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精选知识 >正文

成都:两汉三国的古老城墙砖,今天拥有了第一张“字画像”

发布时间:2022-12-16 16:14:25邵婷松来源:

导读12月15日上午,在成都考古中心3楼拓片室,两块青灰色的长条砖块静静地竖立在工作台上,下面垫着报纸。其中一块砖的上半部分已经紧紧覆盖了...

12月15日上午,在成都考古中心3楼拓片室,两块青灰色的长条砖块静静地竖立在工作台上,下面垫着报纸。

其中一块砖的上半部分已经紧紧覆盖了一张白色生宣纸,像是包了块头巾。文物拓片师戴福尧告诉记者,她早上8点多就把这块砖裹好了,但这会儿纸还没干透。“只有待会儿用吹风机稍微吹一下了。”她说。

在记者们的注视下,她把另一块砖也轻轻盖上了裁好的生宣,用湿布按压纸面,使其紧密贴合砖块,再用棕刷反复刷纸面,把纸面和砖面之间的气泡都挤出去,让宣纸尽可能紧密地附着在砖面上。

这两块砖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它们是两汉至三国时期“新都城”的城墙砖,出自成都青白江区城厢古镇的考古发掘现场。砖的侧面有凸起的隶书“新都城”字样,清楚表明了自己的身份,这让它们成为“新都城”遗址最为重要的文物之一。

这些城墙砖有些出土于晚期城墙外侧底部,有些出土于晚期遗迹内,时间应为东汉末年至蜀汉时期。有趣的是,这些砖当年是从不同的砖模里拍出来的,“新都城”字样也有正反两种写法。今天戴福尧拓印的两块砖,一块是正着写的,另一块就是反着写的。

从左至右:新都城

戴福尧出身“拓片世家”,她的父亲是享有“西南第一拓”称号的拓片名家戴堂才。戴福尧自幼跟随父亲学习拓片专业技术,她如今使用的棕刷和拓板等物,都还是父亲亲手制作的。

2000年,戴福尧进入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20多年来,她配合完成了成都出土的历代墓志铭劵文图录综释、天府汉碑、四川泸州汉代画像石棺研究、耿马石佛洞、成都天府广场东北侧古遗址发掘报告、2000年至2019年近20余年的成都考古发掘图录等重要拓片工作。这些工作并非都在这样窗明几净的室内完成,有相当部分也需要野外作业,很考验拓片师的手艺。

待纸面干透,戴福尧在木质拓板上滴了几滴十分浓稠的墨汁,然后用羊毛做的小拓包蘸上墨汁,再轻轻地反复按压覆盖墙砖的纸面,眼见着浓淡相间的字样便渐次显露出来,斑驳,古雅,如印章一般。

戴福尧告诉记者,等初步完成的拓印墨迹变干之后,这道工序她还会再重复几次,类似于打磨抛光,让墨痕更加光亮清晰,效果更加美观,“就像乌鸦的翅膀一样”,她给了一个漂亮形象的比喻。这个步骤完成后,揭下宣纸,一件完整的拓片就成了。

红星新闻记者 乔雪阳 摄影报道 编辑 乔雪阳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