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今日快讯 >正文
网红成都?可能不止于此,“硬核”成都的底色:高净值人群争相入蜀
发布时间:2022-12-09 14:11:01诸葛中馥来源: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宋然
不知为何,这几年成都开始变得神秘。不是成都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而是人们总好奇,成都为什么如此有吸引力?
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去消费,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去工作,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落户于此,甚至,更吸引越来越多的高净值人群去置业。
成都到底有什么?
赵雷的《成都》唱进了全国人民的心里,就在大街小巷随处可以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成都就已经成为了“网红”,越来越多不了解成都的人想去看看歌曲里的成都,究竟是什么样。
成都的标签太多了——熊猫、火锅、麻将、美女、茶馆,每一个标签背后都有一段悠长的故事。而这些标签背后的成都,是一句响亮的口号: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在神秘吸引力的驱动下,确实有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走进成都,且“一去不返”。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2》显示,2021年成都应届生人才流入占比为4.7%,位列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超过了位列第三至第五的上海、广州和深圳。
如果说上面那些标签是成都的软实力,那么超强经济虹吸效应下人口的聚集,则是成都的“硬核”。2021年,成都GDP总量离2万亿元仅一步之遥,排名全国第7位,在新一线城市里仅次于重庆和苏州,比杭州、南京等一些东部省会城市还要高。
兼具软实力与强势硬核的成都,这一次,冲破的不是“新一线”的标签,甚至正在走向世界。
(图源:图虫创意)
岂止是网红,更是产业高地
成都的硬核,核心体现在其拥有强大的产业能力。在所有新一线城市中,成都优势十分突出:其具备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既有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五大支柱产业,又有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五大优势产业和人工智能、精准医疗等未来产业。
作为西南产业重镇,成都的电子信息产业发达,吸引了英特尔、IBM、戴尔、华为等60余家世界500强和国际知名公司相继落户。2020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10065.7亿元,同比增长19.8%,成为成都首个产值破万亿的产业。
除了电子信息产业,近年来成都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猛。成都市经信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人工智能产业企业达550余家、产业规模达200亿元,较2019年分别增长83%、67%,到2022年产业规模将突破500亿元,带动关联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
今年5月,成都印发《成都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根据《规划》提出的目标,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成都GDP增速1个百分点,到2025年,工业规模占GDP比重达到26%以上。
与此同时,《规划》还提出要突出发展支柱产业。瞄准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目标,协同匹配城市功能定位,发展具有坚实基础和增长趋势的五大支柱产业,到2025年支柱产业集群规模突破4万亿,其中,打造包括装备制造在内的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集成电路、智能终端、高端软件、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新型材料、能源环保装备等10个以上千亿级产业集群,整体发展能级和竞争优势大幅提升,打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参与全球产业竞争的主力军。
同时,为了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成都还瞄准新科技革命群体性爆发方向,着眼5年内有望形成增量突破的领域,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前沿医学、医美产业、时尚产业、柔性电子、卫星互联网、超高清显示等,形成3-5个全球、全国产业地标,打造成都未来发展的战略增长点。
金融城:成都产业价值的放大器
在新一线城市排行榜中,成都连年蝉联榜首,从全国产业格局来看,成都也正在强势崛起并且迅速占领高地。而这背后,离不开重点区域产业能力的加持,金融城是成都产业板块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金融城是《成都市中优“十四五”规划》确立的两个城市主中心之一,与天府锦城并列,其特殊的分量不言而喻。与此同时,金融城三期已明确规划建设仅次于春熙路太古里商圈的成都第二标识商圈。
(图源:图虫创意)
历经十余年发展,金融城吸引了300余家世界500强、400余家国内大型企业总部入驻,以不到0.04%的面积占比贡献了成都总GDP的5%,成为了成都当之无愧的中央CBD与城市封面。
也正是因此,金融城在成都的地位,好比曼哈顿之于纽约、陆家嘴之于上海,汇聚了西部优质的城市资源。
与金融城一二期相比,金融城三期将主要打造资本市场大厦、现代支付产业园、西部财富管理中心、新金融中心四大金融产业集群。建造规划面积达748亩的“金融城东TOD”,业态涵盖超高层国际甲级办公、精品商业、高端人才公寓、五星级酒店等业态,一旦建设完成,金融城三期必将成为成都最强势的城市封面。
事实上,金融城以西是成都传统的高端居住区,这里是成都高净值人群聚集地。但由于西住区近年来无新房供应,而金融城三期住宅用地仅规划不足10%,其高端金融产业人群的住宅需求成为需要考量的重点。在此背景之下,住区东移一定是未来的大趋势,“金融城东住区”概念就此形成。
未来金融城东住区必将成为成都高端住宅的又一价值高地,也将是成都高净值人群未来所追求的居住天花板。
(金融城东TOD效果图)
白鹭湾背后的巨大生态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城东住区不仅紧邻金融城三期,更拥有白鹭湾新经济总部功能区的核心,这是锦江区“再建一个产业锦江”重点布局的区域。而白鹭湾便是锦江区最后的连片开发用地,这片土地被成都寄予厚望,意欲打造新的城市名片。
根据规划,白鹭湾科技生态园是由锦江政府携手深投控以及成都产投共同打造,起步即对标深圳湾、新加坡纬壹科技城等国内外一流科技园区。以“人工智能”为产业发展方向,其发展愿景是比肩世界一流园区,成为深蓉合作的产业标杆。
强势的产业资源之外,白鹭湾更拥有万亩生态资源,这是放眼全国都难以寻找的绝佳之地——产业与生态的有机结合。
占地约3000亩的白鹭湾生态湿地公园,是成都市首个“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从白鹭湾湿地公园到三圣乡绿廊,超万亩的生态资源,是成都主城最大的生态绿肺。今年初,白鹭湾未来公园社区成为成都首批25个未来公园社区之一。
(白鹭湾科技生态园效果图)
从成都到金融城,再到白鹭湾,金茂在成都的第二个府系产品即落户于此。
锦江金茂府占地面积约56亩,容积率仅1.5,项目全部为6层纯洋房住宅。建筑风格方面,采用国际东方立面,并从立面细节和细部材质进行舒适的提升,现代设计风格,对标金融城国际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中国科技健康奢宅的标准制定者,科技属性是根植于金茂基因里的记忆。此次锦江金茂府在12大绿金科技系统之上,考虑人居舒适性,从空间、空气、光线进行了6大升级。
如全新升级的双层中空LOW-E玻璃外窗系统,可以有效隔绝太阳紫外线,升级后的24H新风置换衡氧系统和抗霾防PM2.5除尘系统,能有效抑菌、换气效率更高,且无明显风感,保证室内空气的新鲜、清洁......
(锦江金茂府实景图)
而在户型方面,更是独树一帜。255㎡宽景大宅,做到了一层一户。双向开门的独立入户电梯,以及柯布西耶 ”洄游动线” 设计理念,充分考量了家庭成员的行为路线,规划出不同功能区。
同时,项目还规划了更为高端的447-586㎡的双首层产品,对标千万级客群。除首层打造私家入户花园外,夹层外露并接入花园和下沉庭院,户内三层空间有两层在地面以上,做到室内全采光同时,更实现双首层花园生活。
以447㎡双首层为例,单层建面做到120㎡以上,单层面积实现了大平层尺度,优于市面许多别墅类产品;
此外,金茂在功能布局上面也作了充分考量。首层家人层规划,满足家人日常生活及宾客接待所需,而夹层则做了更为大胆创新的设计,将整层打造为专属主人层,主卧套房配置,以豪华通厅连通花园及下沉庭院,私密性与尊崇感拉满。-1楼多功能空间布局,打造家人专属兴趣空间。
目前,金茂已在全国布局62府,创造了一次次金茂府现象。而这一次,金融城、白鹭湾、金茂,三张名片叠加在一起,锦江金茂府奉献的是一次世界级的住区,是层峰客群和高净值客户的首选。
标签: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
- 网红成都?可能不止于此,“硬核”成都的底色:高净值人群争相入蜀
- 每7.5个浙江人就有一个老板!马云卸任浙商总会会长,温州富豪南存辉接棒
- 新十条发布,感冒药货架被扫空,A股上演“囤药”行情
- 鞋王丁世忠又要斩获一个IPO?始祖鸟母公司要上市,三年亏损超23亿
- 万企组团出国抢订单!浙江商务厅回应:不要怕,是时候出海做生意了
- iPhone15全系采用USB-C接口?千亿苹果配件产业巨变,厂商:准备迎接价格战
- 宜兴富翁一场豪赌,8900万换来660亿
- 1400亿的郑家父子,百亿抄底内地楼市
- 《三体》动画刷屏背后,国创IP有哪些新的可能?
- 《赘婿》到《卿卿日常》,这个团队是怎么做一部火一部的?
- 10月网络动画备案:总数下降6%,B站备案《三体·面壁》篇
- 张一鸣关停内容社区应用,全力押注抖音
- 拼多多海外高歌猛进,SHEIN开始慌了
- 未来三年,可能让普通人获益的10个行业是什么?
- 突发利空!A股尾盘跳水,恒生科技跌近4%,两大利好下内资砸盘
- 涨幅近600%!浙江建投主要股东却“接力减持”,散户投资者醒醒吧
- 火爆全网的ChatGPT,早被资本盯上了,国内有人刚融了10亿
- 衰退担忧上升,标普五日连跌,布油抹去年内涨幅,较年内高点几近腰斩
- 平均票价77元,预售6小时票房破千万!《阿凡达2》要成电影院的救星?
- 防疫优化后,多地全力拼经济!浙江刷屏:1万家企业,政府组团包机出海“抢订单”!四川、广东、江苏也有大动作
- 每经操盘必知(早间版)丨首届中阿峰会召开前夕,首单人民币跨境交易成功落地,概念股已经两连板;多地拼经济,组团出国抢订单;防疫“新十条”发布,火车、机场不再查验核酸和健康码
- 伦镍大涨10%,创7个月新高!传ICE将再度竞购LME,芝商所也有心“插一脚”
- 人造肉激荡三年:被资本捧起,但最终落到餐桌了吗?
- “人造肉第一股”前三季度亏损2.77亿美元 股价和业绩双折戟后行业静待理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