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精选知识 >正文
2023十大健康谣言盘点:防猝死套餐坑惨年轻人!看看你被骗了几次
发布时间:2024-01-09 15:48毛锦瑗来源:
健康养生向来是最受大众关注的话题之一,自然也就成了网络谣言的重灾区。
年年都有新谣言,天天都有人被坑,2023年自然也不例外!
今天,九叔就带大家一起回顾2023年的十大健康谣言,涵盖衣食住行、看病就诊六大方面,看看你是否也被骗过,甚至可能还在被骗!
谣言一:吃豆腐容易得肾结石?
“吃豆腐容易得肾结石”的说法由来已久,并且广为人知,以至于许多人看到时,连搞清是否正确的想法都没有,因为大家已经默认这个说法为真。
甚至于你打开网络,进行搜索,也能看到大量“专家”告诉你“吃豆腐容易引发肾结石”。
然而真相是,吃豆腐不仅不会得肾结石,反而能避免肾结石的发生。
豆腐由大豆制成,大豆中含有嘌呤、钙和草酸。草酸进入尿液会与钙形成草酸钙,草酸钙不容易被溶解,因此很容易成为结石。
于是自然有人觉得吃豆腐也容易得肾结石。但其实豆腐的草酸含量很低。大豆在加工以后,能够生成草酸钙的物质已经大大减少,而且豆腐中含有的丰富钙物质还有助于降低结石风险,能避免肾结石的发生,就算是结石病人也能食用豆腐。
谣言二:饿上16个小时,能启动自噬功能并减肥
“让身体自动吃掉脂肪”的说法总是很动人,如果有个开关能够让你的身体自动吃掉多余的肥肉,很难不为此心动。
所以,“空腹16个小时人体就会启动自噬功能”这样的谣言才会登上热搜。
提出这个观点的作者说,如果人体超过16个小时没有进食,就会启动两个功能,一个是肝糖原被消耗殆尽,于是身体开始消耗脂肪;另一个则是“自噬”。
实际上,细胞的确有“自噬”功能,但它是指人体细胞中损坏的蛋白或细胞器被自噬小泡包裹后送入溶酶体或者液泡中进行降解并得以循环利用,只是一种基本的生物学现象,不需要饿肚子也可以启动。
而饿上16个小时其实属于时相减肥法,以一天24小时计,这种减肥法要求人一天总共吃两顿,两顿饭进食时间在8小时以内,剩下的16小时不进食。一天总共吃两顿,两顿饭进食时间在8小时以内。
但这种减肥法会伤害人体肠胃,对于血糖高的人,长时间不进餐还容易出现低血糖的症状。减肥应该尽量追求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的方法,不能为了瘦,把健康都搭进去。
谣言三:身上的黑痣不及时切掉,会变成恶性肿瘤?
去年,歌手张恒远因患上黑色素瘤不幸去世,震惊网络,同时也给网友们带来不小惊吓。
黑色素瘤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治疗难、预后差、死亡率高。
一时之间,网友纷纷自检确认身上是否有符合病变特征的黑痣,这种恐慌就给了谣言滋生的空间。
事实上,绝大多数黑痣都不会发展成黑色素瘤,重视1%的痣,剩下99%泰然处之。盲目祛痣,反而引起正常黑痣的恶化。比如激光祛痣存在去不干净、容易复发、容易出现凹陷性瘢痕等问题,反复激光祛痣容易引起癌变。
据医生总结,会癌变的痣,有5种特征:不对称、边界模糊、颜色不均匀、直径大于6毫米、短期内迅速生长。
所以,良性素色痣都不需要特殊干预祛除,平时也不要随意对它们进行抠、压、挤、挖,以免其因反复刺激而恶变。
谣言四:咖啡中含有致癌物,瑞幸、星巴克也中招?
比“咖啡中检出致癌物”更耸人听闻的,是59款咖啡“都检出致癌物”,并且其中就有瑞幸、星巴克两个知名品牌。
这难道又是食品安全界的一次大翻车?其实不过是文字游戏罢了。
咖啡中检出的所谓“致癌物”,叫“丙烯酰胺”,是国际公认的2A类致癌物。
但是丙烯酰胺并非咖啡特有,而是高温烹调的副产物之一。
咖啡豆烘焙时几乎都会高于120°,所以产生丙烯酰胺不足为奇。而且虽然丙烯酰胺是2A类致癌物,但目前尚未有直接证据证明丙烯酰胺对人致癌。
我们平常吃的零食,如油条、煎饺、烙饼、薯条、烤红薯等,也都含有丙烯酰胺。
所以,不用担心喝咖啡会致癌。按照打工人每天一杯咖啡的量,每天摄入的丙烯酰胺,还不如早上吃的一根油条多。
谣言五:贴身衣物穿黑色,更容易得癌症?
宣称“黑色贴身衣物更容易导致癌症”说法认为,又脏又烂的布才会被染成黑色,另外黑色衣物易含有偶氮染料,人体长期与这种染料接触,其中的有害成分就会危害健康。
这种说法不完全错误,目前纺织行业使用的染料主要为化学合成染料,其中又属偶氮染料占比最大。
的确有一小部分偶氮染料在人体穿着过程中,会与人体代谢产物混合,进而释放出致癌物质,损害人体健康。
但是这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偶氮染料已经被大部分国家所禁用,我国也不例外。所以只要是质量合格的服装,就是安全无害的。
至于说“又脏又烂的布才会被染成黑色”,其实现代纺织产业中的面料织造的技术水平很高,一卷布从织造到染色完成,每个环节的品质都有其保证,而且染哪种颜色从设计阶段就已经计划好,不太可能因为坏布而去改变颜色。
所以,黑色贴身衣物放心穿,不过注意,一定要买质量合格的产品。
谣言六:防猝死套餐可以防猝死?
这几年随着社会生活压力的增大,猝死渐渐成为老中青三代都格外关注的话题。因此也无外乎“防猝死套餐”五个字一传出来,立刻引爆全网热搜。
所谓的“防猝死套餐”,起源于韩国。套餐里一般包含鱼油、镁、维生素D3、B族维生素这几种保健品,高级一点的套餐里,还会加入辅酶Q10、叶黄素等。
虽然在各个社交平台上,大量网友都表示这个套餐有效,可真正的医生们却不屑一顾。
“防猝死套餐”主要由保健食品组成,不像药物一样具有治疗或预防的临床作用。虽然辅酶Q10对保护心血管有一定作用,鱼油对降低血脂也有帮助,但是这几种保健品混搭起来就能预防猝死的说法,具有很强的误导性。
真正的防猝死套餐,应该是健康饮食、充足睡眠、适当运动、心情愉悦、劳逸结合。
值得一提的是,“防猝死套餐中”的辅酶Q10在年初也曾被传出,能防治新冠感染诱发的心肌炎。
不出意外,又是一则谣言。
说法称辅酶Q10可以预防病毒性心肌炎,还可以治疗心脏病,因此感染新冠后需要大量补充辅酶Q10。
实际上,辅酶Q10并未被FDA批准用于治疗任何疾病,仅被允许作为膳食补充剂来出售。
它所谓的预防心肌炎纯属夸大宣传。并且,当人体不缺乏辅酶Q10时,大量补充并不能带来额外的益处。辅酶Q10需要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服用,作为保健品不建议长期大量服用。
谣言七:碘盐可以防辐射?
日本核污水正式排海后,引起了大量民众的生命安全恐慌。愤怒伴随着盲目,大量谣言把不明真相的群众耍得团团转。
其中最离谱的莫过于相信“碘盐可以防辐射”的民众们,并因此哄抢囤积食盐。一瞬间,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当年非典抢食醋、日本海啸抢食盐的场景重现。
这不仅是错误的,也是危险的。
碘元素的确可以防辐射,因为核污水中的碘主要以放射性碘形式存在,人体摄入“稳定碘”可增加人体甲状腺内碘元素的饱和度,避免放射性碘在甲状腺内的沉积,从而避免放射性碘对甲状腺带来的危害。
但食用碘盐无法预防放射性碘的摄入,过度摄入食盐还会增加心脏和肾脏负荷,造成高血压等疾病发生,甚至造成脱水、死亡等。
另外,有些民众担心核污水排海后,食盐受到污染,因而大量囤积食盐。但我国目前食盐产品结构占比为井矿盐87%、海盐10%、湖盐3%,井矿盐和湖盐生产均不受日本核污染影响。
而且食用盐生产也需要遵循食品安全规定,所以无需担心,更无需屯盐。
谣言八:2024年职工医保费将不再划入个人账户?
凡是跟医保改革有关的传闻,往往获得大量关注。2023年10月底,一篇文章声称2024年职工医保缴费将彻底改革,改革方向包括“职工医保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个人将不再有自己的医保账户”等。
随后国家医保局迅速声明,这些内容纯属造谣。
真相其实是,改革后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制度仍然保留,保持3个“不变”:
一是个人账户结余的归属不变;二是在职职工个人缴费的比例、流向不变,仍然全额划入个人账户。三是退休人员不缴费的政策不变,个人账户资金仍然由统筹基金划入。
谣言九:研究表明生两个孩子最有利于长寿?
这个传言一出,生孩子跟不生孩子以及只生一个孩子的网友,都齐刷刷地激动了……
其实这是一个尚未得到证实的结论。说法的起源来自一项发表在《科学进展》上的研究。该研究只是表明:生殖的基因突变往往会缩短寿命。
论文中的一项数据显示,比起生育0个、1个或3个的群体,生育2个小孩的群体,能活到76岁的概率是最高的。
这个结论说来复杂,但其实研究人员做了多项对比,并没有得出“生两个小孩有利于长寿”这个结论。
本身这个实验结果就很难用三言两语说清,而这个简单粗暴却十分具有颠覆性的结论又在舆论场上引发了排山倒海的争议,因此实验结论被误解、误传的程度就更深了。
谣言十:医保门诊统筹截止到12月就不再报销?
又是一则关于医保的谣言,并且由于临近年底,引发了更大范围的恐慌。不少家庭和患者因此赶去医院抢门诊号,有人跑到医院抢购,有人连夜排队报销费用……甚至在医保部门接连辟谣之后,这则谣言仍然在热搜上连续挂了好几天,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其实这则所谓的内部消息,一开始是从药店传出来的。
或许是某些药店基于利益驱动,利用时间节点贩卖焦虑,煽动患者多花钱买药。一位患者去药店买药时,被告知医保卡里的统筹额度还有1500元,如果不用年底就会清零,然后就被推荐了各种滋补品。
于是谣言以讹传讹,在短期内忽悠大量民众付诸行动。
此类谣言利用的是人们的“风险厌恶”心理,上当的人生怕不信就要被扣钱,及时花掉才是最保险的。
但医保里存的是“救命钱”,患者刷爆卡买不需要的药,并不能对自己的病痛起到缓解治疗之效,反而会让有病者得不到及时救治,扭曲医疗资源配置,给医保基金带来损失与隐患。
2023年的年度十大谣言回顾到此结束,如果有分辨不了的健康谣言,欢迎到后台咨询九叔;或者点个关注,每天跟着九叔学一点健康真知,从认知深处拒绝谣言!
参考资料:
[1]《研究称生两个孩子最有利长寿?考虑生二胎的朋友先别急丨热点较真》.全民较真.2023-12-14
[2]《韩国防猝死套餐,收割中国年轻人》.网易数读.2023-11-15
[3]《贴身衣物穿黑色,更容易得癌症?真相来了》.科普中国.2023-12-26
[4]《“59 款咖啡被检出致癌物”,咖啡没法放心喝了?真相是→》.科普中国.2023-12-10
[5]《“59 款咖啡被检出致癌物”,咖啡没法放心喝了?真相是→》.大众科普.2023-08-28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标签:
大便为何会“前硬后软”?一文科普!下一篇
最后一页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
- 2023十大健康谣言盘点:防猝死套餐坑惨年轻人!看看你被骗了几次
- 大便为何会“前硬后软”?一文科普!
- 19.88万元,中配更超值?吉利银河E8购车手册
- 比C40更入门?沃尔沃EX30将于4月上市
- 汽车行业未来会如何发展?提前看2024 CES,多项“黑科技”亮相!
- 1月10日开启预售,零跑C10新配色“琉璃翠”发布
- 12.59万起/全新车色 24款上汽大众ID.3正式上市
- 五大重磅新车来袭,款款都有“杀手锏”,想买车的朋友再等等
- 小米汽车:最终售价会于汽车正式发布时公布
- 加量不加价 阿维塔11鸿蒙版智享升级版30万起
- 吉利豪越系列新成员曝光 豪越PRO将于1月上市
- 他,传闻中马云最想见的人
- 阿里云副总裁陈雪松离职,或投身AI赛道
- 从销售冠军跌到后进生,周鸿祎的哪吒汽车,过去一年经历了什么?
- 73岁王石自曝:有一个3岁女儿
- 韩束向上,韩后向下
- 女儿卸任父亲回归 美邦服饰最后一搏
- 降级版英伟达芯片,中国厂商不买单!
- 短剧下半场:巨头登台,掀起“百元之战”
- 金融圈炸锅!刚刚,Wind“崩了”
- IPO周报:润玛股份二闯IPO失利、“国内彩妆第一股”黯然撤单
- 中公教育证券虚假陈述诉讼时效已不满一年 受损投资者可索赔
- 北交所新股认购火爆创纪录,本周有三新股可申购
- 冯小刚也拉不动华谊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