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汽车 >正文

深圳宝安:创新能级“加速攀升”先进制造“一路领跑”

发布时间:2022-11-17 14:20:24仲进成来源:

导读 中国商报(文琳 刘泽玮 记者 智文学)风从海上来,湾区向宝安。碧海蓝天的黄金内湾,“湾区之光”摩天轮近看伶仃洋、远眺南海滨。机场、...

中国商报(文琳 刘泽玮 记者 智文学)风从海上来,湾区向宝安。

碧海蓝天的黄金内湾,“湾区之光”摩天轮近看伶仃洋、远眺南海滨。机场、港口、高速、地铁……这是中国最富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区之一,正以磅礴之势向世界先进制造业高地挺进。

宝安,深圳的经济大区、产业大区、人口大区,扼守珠江口,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地带。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前海扩区”及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战略构想的提出,宝安已成为湾区中心和深圳都市圈核心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创新,是产业升级、城市进步的原动力、驱动力。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近年来,宝安区多措并举在城区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等领域持续发力。在2022年全国创新百强区榜单中,宝安区从全国第八跃升至第二,以研发投入强度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多、产业创新后劲足等优势,彰显着宝安科创力量的澎湃动能。

宝安中心城区。(宝轩/图)

领跑有势头

全球每100台无人机里,有21台来自宝安;全国智能穿戴产品每10个有3个是宝安制造。

宝安区是深圳制造业的“基本盘”。在深圳市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有15个重点在宝安布局,总数居全市首位。其中,9个集群增加值位居全市第一。

目前,超5万家传统制造企业、8000多家科技企业、675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0多家国家级和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7家上市企业汇聚宝安。

数据显示,2021年,宝安GDP达到4421.83亿元、增速11.3%。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7508.83亿元,同比增长18.1%,成为助推全区经济高质量增长的一面旗帜。

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双位数增长离不开企业的支撑。国家科技企业一直是宝安产业创新、制造创新的重要动能,也是区域工业促转型、提能级、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据宝安区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宝安区每平方公里拥有国高企业18家,是深圳市平均水平的1.6倍,是粤港澳大湾区平均水平的15倍。今年年底,宝安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将突破7000家大关,约占深圳市总量的1/3,连续6年高居全国县区级第一。

此外,目前宝安区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达135家,存量位居深圳市第一;新增市级专精特新企业894家,增量位居全市第一;三种专利授权量超4.8万件,占全市的1/4,亦位列第一。

今年9月,宝安区“专精特新总部基地”正式揭牌,包括1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中上市、拟上市公司9家)在内的28个优质企业签约入驻。作为长期专注细分市场,居于产业链价值链上游,内生动力强、发展活力足的“专精特新”企业,它们将为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宝安湾。(宝轩/图)

发展有后劲

创新,是个“脑力活”,也是个“团队活”。

作为国内最大的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集聚区和核心承载区,宝安区汇集了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链重点企业,在产业规模和企业数量上居全国首位,约占全国的30%和广东省的70%。而目前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激光应用市场,产值占全球的40%以上。

在位于宝安区新桥的深圳激光谷,这里聚集了20多家高成长型企业。有着26年历史的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族激光)以及旗下大族电机、大族机器人、大族智控等9家子公司落户于此,从自主研发到联动“智造”,激光谷已初步形成激光科技创新生态链。

据了解,大族激光是亚洲最大的激光加工设备生产厂商、全球领先的激光加工及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其主要科研项目被认定为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拥有5000多项国内外专利和1400余项软件著作权,多项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鼓励企业自主研发,以创新驱动、科技赋能保持先进制造业领先快跑是宝安区高新科技产业的优势。”据宝安区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宝安区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的研发机构实现了全覆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68%。全区研发总量达到216.54亿元,R&D投入强度达到4.9%,远高于广东省3.22%和全国2.44%的平均水平,整体发展势头强劲。

此外,宝安区为推动产业链向“创新+智造”方向转变,还积极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企业”企业梯队,让企业发展方向明确、未来可期。

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宝安区1168家国家、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中,有97.7%是由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成长而来;全区13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单项冠军企业100%由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孕育、升级而来。

“湾区之光”摩天轮。(宝轩/图)

克难有力度

科技创新不能满足于“追尾巴”“照镜子”。因为,习惯了“追尾巴”就容易陷入“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的困局,一味“照镜子”就如同照葫芦画瓢,没有自己的创新灵魂。

“宝安与其他地方不同,没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所以,宝安区委区政府非常鼓励企业进行逆向创新的科研之路,并给予巨大支持。”据宝安区科技创新局工作人员介绍,宝安在“科技创新”方面具有6个90%的特点,即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于企业以及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来源于龙头企业。

创办于2015年的影石Insta360是宝安区一家主要从事全景相机、运动相机等智能影像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该公司推出的十余款全景相机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了40%,位列行业第一。公司主要负责人在谈及企业发展要素时表示,宝安区鼓励、支持企业自建研发创新主体的举措敢为人先、影响深远。2021年,影石Insta360的研发投入资金已超过1亿元。

近年来,为让技术走出实验室再造企业生产力、形成产业化动能,为企业以及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赋能,宝安区以“政府搭台、企业牵头”积极推动企业以自建或与科研院所共建创新联合体。

镭神智能公司与武汉大学等单位共同开展“厘米级型谱化移动测量装备关键技术及规模化工程应用”项目,实现了我国高端厘米级移动测量装备从引进到输出的重大转变,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作为国家级平台的航盛电子企业技术中心,具有汽车电子领域中电机控制、电池控制和整车控制的“三合一”独创优势,承担了东风集团的整车测试。

一批批创新型企业破阵而出,成为区域产学研制一体化发展的中流砥柱。截至目前,宝安的创新平台总数达到540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244个,市级147个;还有3个院士工作站、14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同时,为了扶持产品更好地迈入市场,宝安区还搭建了深圳首个集新技术、新产品的展示和交易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平台——湾区新技术新产品展示中心。数据显示,自2020年4月启用以来,该中心已经举办了上百场大型高新技术产品展示活动,发布了270多家企业超350项新技术新产品,有效促进企业与科研机构、上下游产业链、市场消费端无缝接轨。

此外,为补齐应用基础研究的短板,提升科研力量,宝安区结合本地产业发展需求引进高端研发机构。

在位于宝安区福永街道的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承担了国家集成电路材料创新中心——粤港澳基地的建设任务。该院核心团队研制的超薄芯片加工用临时键合材料,可以支撑百微米及以下的超薄芯片加工,并已逐步走向产业化阶段,这让宝安区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的自主可控电子材料实现了“零的突破”。

从源头创新布局,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给予企业从引进到落地,从研发到生产的全周期服务。今天的宝安,正以全方位、多角度的方式赋能科技创新企业深挖潜力、紧抓机遇,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事实上,宝安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上已积累一定优势,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集聚区。记者了解到,当前宝安区已形成了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安全节能环保产业集群、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集群、网络与通信产业集群4个千亿级集群。

宝安湾。(宝轩/图)

创新有氛围

如果说宝安是一艘劈波斩浪的巨轮,那么创新就是催动这艘巨轮滚滚前行的强大动力。

连续9年举办的创新创业大赛是宝安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折射。有数据显示,通过历届创赛孵化,已积蓄了一批优质企业在宝安变大做强,如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正浩创新,已成长为全球移动储能领导品牌;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和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韶音科技,已是全球骨传导耳机的开拓者;海柔创新开创箱式仓储机器人新赛道,市场占有率达90%,已成长为独角兽企业……2家独角兽、26家专精特新企业、43家规上企业、90家国高企业,宝安的科技创新版图不断扩容升维,科技创新氛围持续走高。

据了解,在营造良好创新业态方面,宝安区通过实施科技服务优链工程,加快构建涵盖技术平台、成果转化、创新孵化、科技金融、科学普及等全链条创新服务支撑体系。

以高端创新空间为载体,形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专业园+创新集聚区+国家高新区”的全链条创新载体体系。瞄准国家高新区扩区战略,宝安区推动尖岗山—石岩南、西乡铁仔山、新桥东科技城等三大片区、共23.52平方公里纳入国家高新区建设,并以高新区“1+3”工程纳入宝安“422133”工作主框架进行重点推进。当前,宝安高新区产业和创新基础较好,以占全区5.9%的面积贡献了全区17.6%的工业总产值。

以“政府引导、市场导向、企业主体、社会参与”思路,打造“科技桃花源”为标识的科技创新园,推动产业空间由粗放供给向精致供给转变,以创新导向重塑城市空间,以优质空间提升创新效率。

推动落地科技人才专项政策,做好科技人才服务,促使一大批创新企业和人才向宝安聚集。当前,宝安区已累计认定科技高层次人才1824人,建立60个以企业为主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

在扩展创新空间、提高产业能级、提升服务品质的同时,宝安区还持续厚植创新文化。截至2022年10月,全区累计创建39个科普示范社区,建成58个科普教育基地,连续5届获“全国科普示范城区”称号。

不久前,宝安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正式进入实体化运作、宝安知识产权创新服务平台正式启用,为创新主体提供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为企业健康发展、产业能级跃升保驾护航。

创新浪潮涌,风起宝安湾。当前,作为深圳西协桥头堡、粤港澳大湾区资源配置中心、双循环重要交汇点和高水平开放门户枢纽的宝安,正以科技创新引擎点燃“世界先进制造城”的燎原之火,赋能高质量发展提速换挡。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