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精选知识 >正文

“年画抢救第一人”王树村绝笔:我为何研究民间美术

发布时间:2024-01-17 15:13姚强梁来源:

导读王树村(1923-2009),天津人,是中国知名的民间美术研究专家、美术史论家,他被称为中国民间艺术的“守护神”,是抢救、收集民间年画的第...

王树村(1923-2009),天津人,是中国知名的民间美术研究专家、美术史论家,他被称为中国民间艺术的“守护神”,是抢救、收集民间年画的第一人,也是创立民间美术学科、研究民间美术的第一人。

澎湃艺术获悉,近日,《我为何研究民间美术:王树村自述》新书在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王树村人生最后阶段的绝笔之作。从“我为何研究民间美术”这一问题出发,王树村回顾了其生于北方年画艺术之乡杨柳青,长于炮火连天的天津,耕耘于祖国大地的人生经历,阐述了其对民间美术孜孜以求、笔耕不辍的热爱与守护,以及为中国美术史填补民间美术版块空白的不懈奋斗。


王树村(1923-2009)

晚年,王树村先生曾说:“我们谈画也好,我们看这些画也好,我们写这些书也好,也就是告诉世人,中国还有这些东西。他们后人就会有慢慢的印象,不能光看外国的卡通,要看看中国的民间,中国的文化。”


王树村 《我为何研究民间美术之始末》 手稿

《我为何研究民间美术:王树村自述》的整理者、天津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副教授姜彦文介绍,这本书是王树村先生在病床上完成的,是他在生命最后阶段所写的最后一本书,是他的绝笔之作。据先生的女儿林小枫女士回忆,当时先生刚刚与死神擦肩而过,身体已经极度衰弱,但对他而言,如果不工作的话,生命就没有延续的意义了。于是,家人便提议他写自传,但说好每天不能多写,不能超过两千字,而且如果身体不舒服就不能写。于是,他就每天写一点儿,直至逝世前三天,从未间断。从手稿字迹可以看出,多数的时候,他的手都是颤抖的。先生为这部自传起的名字是“我为何研究民间美术之始末”,或许可以这样理解,这本书是他临终前拼尽全力想要和这个世界说的话。


王树村 古木寒舍图 1947年绘


敦煌西千佛洞,王树村,1976年绘


曾同劳动,王树村,1971年绘。
王树村说:“图中的老牛破车,我曾与它一同劳动生活半载。因1960年我曾下放到唐山老庄子公社赶车送粪,所以老牛破车伴我度过了半年多的岁月。”

《我为何研究民间美术:王树村自述》新书首发分享会前不久也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举行。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刘莹、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邰高娣、天津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副教授姜彦文、天津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方博作为此次图书分享会的特邀嘉宾,现场讲述了王树村先生的生平事迹与交游往事,分享了该书整理出版的细节。


1956年7月,王树村捐赠故宫博物院文物收据

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刘莹饱含深情地讲述她眼中的师爷爷,耿直不阿、语言犀利、幽默风趣、不为名利,是她心中最崇敬的人。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邰高娣回忆其与王树村先生临终之前的相处细节。姜彦文回忆起在王树村先生不大的房间中,曾存放着数万件民间艺术珍品。他说,王树村先生是中国民间美术研究的重要奠基人,是其研究民间美术的领路人。


姜太公 杨四将军 张大王,清代,河北地区,纸本墨笔,纵26.9厘米,横42.4厘米 王树村旧藏


和合二仙,清代,四川绵竹,笔绘,纵 98.8厘米,横52.4厘米 王树村旧藏


秦琼、尉迟恭,清代,天津杨柳青,版印笔绘,右:纵 148.6 厘米,横 83.2 厘米,左:纵140.5厘米,横79.4厘米 王树村旧藏


九九消寒图,清代,河北武强,版印笔绘,纵 27.1 厘米,横 52.6 厘米 王树村旧藏

天津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方博是《我为何研究民间美术:王树村自述》的另一位整理者,也是活动现场最年轻的民间美术研究者。他在整理此书过程中,不仅为王树村先生百折不挠的精神所鼓舞,更坚定了学习和研究民间美术的决心,希望能为民间美术研究添砖加瓦。


“二十八宿塑样局部之一”局部 ,清代,纸本墨笔,纵 25厘米,横 40 厘米,王树村旧藏


三官天神(局部),清代,笔绘,纵 148.2 厘米,横103.4厘米 王树村旧藏


孙悟空大闹天宫(局部),清代,江苏桃花坞,木版套印,纵31.3厘米,横54.2厘米 王树村旧藏

“我为何研究民间美术之始末。”是王树村先生在病榻前写下的第一行字,是贯穿这他一生的终极问题,也是每一个民间美术研究者不断思考的问题。因为这个发问,王树村先生放弃了绘画事业,埋首民间美术的收藏与研究,殚精竭虑,一心为证明“中国民间艺术的根在中国,研究中国民间艺术的专家也在中国”。


《我为何研究民间美术:王树村自述》书影

王树村先生已经去世15年,他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守护神”,是抢救、收集民间年画的第一人,也是创立民间美术学科、研究民间美术的第一人。《我为何研究民间美术:王树村自述》的出版,是对王树村先生保护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立体呈现,同时也展现了他为民间美术所做的贡献。

延伸阅读|王树村:难登大雅之堂的“破烂之物”

新中国扫除了赌场、烟馆、妓院、反动会道门、黑社会 势力等等,通过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资本主义工 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等运动和学习各类文件,社会确实变了样。过去传统的民族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的民俗文化活动消失了,代之而起的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等,放假或游行。 我自少年时代就受到“毋忘国耻”“发愤图强”的爱国教育,又受民间美术繁盛的家乡环境影响,担忧中华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将来会遭到弃置,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和民间美术品类也会断代、失传。我那写一本《中国民间美术史》的愿望,将成为幻想!但又想到,中华民族已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不少反映人类进步的文化遗产,不会因目前苏联、 美国对立的国际形势而绝迹,信心不能动摇!


先师孔子行教像,清代,拓本,纵131厘米,横61厘米 王树村旧藏

于是,我得空便到早市、旧货摊、旧书店、造纸厂搜集 材料,崇文门外铁辘轳把、宣武门外教子胡同的早市,都是文玩字画、青铜陶瓷、民间艺术品集中的地方。不少珍品因口袋羞涩,失去了机会。当时就是为了写本书,去收集即将消失的民间美术资料,还不知道这就是抢救祖国文化遗产。


川剧绣品(局部),清代,四川,丝织,纵 84.8 厘米,横261.2厘米 王树村旧藏

例如,北京珠市口西湖营,旧有绣品店十余家,专做清代服 饰上的绣花和地毯等生意,出口欧美各国。工商业合营并店后,此行业取消了,旧存的一些绣品无人购买,出口更不可能,几乎是当成废品处理掉。我遇到后,在一堆一堆旧衣拆下来的绣花衣饰中,挑出了约500幅清代不同花样的刺绣精品和花边。挑选时,那种恶气怪味只有自知,还怕同志们知道了说我“走回头路”“不尽力于工作”,然后汇报领导。又如 在废品站等地方收集的字帖、木刻和拓片,以及水陆画、传真画像等,同样都是为了完成自己的志愿,偷偷摸摸、不敢张扬地一面收集,一面晚上整理研究。今天看来,过去节衣 缩食,稿费收入都买了一些难登大雅之堂的“破烂之物”,还是抢救了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美术珍品。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