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今日快讯 >正文

几乎全是假货,利润高达650%,为何消费者还争相购买?

发布时间:2024-01-11 17:00贾晴豪来源:

导读前言:中国的仿制品行业利润高达650%,甚至90%的产品都是“假货”,消费者却还心甘情愿地购买。这一现象背后反映了什么问题?仿制品市场的...

前言:中国的仿制品行业利润高达650%,甚至90%的产品都是“假货”,消费者却还心甘情愿地购买。

这一现象背后反映了什么问题?仿制品市场的繁荣源于哪些因素?消费者的选择习惯能否通过引导达到转变?



“山寨经济”滋生假货泛滥的局面

上世纪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引进了大量的外资企业。许多像NIKE、阿迪达斯这样的国际知名品牌纷纷来华开设工厂,他们主要看中的是中国廉价的劳动力成本。

与此同时,平民百姓也对这些外来品牌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在长期的封闭与贫穷生活之后,国人崇洋媚外的心理不禁油然而生。



许多人盲目追捧外国品牌,只要贴上个洋牌,价格就能水涨船高。“洋货就是好货”成为那个时代的主流消费观念。

在这种环境下,一些国内小作坊也嗅到了商机。他们发现外国大品牌更新换代不算太迅速,于是就开始仿制生产,甚至在短时间内赶超了原版的设计。



莆田鞋业为例,他们致力于学习国际品牌的生产工艺,不断提升自己的仿制能力。

通过长期摸索实践,莆田工匠已经能够做到九分像真。他们推出的山寨鞋看上去和原单一样,区别只在于价格低廉得多。



据统计,这个行业的利润高达650%,可能你砍价几十块钱就觉得占了便宜,但你不知道很多卖几百的衣服进价也就几十块钱,这利润简直不敢想。

这直接满足了许多消费者“高大上又便宜”的需求,让他们既能满足虚荣,又不用花太多钱。于是,越来越多国人选择山寨产品。



除了鞋类,义乌的小商品市场也是“山寨王国”的典型代表。20世纪80年代,义乌还只是默默无闻的小地方,以出产些廉价玩具为主。

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义乌就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之一。到21世纪初,义乌的交易额已经位居全国第一。



这里云集了各种山寨奢侈品,从包包鞋履到服饰配件应有尽有,价格只有正品的十分之一左右。

并且义乌的生产速度也是相当快的,如果哪个奢侈品爆火,粉丝在留言板留言“义乌明天我就要看到这个商品”,不出几天,义乌的市场上就会出现同样的产品。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人走进中产阶级行列。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满足基本的温饱,而是有更多非理性消费的需求。

一些奢侈品商家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消费升级的信号。各种微商、代购商应运而生,他们通过网络平台销售各种仿冒奢侈品,甚至连专卖店的购物小票都能做得惟妙惟肖。



消费者面对货真价实的发票,也就更容易放下戒心进行购买。这类仿制奢侈品的利润可达百分之几百,堪称最赚钱的营生之一。



消费者为何甘愿被割韭菜?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消费观念也在不断改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热衷于购买一些名牌奢侈品,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理。

然而,这些奢侈品的价格昂贵,大多数人无力承担。于是,各种高仿假货应运而生。尽管消费者明知那都是劣质的仿制品,但还是抢购一空。



那么面对假货泛滥,消费者们又何以甘之如饴、乐此不疲呢?

假货的价格只有正品的几分之一,极具诱惑力。



以一双耐克运动鞋为例,正品要上千元,而假货只需几十块钱,吸引了不少追求实惠的消费者。他们舍不得花那么多钱买正品,宁愿选择假货也要满足虚荣心理。

有些消费者平时收入并不高,但是也想拥有一些奢侈品来彰显身份,这时假货的低廉价格就成为了不二选择。



假货能给消费者带来一种品牌的虚荣感。很多人买奢侈品,目的就在于满足虚荣心态,向别人显摆。

假货虽然质量堪忧,但外观与正品极为相似,完全能达到“显摆”的目的。这些消费者在购买奢侈品时,更看重的是品牌外在形象给自己带来的荣耀感,而非产品的实际质量。



其次网络购物时代使得消费者辨别真伪更加困难。

一些商家利用信息不对称,在商品介绍中弄虚作假,消费者难以辨别真假,误以为自己买到了正品。等使用后才发现上当受骗,无奈之下只能继续购买假货。



电商平台上存在大量假货,平台监管力度有限,让消费者难以避免受骗。

消费者的品牌盲从心理也是重要原因。许多人追逐品牌,希望通过奢侈品来彰显身份和地位。而昂贵的正品让他们望而却步,低价的假货就成为了最好的替代。



哪怕知道那是假的,他们还是情愿购买,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理。这种盲目追捧品牌的心态也让商家有机可乘,推出更多劣质假货来获利。

实际上,消费者购买假货不仅有可能上当受骗,还可能购买到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服用假药品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使用假电器可能带来触电或火灾隐患。



但是这些潜在风险并不能阻止消费者对假货的追捧,因为他们的虚荣心理压倒了对产品质量的考虑。

这种被“割韭菜”的局面也和当前的经济形势有关。房贷、车贷等让很多人经济拮据,买不起正品奢侈品来彰显身份。



而假货的存在,既满足了他们的虚荣心理,也减轻了生活的经济负担。于是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甘愿选择假货,哪怕知道自己被割了韭菜。

要真正遏制假货泛滥,不仅需要监管部门采取行动,更需要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应该让消费者认识到,购买劣质产品不仅损害自身利益,也助长了违法犯罪行为,这种“快意恩仇”的消费方式值得反思。

只有减少对奢侈虚荣品的盲目追捧,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假货泛滥,让市场回归理性。



伤害太大?代购:“网购需谨慎!”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购已经成为人们购物的首选方式之一。然而,网购的便捷性也带来一些问题,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假货泛滥

为此,很多代购平台纷纷发出警示,提醒消费者网购还需谨慎,不能为了便宜而购买劣质假货,否则将对自身和社会造成严重伤害。



很多不法商家为了追求暴利,会使用劣质的材料制作成本极低的假货。

一些化妆品和皮革制品常常掺杂致癌物质,长期接触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还有一些衣服和鞋子含有过量甲醛,直接与皮肤接触也会引起皮炎、过敏等问题。



但是这些假货往往价格低廉,很多消费者为此冒险购买,结果却“买来伤害”

除直接危害身体之外,假货还对正规品牌造成了信任危机。那些劣质假货的工艺和外观远远达不到正品的标准,使用后只会给消费者带来失望和愤怒。



奢侈品品牌因为假货泛滥而声誉受损,很多消费者产生质疑,对品牌的忠诚度下降,销量也随之减少,直接导致一些老牌奢侈品品牌损失惨重。

面对假货泛滥的严峻形势,很多代购平台不断发声,呼吁广大消费者警惕假货的危害,避免上当受骗。他们建议选购正规渠道的商品,拒绝那些明显价格低廉的可疑商品。



同时,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学习分辨奢侈品真伪的技巧,避免被骗。一旦发现假货,应主动举报,维护自身权益。

对政府监管部门,代购平台也呼吁加大力度打击假货生产和销售,建立黑名单制度,严惩不法商家。同时,呼吁正规品牌商加强创新,保证产品质量,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消费者信任。



网购确实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但也应保持理性,谨慎消费。唯有制假者无市,购假者无心,假货才会从市场上绝迹。



笔者认为

随着科技的发展,真假商品的鉴别会变得越来越容易。

但是,我们作为消费者,更应该珍视品质和道德,而不仅仅是低价和虚荣。商品的真假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内在价值,请让我们一起创建一个诚实守信的消费环境。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