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汽车 >正文

高血压诊断界值下调,华山医院专家:意义不止于医药领域

发布时间:2022-11-15 12:22:17仲明兴来源:

导读·对高血压的“激进”治疗是为了避免发生更严重的心血管事件,而且很多人在发病的时候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所以我们希望通过早期治疗干预,...

·对高血压的“激进”治疗是为了避免发生更严重的心血管事件,而且很多人在发病的时候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所以我们希望通过早期治疗干预,让更多人过上既健康又长寿的生活。

11月13日,《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发布。

11月13日,《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新指南”)发布,推荐将我国成人高血压的诊断界值由SBP(收缩压)≥140mmHg和/或DBP(舒张压)≥90mmHg,下调至SBP≥130mmHg和/或DBP≥80mmHg。

在“新指南”发布会上,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韩雅玲表示,下调诊断标准体现了防线前移、加强初始预防的理念,否则将错过减少高血压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和其他疾病危害的关键时机。

也有专家认为,按照新指南,中国会增加一倍的高血压患者,除了引起患者的担忧,国家的卫生经济能否支撑起这么多高血压患者也是一个问题。

对此,澎湃科技连线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副主任李剑。李剑认为,新指南并非一刀切地划分高血压患者,对于新增患者,首先采取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的方式控制血压,如果一段时间后还未见效,再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它首先解决了“是不是”高血压患者的问题,至于“怎么治”,还需要针对不同病情作出相应调整。

至于患者增加是否会加重医疗资源负担,李剑认为,从卫生经济学角度看,早服药产生的成本要比发生一次心脏事件(第一次记录到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疾病)所产生的成本少得多,同时,早期干预可以减缓后续心脑血管等并发症的治疗压力,也可以有效降低致死率。

对话:

新指南的新变化

澎湃科技:请你简单介绍一下新指南最大的变化,以及为什么要做出改变?

李剑:新指南最引发热议的变化有两个,一个是把高血压界值降低到了收缩压≥130mmHg和/或舒张压≥80mmHg,另一个是简化了高血压分级标准。这两个调整都是基于专家共识和治疗建议,汇总了 4 项最新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的荟萃分析结果。这也是中国第一次发布《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

首先从2017年以来中国以及全球的临床研究来看,当我们把高血压界值降低到SBP≥130mmHg和/或DBP≥80mmHg时,诸如冠心病、脑卒中等高血压并发症的患病率能进一步降低。

其次对于高血压分级标准,以前的高血压界值为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在此之上,又将高血压细化为了一级高血压、二级高血压、三级高血压。但这种分级方式在临床应用方面并不是很清晰明了,而这次由三分法简化为两分法:一级高血压(SBP130—139mmHg和/或DBP80—89mmHg)和二级高血压(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从临床应用的角度来看,极大简化了继续医学教育和临床方面对高血压的防控步骤。

总的来说,按照原来的标准,当血压处在SBP≥130mmHg和/或DBP≥80mmHg范围时,就已经高于正常值了,但它离诊疗标准还有一段距离,如何界定和治疗这部分人群,我们一直没有定论。但新的标准清晰地划定了界线,它为“是不是”这个问题画上了句号,至于“怎么治”,还要针对不同病情相应展开。

高血压人群会扩大吗

澎湃科技:高血压界值调整后,中国高血压达标率会否直线下降?

李剑:这是有可能的,目前在中国,服药后,高血压达标率最多也就达到40%左右,新指南产生后,高血压达标率可能会更低,但是医生和患者都在不断努力,达标率不是目的,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延长患者寿命。所以从整个角度看,新指南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

澎湃科技:标准调整后相应的,高血压人群也会扩大,有限的防治资源能否应对庞大的诊治需求?

李剑:事实上对于高血压的防控,我们也并不是一刀切地全部启动药物治疗。有两种方式:一是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比如少抽烟,调整饮食结构等,二是药物治疗。按照以前的标准,血压没有达到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时,只需要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但这容易导致患者警惕性不高,新指南下调了界值,这不代表当血压处在SBP≥130mmHg和/或DBP≥80mmHg范围时,就要立刻启动药物治疗,依然是先以治疗性的生活方式改变为主,当一段时间后血压还未得到控制,再启动药物治疗。所以总体来看,界值下调,并不代表新增人群就要立刻开始服药,只是“未病先防”的一级预防观念提前了,使得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的人群扩大了。

当然,当一些人在采取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措施后,血压依旧未降下来,这也会造成治疗人群的扩大,但是从卫生经济学角度来讲,早点干预的成本效益比还是较大的。每天食用一片高血压药物,哪怕多使用10年,也比发生一次心脏事件(第一次记录到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疾病)所产生的成本少得多,因为发生一次心脏事件后,如果不及时做好二级预防,在未来的一年中,有50%的人会复发;一个脑卒中事件的发生,有可能会造成6个家庭成员生活和工作的失能,这对整个社会来说是巨大的损失。

所以从卫生经济学角度来讲,相比疾病发生后再治疗,提前预防关口,扩大服药人群还是较为划算的。

澎湃科技:调整后患者服药时间变长,会导致降压药副作用增强吗?

李剑:首先,如果不给新增人群积极降压,会对他的心、脑、肾、眼等身体器官造成持续性损伤,最终将会导致不可逆转的并发症,所以及时干预很重要。

其次,高血压药面世到现在,药物制剂越来越精细化,事实上,现在绝大部分降压药产生的副作用都已经非常非常少了,所以相比高血压本身对心脑肾炎造成的损伤,降压药导致的副作用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

界值调整有什么意义

澎湃科技:会降低心脑血管等高血压并发症的患病率吗?

李剑:应该会。我们也希望能尽可能把高血压相关的并发症降到越低越好,目前中国的冠心病发病率还处于高速上升的时期。而高血压就是冠心病的元凶之一。

冠心病有可能导致房颤(心房颤动)。粗略估计,中国有超过1000万的房颤患者,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房颤患者也会越来越多,所以早期干预治疗非常重要,而下调高血压界值,也会提醒大家及时关注自身血压情况、身体状况,这种认知关口的前移,不仅会缓解后续治疗的压力,也会使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发生比例降低,整体的致死率也会下降。

澎湃科技:会对整个降压药研发产业和心脑血管医药产业造成什么影响吗?

李剑:相比于对制药产业的影响,我认为对健康养疗产业的影响更大。因为指南里还提出了在日常饮食方面要注意对盐的控制。如何制作低盐的食物、如何调整膳食结构,甚至如何戒烟、如何形成规律的作息……我认为它对国人的整个健康养疗产业链都会产生影响。

至于对制药业的影响,我觉得不会太大。因为药品进入集采(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后,制药流程都很规范,且一些价格较昂贵的进口药在集采后,价格已经下调了很多,所以药品本身的利润空间不是很大,加之总体来看,服药人群并没有扩大非常多,所以相较于制药产业,我认为它对更广阔的健康养疗产业的影响会更大,比如以前很少有人注意到睡眠呼吸,现在可能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戴小呼吸机,进行呼吸监测等等。

澎湃科技:有人怀疑界值调整是以欧美国家的数据为基础的,你怎么看呢?

李剑:首先,中国在“十三五”之后,在高血压诊疗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所以这个标准是以我国临床数据为基础所制定的,而且也不代表在临床应用时就采取一刀切的做法,这只是防控高血压的第一步。

接下来可能会建立专家委员会,一直跟进,比如2—4年进行一次更新,肯定会在这个基础上不断优化。当前我们需要的是能够及时在临床应用的简单明了的标准,在此之后可能会有更多、更精细化的选项,但这些都需要我们先进行临床验证,再不断升级。

还有些人觉得新指南发布后很多人都被戴上了高血压的帽子,事实上从医学界来讲,希望对高血压的治疗能够稍微“激进”一些,至少从心血管医生的角度出发,“激进”是为了避免发生更严重的心血管事件,而且很多人发病还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所以我们希望通过早期治疗干预,让更多人过上既健康又长寿的生活。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