.24、5.40和5.09次。

“目前坏账风险不大,但是随着应收账款的大幅增长,可能也预示了企业现金回流速度慢。”前述投行人士进一步指出。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