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精选知识 >正文

7岁孩子被妈妈带进整容院,到底是谁在审判女性的美?

发布时间:2024-02-01 13:09褚树发来源:

导读前几天偶然看到了一个微博话题#小腿肌肉阻断术#,本以为是一个帮我们恢复健康的手术,看完之后我大为震惊。所谓“小腿肌肉阻断术”,原理是...

前几天偶然看到了一个微博话题#小腿肌肉阻断术#,本以为是一个帮我们恢复健康的手术,看完之后我大为震惊。

所谓“小腿肌肉阻断术”,原理是通过切断支配腓肠肌的神经,导致腓肠肌失去动力,即使绷紧小腿也不会出现明显的肌肉凸起,所以肉眼看起来线条更“流畅”。

通俗来说,就是切除小腿上相对来说不那么重要的神经,让肌肉丧失活力,从而达到瘦小腿的目的。


图源网络

乍一听很吓人,再一想,后果更令人害怕。

腓肠肌在失去神经支配后会导致我们正常的跑、跳等动作都无法正常完成。而肌肉萎缩无力,行走能力也会受到影响,更有甚者还会因此瘫痪。

所以这种方法在专业的医生看来无异于自残,且不可修复。

有些原本为了治病的手术,发展成了变美的“捷径”,且这个美还是畸形审美下的“病态美”。

1

什么时候“美”有了固定的模板?

每天,我们都能在各大平台上看到无数张几乎一个模板刻出来的“完美无瑕”的脸蛋,让人几乎看不出差别。

而当有人发的自拍动态不那么符合当前的主流审美时,下面评论会出现一大波恶意评论,

“长这样也敢出来见人吗?”

“听话,回去娘胎重造吧!”

“我跟你无冤无仇,你为何要发自拍来吓我?”等等这种无脑又恶毒的话,让很多追求美的女孩纷纷往那一个固定的“标准美人”模板靠拢。

而这种畸形的审美受益人是谁呢?是美白、瘦身、抗老等相关产业背后的资本。

艾媒咨询数据中心显示,2023年中国功能性瘦身食品规模为4020.8亿元,同比增长18.7%。


(2019-2024中国功能型瘦身食品市场规模及预测)

产生需求的必要条件是足够焦虑,而在当今社会让女性焦虑实在是过于简单的一件事。

一张精修的白瘦幼美女照片,一句简单的“颜值即正义”就足够了。

但问题是,谁在下定义?

2

变美,要从娃娃抓起?

不只是女孩们被畸形审美毒害,很多父母也是如此,甚至把整容项目作为孩子的“升学礼”。


@北京卫视

某家整形医院的一名咨询师的朋友圈里晒出一个被妈妈带着割双眼皮的七岁小姑娘,并配文:“颜值时代,爱美从娃娃抓起。”


图源网络

在《少年说》的一期节目中,一个13岁女孩就吐槽说,妈妈经常说她吃太多,太胖。

在妈妈看来,女孩就应该保持完美的身材,什么是完美呢?瘦就是完美……


综艺《少年说》

原本的容貌焦虑再加上家长们的助推,这把火好像越烧越旺,整容已经日渐低龄化,寒暑假期也随之变成了孩子们“改头换面”的高峰期。

成都一家私营整形机构的院长向媒体透露:“这两年高考后来整容的学生越来越多,在暑假期间,我们医院整形美容顾问接待的客户里有三成是00后。”

“成不了学霸,就做校花”,已然成了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期待。

这让我想到演员陶虹曾经在节目里提到,她女儿小时候曾因为被同学嘲笑长得丑而哭着跑回家。

于是陶虹问女儿:“你觉得你长得丑吗?”

女儿说:“我不丑”。

陶虹又问:“那你长得漂亮吗?”

女儿答:“我长得漂亮”。

陶虹说:“我很诚实地告诉你,你长得不丑,但你长得也不漂亮。但我可以告诉你一个特别棒的事,你长得独一无二,谁都没办法复制你”。


综艺《女人30+》

对啊,这世界上并不存在“丑的人”,只存在“不一样的人”而已。

3

美貌没有天花板,自卑却有深渊

在这个畸形审美的时代,似乎所有人都在面临相似的问题——永远觉得自己不够美。

就连以美貌著称的杨超越,都在节目中称自己经常半夜照镜子后,被自己“丑哭”:

“我怎么这么丑啊,这边还可以再精致一些,那边也可以再精致一些,这边应该再高一些,那边再低一些,我怎么长得这么失败。”

当蔡康永问她:“现在这么多人喜欢你,你依然不自信吗?”

杨超越说:“是,虽然他们喜欢我,但想要让自己喜欢自己挺难的,我永远觉得昨天的自己是一个很傻、讨厌的人。”


综艺《奇葩说》

无论多美的人,都有可能认为自己很丑,甚至产生容貌焦虑,这不是“凡尔赛”,而是一种心理疾病。

“幻丑症”,学名叫做“躯体变形障碍症(BDD)”,是指外貌并不存在或仅有轻微缺陷,而患者想象、夸大自己存在缺陷,并由此产生痛苦的心理病症。

目前“幻丑症”的成因,有可能是基因遗传,有可能是大脑内分泌失调,也可能是过去的创伤经历在作祟。

比如幼时被嘲笑、欺负或虐待过的人群,更容易得“幻丑症”。

总之,容貌焦虑不断扩大,真的会演变成心理上的“病”

在这个看脸的时代,容貌焦虑到底如何“破”?
知乎有一个回答说:“心病还需心药医,破解容貌焦虑,关键是调整好被扭曲的心态。”

很难不赞同。

01

真正自我接纳


心理学上一个有趣的“疤痕实验”:

国外心理学家曾征集了10位志愿者,他们被安排在10个没有镜子的房间。实验人员告诉志愿者,实验内容是在脸上画上以假乱真的疤痕妆,之后让他们观察身边人的反应。实验结束后,10位志愿者有不少感悟:

  • “那个胖女人最讨厌,一进门就对我露出鄙夷的目光。”
  • “本来有一个中年男子和我坐在一起,没一会儿就拍屁股走开了,像躲避瘟神一样躲我。”
  • “有两个年轻女人一直在私下嘲笑我!”

事实上,心理学家以补妆的名义,在志愿者们出门前就把疤痕妆彻底擦干净了。

这个实验就说明:把内心对自己的看法,投射到别人身上时,就会以为别人就是这样看自己,但其实,这只是自己内心假定的“疤痕”。

因为真正让你焦虑的,不是大众审美,也不是别人的议论,是你对自己的不满足,以及对自己的偏见。

一个人可以瘦一点,可以丰满一点,可以更白一点,更少女感一点,但最应该做到的,是觉得自己本来就很美。

02

做真正有意义的事


脱口秀大会演员徐志胜,他说自己从有记忆起,就知道自己长得很丑:

三年级的时候,同桌直接评价他:你长得真丑,眼睛小,嘴唇厚;

六年级的时候,有人对他说:志胜,你长得像个怪物;

学校广播体操比赛,因为长得丑,老师把因为个子矮站在第一排的徐志胜安排在了后面。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

“我不是容貌焦虑,我是容貌绝望。”

后来他经常讲笑话给班里的同学们听,在一次次欢声笑语中他感受到了自己极大的存在感。

所以在谈及容貌焦虑时说:

“人生有很多事,让自己人生更有意义,而很多事情真的和长相没多大关系。其实只是说,你停在原地,才会焦虑。”


综艺《某某与我》

很多人,总是羡慕别人的美,不满于当下的自己,于是总想通过提升外在的条件,来体现自我价值,就会陷入容貌焦虑的死循环中。

殊不知,比仰望别人更有价值的,是让自己做有意义的事,充实自己。

可以是制定学习计划,可以是阅读一本书,甚至可以是给自己放个假看场电影,讲个笑话……当你放眼于自己的生活,美或丑好像也并没有那么重要。

03

建立自我评判标准

美不应该是他人赋予你的评价,而是你欣赏自己真实的每一个瞬间。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一开始都是用别人的评价来给自己打分,大家都说我是个好孩子,我就是好孩子;

大家都说我胆小鬼,我就越来越不知道怎么去勇敢。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有些人逐渐发展出自己的价值观,所以对人对事对自己,都有一套清晰稳定的衡量标准,外界对自己的评价只是参考。

但有些人,一辈子都活在别人的评价中。

他们的悲剧又何止年轻时为了美而损害健康,将来还会陷入更多的困境和死胡同,把自己逼到绝路也是大有人在。

所以该焦虑的从来都不是容貌,而是还不够强大的内心。

- End -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