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今日快讯 >正文

朱令案急需警方声音——封闭是流言的温床,公开是信任的土壤

发布时间:2023-12-23 17:04奚莎瑗来源:

导读朱令案,一个已经引发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的案件,警方却不声不响,竟似不在人间,这怎能不令人心生疑窦。虽说是十多年前的旧案,对警方来说,...

朱令案,一个已经引发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的案件,警方却不声不响,竟似不在人间,这怎能不令人心生疑窦。

虽说是十多年前的旧案,对警方来说,或许早已结案。但是,回应社会关切,是政府的职责,警方有义务向社会公众详细交待案情,公布调查结果。

不透明,就将滋生流言,不回应,就将丧失信任。反之,回应社会关切,则将有百利而无一害。

首先,回应社会关切,有助于改善警方形象。

朱令案,纯刑事案件,警方既没有犯错在先,也没有舞弊在后,最多也就是破案不力,而每年不能破获的案件多不胜数,很难说警方要负多大的责任。

而且朱令案比较特殊,受害人长时间治疗之后,才发现原来系投毒,这时候证据已多有灭失,警方无法破案,或者虽有嫌疑对象,但无法获得完美的证据链条,都是情理之中的事。

那么,这样的案件,警方大可坦坦荡荡,大方公布案件详情,介绍警方在破案上所做的努力。只有这样,社会公众才会与警方站在一起,谅解和支持警方的行为。反之,若秘而不宣,只能令人以为必有猫腻。

其次,回应社会关切,有助于平息社会舆论。

朱令案,见证着中国互联网的成长,对中国网民具有特殊意义。

案发当年,中国少数知识分子才刚刚接触到互联网这个新鲜事物,在北大的朱令高中同学贝志诚通过电子邮件公布朱令病情,全世界的医生通过互联网会诊,准确诊断朱令为铊中毒并提供了有效治疗方法,这件事在当时就轰动全国。

2005年,随着ADSL宽带的普及,互联网论坛成为了大众舆论平台。此时,在天涯论坛的一篇文章《天妒红颜:十年前的清华女生被毒事件》掀起了第一次全民讨论朱令案的高潮,此后,朱令案就时不时成为网络论坛的热点话题。

2013年,中国的社交网络微博、微信如日中天,远超其在美国的师傅。在这一年,复旦学生被同学投毒一案,使“感谢当年不杀之恩”成为流行语,更因此引发了网民对朱令案的再度关注。

这一次,大量社会名人包括娱乐明星的加入使朱令案变得家喻户晓。这一次,技术的进步,使得封堵已经成为下下策。这一次,只有站出来,不再鸵鸟,拿出案卷,翻出旧账,让一切摊在阳光下,才能使汹汹民意得到平息。逆民意而动,从来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最后,回应社会关切,才能让无辜者重获清白。

朱令案,由于长期的信息不对称,再加上历经大规模的讨论和封杀,种种怪相,使得各种猜测和传言甚嚣尘上,朱令的众多同学深受其扰,包括某基金公司高管在内的部分同学受到网民的人肉搜索。

其中尤以孙维为甚,由于被舆论视为主要的嫌疑人,孙维不得不背井离乡、隐姓埋名。她在天涯论坛发帖声明说:“我是清白无辜的。我也是朱令案件的受害人。”“除了朱令家人,没有人比我更希望早日破案了!

在此,我们愿意相信她的真诚,相信她也希望警方公布详细案情和调查情况,以此洗刷自己的冤屈。

本案发生已经近20年,不可能以影响破案为理由而不公布案情。唯一不公布的理由,是要保护国家机密或者个人隐私。一个女学生被毒害的案件,想来不可能牵涉国家机密,那么,就只有保护个人隐私这一条了。我们相信,警方富有丰富法律和犯罪学知识和办案经验,在公布案情的同时,又尽可能保护相关当事人的个人隐私,对警方并不是一个挑战。

封闭是流言的温床,公开是信任的土壤。对一个公权机构来说,公信力的丧失是最可怕的事。亡羊补牢,未为晚矣。我们呼吁当地警方尽速公布案件详情和调查结果,公布下一步的行动计划。不管是警方的判断是案件已经了结,无法破案,还是将重启调查。我们深信,只要公开透明,不遮遮掩掩,不虚与委蛇,就将取得社会公众的谅解,重拾社会公信力。

(注:本文10年前发表在天涯社区,当时有成千上万条跟帖。此后,北京警方于2013年5月9日回应了社会关切。今闻朱令病逝,重发此文,仅为悼念,朱令走好,天堂里没有毒药。)

(作者:华子,资深网络媒体人,区域经济研究者。本文授权无限制转载,不保留任何权利。)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