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精选知识 >正文

热闻|神十四返回在即!为何选东风着陆场?夜间搜救难度有多大?

发布时间:2022-12-04 16:58:12逄承承来源:

导读北京时间2022年12月4日11时01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分离。分离前,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务,于今日乘...

北京时间2022年12月4日11时01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分离。

分离前,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务,于今日乘坐神舟飞船返回东风着陆场。

目前,东风着陆场及各参试系统也已经做好准备,迎接航天员回家。

此前,中国的神舟一号至神舟十一号飞船,都在四子王旗主着陆场成功着陆。

近几年,开始陆续启用东风着陆场。

“东风着陆场”在哪里?有什么来头?

东风着陆场其实一直作为四子王旗的备用着陆场,面积足足有2万平方公里,约为四子王旗着陆场的十倍。

其位于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具体位置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巴丹吉林沙漠和戈壁带,大家都比较熟悉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东南部地区。

东风着陆场区地形多样,巴丹吉林沙漠和戈壁带中,沙丘、山谷和风蚀洼地等多种地形错落分布,地形地貌缓和,主要由低山残丘和山间凹地组成。地表广泛覆盖着第四纪沉积物,在风力侵蚀等作用下,形成了一眼望去广阔无际的沙漠与戈壁。

基本涵盖了需要进行试验的各种着陆地形,其实践意义非常大。

东风着陆场已多次成功执行任务

其实,本次降落并不是东风着陆场第一次成功执行接收着陆的重大任务。

早在2016年6月26日,东风着陆场就第一次被启用。

2020年5月8日,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按照程序成功返回东风着陆场。

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航天员乘组在东风着陆场安全着陆,这是神舟飞船首次在东风着陆场着陆。

为什么选择东风着陆场?

航天着陆场的选址是非常讲究的,对地形、气候、光照等条件都有极高的要求。

首先,东风着陆场的面积有2万平方公里,一望无际。

宽阔无垠的面积意味着为飞船返回舱预留的降落空间更大,就算飞船降落的时候出现偏差,也可以降低飞船降落到着陆场外的几率,保证各方安全。

其次,东风着陆场主要为平坦的戈壁地形,相比起四子王旗着陆点的大草原,其更有利于各种工具的运输和搜救车辆的顺利通行,并且这样的地形能见度更高,也更方便搜救工作。

此外,东风着陆场的自然条件更为恶劣,不像四子王旗着陆场有大草原,有牧民居住,东风着陆场几乎是荒凉的无人区。所以,在这里建设着陆点对环境和当地经济的破坏更小,搜寻工作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还可以降低建设以及维护的成本。

最后,东风着陆场依托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可以共用其人力、通信、气象和医疗各种配套设施,既提高资源利用率,搜救能力又比四子王旗着陆场要强。根据以上多重因素,东风着陆场的确是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船降落的更好选择。

总之,东风着陆场已经成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返回舱回收的主要着陆场,未来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天地往返将成为常态,东风着陆场搜救队伍的训练与任务也将成为常态。

此次夜间搜救难度有多大?系历史首次!

为什么一定要选在夜间着陆呢?

其实,返回时间也不能完全“称心如意”,就像神舟系列飞船发射需要一个窗口期一样,

返回舱的返回也有一个窗口期。

神舟十四号返回的时间是经过精确测算的,而不是随意选择的。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的时间暂定为4号晚上七点半至八点半之间,此时东风着陆场不仅能见度低,气温也非常低,约为零下20℃左右

这次能见度低以及寒冷的全新挑战,东风着陆场搜救队做了哪些应对准备呢?

视频加载中...

针对夜间能见度低的问题,搜救队除了依靠北斗导航系统对返回舱的精准定位外,还准备了夜间搜救航天员需要的各种照明器材。比如在车辆上加装大功率的探照灯,安装爆闪灯、荧光旗等,来保障行驶车队的视线。

针对气温较低的问题,搜救队不仅对野外工作设备进行了抗低温防护,为车辆加装了低温启动装置,还给通讯设备备足了备用电池,以保证各种设备在低温环境下能正常运行。

而针对航天员的保暖问题,医监医保医疗救护车也进行了升级,可以在极寒条件下为航天员提供温度适宜的医监医保场所。让航天员在着陆现场就能吃上热饭,喝上热水,还能用热水洗澡。

另外,搜救队伍还在医监医保车上加装了燃油暖风机来调节车厢温度,20分钟内可将舱内温度升高至20℃以上。还为航天员准备了保温毯、保温被和“暖宝宝”等,确保航天员出舱后能得到良好的保暖。

除了装备方面的改良,御寒物资的准备等,东风搜救大队还针对夜间低温搜救,组织了多次训练演练。

为了确保“舱到人到”,第一时间迎接航天员回家,在神舟十四号返回舱返回前两周,东风搜救队就已经针对首次夜间低温返回任务开始了对设备的检查改装和队员的操作训练。

2022年12月1日晚,神舟十四号搜救回收任务组织最后一次全系统综合演练,东风着陆场立足最困难、最复杂、最寒冷、最黑暗情况,进一步检验了着陆场系统搜救回收任务组织能力、着陆现场航天员救援的组织实施能力。

比如直升机分队通过14个场次的夜航训练和降落训练,突破了直升机夜间在戈壁软沙区降落的关键技术。

总之,东风着陆场针对首次夜间低温搜救任务,无论是在装备上,还是在搜救队伍训练方面,都做好了针对性的改装和训练,为迎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的返回,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中国战略支援、北京日报客户端、界面新闻、新华社等

齐鲁壹点内容中心出品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