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今日快讯 >正文

陕西出台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意见:守护好秦岭生物多样性宝库 有序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发布时间:2022-11-28 15:52:04应琪玛来源:

导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凌晨 西安报道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安全屏障,同时兼具自然和经济价值,重要性不容忽视。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陕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凌晨 西安报道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安全屏障,同时兼具自然和经济价值,重要性不容忽视。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陕西省生态环境厅获悉,《陕西省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出台。

《实施意见》从完善保护政策法规、优化保护空间格局、建立保护监测体系、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创新可持续利用机制、加强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及完善保护措施八方面入手,其中提到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确保全省重要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和生物遗传资源得到全面保护,守护好秦岭生物多样性宝库,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

事实上,陕西作为中国地理版图的几何中心,由北向南涵盖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陕南秦巴山区三大自然区域。

在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陕西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首先,陕西的黄土高原生态屏障、秦巴山地生态屏障,长城沿线防风固沙林带、渭河沿岸生态带和汉丹江两岸生态安全带是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陕西生物物种资源较丰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分布较密集应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重点区域。

此外,生物多样性保护不仅体现在生态价值,还体现在经济价值中,比如近两年备受关注的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在进一步创新应用模式之下,生物多样性保护会焕发出更大的多重效益。

明晰修复保护方向

宏观来看,《实施意见》明晰了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具体方向。

比如,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优化整合自然保护地,加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保护监管,明确重点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控政策。

以《陕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为基准,科学规范开展秦岭生态保护和修复、大巴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渭河水生态保护和修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黄河重点区域矿山生态修复等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

值得一提的是,未来陕西将探索推进在秦岭区域,黄河、长江流域建立“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作为落实生物多样性保护替代性修复、常态化运行的平台。

具体来看,野生动植物保护也是本次《实施意见》重点之一。

长期以来,陕西多地生活着大熊猫、朱鹮、羚牛、川金丝猴、豹、林麝等珍稀野生动物。对此《实施意见》要求加强就地保护,强化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建设生态廊道、扩大栖息地面积,推动珍稀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稳中有增。

同时,开展朱鹮和林麝的迁地保护。科学有计划地实施种群调控,有效降低野猪等野生动物致害风险。

针对野生植物,《实施意见》要求在秦岭、巴山等珍稀濒危野生植物集中分布区(自然保护地外),通过建立保护小区(或保护点)、设立保护标志等措施,加强红豆杉、珙桐、华山新麦草、独叶草、秦岭冷杉等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

此外,《实施意见》提到强化极小种群秦岭石蝴蝶、庙台槭、长序榆、黄杉、小果蜡瓣花、秦岭花楸、太白山紫斑牡丹等野生植物的人工繁育,建立人工繁育基地并进行野外回归试验,扩大野外种群数量。强化秦巴山区植物种子收集和保存,建立秦巴山区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

创新可持续利用机制

利用机制方面,《实施意见》从技术转化研究与经营活动两方面作出具体规划。

比如,围绕新作物、新品种、新品系、新遗传材料和作物病虫害发展等开展动态调查研究,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确保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同时,改良生物技术水平,提高种质资源品种,在酿造、燃料、环境、药品等方面推进替代资源研发,促进生物资源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以加强生物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技术转化研究,进一步促进成果转化应用,使生物资源展现出更多的效益价值与活力。

经营活动方面,《实施意见》强调规范友好型经营活动,有序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实施意见》鼓励野生生物资源人工繁育依法经营,发展生物质转化利用、农业林业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绿色产业。

为了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乡村振兴结合,《实施意见》还明确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自然康养、生态旅游等多样化生态产品。

在上述举措逐步落实后,预计到2025年,陕西省基本建立生物多样性的评估、监测体系,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6.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60%左右,湿地保护率达到50%,全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数保护率达到77%,生态质量稳中向好。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