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技 >正文

每年奥斯卡都有几部胶片电影,为啥洗胶片的大佬不干了?

发布时间:2022-12-13 08:18:06匡鹏娟来源:

导读 记得从前看《 名侦探柯南 》的时候,有一集叫《 东京显影所的秘密( 上 ) 》。这一集给我留下深刻记忆的,是柯南的妈妈暗示柯南,灰...



记得从前看《 名侦探柯南 》的时候,有一集叫《 东京显影所的秘密( 上 ) 》。


这一集给我留下深刻记忆的,是柯南的妈妈暗示柯南,灰原哀对柯南有好感。


咳咳,我重说,是东京显影所这个地方,让我印象深刻。


后来,我查了资料才知道,东京显影所,更准确地说是东京现象所,是日本最著名的洗印机构之一,曾经为《 奥特曼 》《 哆啦 A 梦 》等作品做过洗印。


也曾为《 霸王别姬 》《 红高粱 》《 阳光灿烂的日子 》等经典国产电影,提供过洗印服务。


《 阳光灿烂的日子 》里的镜头 ▼


然而,就在不久前,东京现象所在官网宣布,它将在明年 11 月 30 日结束胶片冲洗业务。


我刚知道这个消息时,第一反应是:连照相机都很少用胶卷了,怎么东京现象所才打算停止胶片冲洗业务?


后来查了点资料才知道,是我孤陋寡闻了。


原来即便到了 2022 年,还有人坚持用胶片拍电影。




虽然数码制作的影片越来越多,但如果细心分析的话,会发现仍有一定数量的电影,是用胶片拍摄的。


比如,2021 年奥斯卡获奖电影《 金属之声 》《 信条 》,2022 年奥斯卡获奖电影《 007:无暇赴死 》《 西区故事 》均为胶片拍摄。


电影《 信条 》中的镜头 ▼


不少大牌导演,比如,克里斯托弗 · 诺兰、昆汀 · 塔伦蒂诺、是枝裕和等也都还在坚持拍摄胶片电影。


克里斯托弗 · 诺兰 ▼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数字摄像的清晰度、宽容度等硬指标,已经和胶片摄像没有明显差别了,为何还有人坚持拍胶片电影呢?


从昆汀 · 塔伦蒂诺、克里斯托弗 · 诺兰等导演在采访透露的信息来看,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用胶片拍摄时,导演的权力更集中,氛围更专业。


用胶片很贵的,一本能够剪辑出 4 分钟左右的 35mm 的胶片,差不多要 2000 元。


可以说,只要拍摄开始,每分每秒都在 “ 烧钱 ”。


这就要求在拍摄时,所有人员都要听从安排,各就各位。


特别是演员,要尽可能避免出现 NG( Not Good ) ,否则的话……下场会和《喜剧之王 》里周星驰扮演的龙套,给自己加了一段 “ 我不想死 ” 的戏后的遭遇差不多。


就连制片也要给导演足够的尊重,不能在现场对导演的工作有太多干预。


这样,导演就有足够的空间发挥自己的才华。


同时,由于所有人都尽可能争取一遍就过,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因反复录制导致的拍摄进度缓慢。


第二,目前胶片电影对色彩的还原度高,有特殊的视觉效果。


胶片摄影主要利用极小颗粒的卤化银感光后形成潜影,然后通过化学处理形成影像。


这让胶片在重塑色彩方面十分出色,色彩饱和度和层次感优于数字电影。


比如下面这张图,来自昆汀 · 塔伦蒂诺拍摄的胶片电影《 八恶人 》,能清楚地看到这张图的色彩拍得非常细腻。


而且,胶片电影能呈现特殊的质感,就是所谓的 “ 胶片感 ”,特别适合用于营造一种时代氛围。


比如,《 星球大战 7 》为了更加贴近于 1977 版《 星球大战》的影像风格,就采用了胶片拍摄。


《 星球大战 7 》剧照 ▼


第三,胶片存储格式统一,便于保存和管理。


数字视频虽然只有几十年的历史,但已经历过数次更新换代,格式种类非常多。


曾使用过的视频格式 ▼


存储格式本身的不断更新,给数据库的文件管理提高了难度,以至于许多早期的数字视频早已无法播放。


但胶片不存在这些问题,胶片电影发明一百多年来,格式相对统一,只要保持得当,胶片在正常情况下可以维持 100 年,再老的电影都可以通过胶转磁技术或者底片扫描,转制成高清的数字格式。


总而言之,尽管胶片电影的数量正在不断萎缩,但胶片电影还无法被完全取代,仍能在享有盛誉的电影节或颁奖典礼上占有相当份额。


2008 — 2020 年,

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作品中,

用胶片拍摄的占比 ▼




如果只看电影的品质,很难说胶片电影和数字电影孰优孰劣。


但电影不只是艺术品,更是 “ 产品 ”。


电影的生产与流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背后需要一个产业链来支持。


这就意味着,一部电影不仅要看品质,也要看生产成本和效率。


在这个层面上,胶片电影就很难比得上数字电影了。


就成本而言,目前在国内,即便是小成本的胶片电影,拍摄费用也需要 300 万以上,而数字电影 100 多万就能搞定。


在效率方面,拍胶片电影时,虽然人员不容易懈怠,但麻烦要比数字电影多得多,无形之中就拖累了制作效率。


比如,在拍摄时,实际拍摄素材长度要远远长于正片长度( 假设正片有 100 分钟,就至少需要拍摄 1000 到 1500 分钟的素材 )。


而一本胶片能拍摄的时长是有限的,用胶片摄影机拍摄,就需要时不时地换胶片。


《 星球大战 》正片要用到的胶片 ▼


换胶片很麻烦,要用气罐不停地吹,万一清洁没做好,划了胶片工作就全白费了。


好不容易拍好了,还要注意严格保存胶片,因为稍不注意,拍摄完成的胶片就报废了。


某电影的摄影组曾发生过这样的事,在收工路中,摄影助理把拍好的胶片放在了中巴车司机旁边的发动机盖上,发动机散发的热量直接报废了几本胶片。


于是,辛苦拍摄的素材付诸东流,只能把原来的镜头再重新拍一遍。


就算一切顺利,导演、剪辑等主创人员要想回放检查,确定最终镜头,也要等待样片冲洗出来。


在这段时间里,布景也不敢拆,因为没人知道还需不需要补拍和重拍。


而用数字摄影机拍摄就方便多了,毕竟照管存储硬盘可比胶片轻松多了。


而且,用数字摄影机拍摄是 “ 即拍即见 ”,回放也容易,便于导演、摄影师、灯光师等工作人员在现场进行检查和调整。


另外,剪辑师在现场拍摄时就可根据影像拟定镜头处理、特效制作、画面组接等制作方案,可以大大节省后期通看全片的时间和精力。


总之,种种因素导致,胶片电影的制作成本更高,效率更低。


不过,成本和效率还不是胶片电影最大的短板,胶片电影真正的敌人是时间。


不可否认,目前的胶片电影在技术和流程上要比数字电影成熟,然而这也意味着,胶片电影更难享受到技术发展带来的红利。


举个例子,近些年来,魔幻片、科幻片、灾难片等非写实主义题材电影正在蓬勃发展,大受欢迎。


如果对历史上票房最高的 10 部电影题材进行分类,大都离不开灾难片、魔幻探险片和科幻战争片的类别范畴。


票房排名第一的《 阿凡达 》,就是非写实主义题材电影。


虽然胶转磁技术可以让胶片电影利用计算机进行后期剪辑与制作,从而可以拍摄科幻片等非写实主义题材电影。


比如,1999 年上映的科幻电影《 黑客帝国 》,就是采用胶片拍摄 + 计算机后期合成。


然而,用这种方式拍摄,导演得等后期合成完工之后,才能看到影片的整体效果,而在拍摄现场只是演员的表演和一块巨大的绿幕,完整的画面只能靠 “ 脑补 ”。


后期的剪辑师得等拍摄结束后,依据演员在绿幕下的表演镜头,再对照剧本猜想该镜头的视觉效果,进行相关剪辑、视效等工作,效率低且容易出错。


这导致用胶片摄影机拍摄非写实主义题材的电影会有种种不便。


再加上拍摄现实社会中的真实影像才是胶片摄影机的强项,这让胶片电影的风格依然以现实主义或古典主义为主,题材也多为纪录片、剧情片、歌舞片等。


而用数字摄影机拍摄非现实主义题材电影,麻烦就少得多。


一个重要原因是,数字摄影机能更好地获得电影虚拟拍摄与制作技术的加持,让导演能在拍摄现场直接看到后期合成的画面,方便导演对现场的表演进行更好的指导和把控。


后期的剪辑师也能利用虚拟拍摄的合成画面,直接进行现场剪辑。


而且,现场记录的合成画面实际已是导演创作后的产品,这意味着剪辑只需要在此基础上精细加工即可,不会产生较大的视觉误差,从而提高剪辑的效率和精准度。


值得一说的是,人工智能技术也能给数字电影赋能。


像近几年频频吸睛的数字人就能用在数字电影中。


数字人 “ 邓丽君 ” ▼


现在已经有人尝试让数字人做演员,与现实演员同台演出。


如 2019 年,由李安导演执导的电影《 双子杀手 》中,威尔 · 史密斯一人分饰两角,同时出演 50 岁特工 Henry 和 23 岁特工 Junior,也就是 “ 年老版 ” 的自己和 “ 年轻版 ” 的自己。


《 双子杀手 》剧照 ▼


其中,这个年轻版的威尔 · 史密斯是利用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实现的 “ 数字演员 ”。


未来,如果数字人技术能更加成熟,让数字演员取代现实演员也不是不可能。


如果那一天到来,似乎也不错,至少明星天价片酬、主角演员出了意外等麻烦,就有望一劳永逸地解决了。


这么想的话,也许你会和差评君一样,对数字电影的未来,有了更多期待呢。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