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健康知识 >正文

辽博跨年大展:看东京富士美术馆藏西方经典绘画

发布时间:2023-01-03 11:38:38卞园善来源:

导读巴洛克宫廷画家凡·戴克、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浪漫主义大师戈雅与德拉克洛瓦、批判写实主义标杆米勒、维也纳分离派绘画大师克里...

巴洛克宫廷画家凡·戴克、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浪漫主义大师戈雅与德拉克洛瓦、批判写实主义标杆米勒、维也纳分离派绘画大师克里姆特……这些西方绘画史上灿若繁星的名字,对喜爱艺术的观众来说一定不会感到陌生。

澎湃新闻获悉,近日,辽宁省博物馆跨年大展“对望与凝视——东京富士美术馆藏西方绘画精选展”正在对外展出,此次展览所展出的作品全部来自亚洲范围内艺术品收藏和展出最为丰富多样的重要博物馆之一——东京富士美术馆。展览精心选取了西方美术史上52位知名艺术家共60幅经典人物肖像题材绘画作品,从16世纪到20世纪,涵盖了从文艺复兴、手法主义或矫饰主义、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批判写实主义、印象派,一直到现代主义各个阶段的西方艺术史发展轮廓,堪称是一场教科书级的西方艺术史大展。


《奇想集》第43件:理性沉睡,恶魔丛生 弗朗西斯科·何塞·德·戈雅1796—1798年间

据悉,包括法国画家米勒的《播种者》《拾穗者》;西班牙画家戈雅的《奇想集》第39件:追溯到祖父;《奇想集》第43件:理性沉睡,恶魔丛生,以及法国艺术家拉斐尔·柯林为文学家皮耶·路易文学作品创作的一幅插图《阿芙洛狄忒 》是此次展览中的特殊展品,出于文物保护的要求,它们仅在这次中国巡展的首站展场辽宁省博物馆分批次展出,每件展品的展出时间仅仅一个月。

“对望与凝视”有着双重含义:一是指绘画的创作过程中,艺术家与被描绘对象之间的灵魂对望与凝视;二是希冀广大的观众在步入展厅观看艺术佳作和了解他者的文化同时,能够在与这些诸多经典原作作品中人物的对望与凝视中,去感受艺术和人文无与伦比的魅力,与画中人对话,与画作背后的创作者共情。


“对望与凝视——东京富士美术馆藏西方绘画精选展”现场

“202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2023年又恰是池田大作先生首次提出中日邦交正常化倡议的55周年纪念之年。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加深中日和平友好,推动双方在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也是此次展览在中国举办的重要意义之一。”主办方介绍说。

东京富士美术馆(Tokyo Fuji Art Museum)由日本作家池田大作先生提议建立,收藏范围包括油画、版画、雕塑、摄影、漆器、陶瓷器、刀剑、甲胄和徽章等类别共计超过3万件东西方艺术珍品,其中文艺复兴时期至近代的西方绘画精品,为其核心收藏领域。


“对望与凝视——东京富士美术馆藏西方绘画精选展”现场

人物向来是绘画艺术的中心之一,其起源可追溯至数千年以前。西方艺术家描绘人的外貌、体姿、表情、着装,以及道具、背景等无一不在传递着有效的信息,透露出描绘对象、艺术家、甚至还有委任人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身份地位,以及社会背景和时代的期许等。人物绘画中丰富的图像信息是一种独具一格的历史记录。此次展览共分为五个章节:“神话与传说”“身份与地位”“依附与自主”“多元与启蒙”,以现代艺术作为“尾声之序曲”,旨在以主题为线索,以时间作针脚,从不同角度切入,层层递进地讲述人物绘画在西方艺术历史中的多重作用和表现形式,进而引领广大观众去欣赏、研究、探寻与借鉴西方艺术发展史中的五彩斑斓。

第一章节 神话与传说

在欧洲艺术史中,人物绘画最初的描绘对象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作为欧洲文明的根基,早在公元前就以艺术呈现众神的形象,包括宙斯、维纳斯等神话人物;古罗马时期又聚焦了包括康士坦丁大帝、汉尼拔在内的君王与贵族等。而伴随着基督教的发展,教会以及贵族还纷纷委托艺术家用图像描绘《圣经》以及相关文本中的重要篇章,艺术家们也常常以此为外壳,截取合适的情节片段,运用恰当的艺术手法表现文本叙事中的想象空间和人物形象,并创造性地添加了许多独到的思想甚至挑战。

芙罗拉 安布鲁瓦兹·杜伯瓦16世纪后期


亚历山大大帝归还阿卜杜洛米诺被剥夺的王位 贝尔纳尔多·斯特罗齐1615-1617年


赫拉克勒斯和翁法勒 西奥多·凡·图尔登17世纪中叶


朱庇特和忒提斯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 约1807-1825年

第二章节 身份与地位

学界普遍认为,在欧洲真正意义上针对一位具体历史人物而创作的肖像绘画是在文艺复兴时期才开始的,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复兴赋予了杰出人物中的特权阶层与诸神相当的权力。君主、地位显赫的神职人员和政治家等以委任的形式请艺术家为自己或他人绘制肖像画。这些接受委任的艺术家通常是宫廷艺术家,他们的身份与书写历史的史官相似,只不过是用画笔记录了重要历史事件和杰出人物。在委任之时,通常都有非常具体的创作目的:战争的胜利者希望自己的光辉战绩被记住,统治者希望群众和后代瞻仰并臣服于自己,政治联姻也希望提前相看再认定,他们也如我们一样都希望留住自己和家人不同时期的样貌。不管这些肖像画所描绘的人物是否在历史上留下了印记,都注定他们的名声因此而保留至今,或者无论肖像画是否作为私人回忆资料,在家族内部流传,肖像画一直对观者具有独特的魅力。即使画中人物的身份已经被人遗忘,但是这些画可能再度因为画家的名声而重获人们的关注。可以说,每幅画作中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对欧洲数百年的艺术发展均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男孩和仆从 委罗内塞工作室 约1570年


阿玛利亚·冯·索尔穆斯-布朗菲尔斯肖像 安东尼·凡·戴克1629年


路易十六的妹妹法国公主伊丽莎白肖像 伊丽莎白·维杰·勒布伦1782年


拿破仑越过圣贝尔纳山 雅克·路易·大卫工作室1805年

第三章节 依附与自主

回想历史,或许会意识到重要的历史叙事和历史人物的刻画主要是围绕男性(History),女性主义视角的讨论是一种极富文化影响力的建构。超越以男性为主的历史,审视女性形象的历史(“Her-story”)和女性的自主性是对艺术史,尤其是人物绘画艺术史的极其有意义的拓展。从本次展览的主题,“对望与凝视”的角度出发,在欧洲艺术史中,早期女性形象多不正视观赏者,往往以侧脸的形象出现,而且几乎都是与她们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共同入画的,或是父亲,或是丈夫,或是儿子。以正面形象单独出现在欧洲绘画中的第一位去除神话性的人类女性,则是我们熟知的文艺复兴艺术家达·芬奇所作的《蒙娜丽莎》(1503–1506)。

伴随着“启蒙主义”思想的兴起,女性从依附逐渐走向独立自主,本章节中我们将看到更加多元的女性形象独自入画,既有男性艺术家视角下的理想化女性形象,同时也有玛丽·洛朗桑、路易丝·阿梅莉·罗格朗两位女性艺术家所描绘的女性形象。她们或是与观众对望,或是凝视某处、某人、某物,明显的放松姿态和坚定的眼神展现着她们主观的意识和自我的觉醒。


女孩与狗 约书亚·雷诺兹 约1780年


年轻女子画像 让·巴蒂斯特·格勒兹工作室18世纪后半期


面向左侧的女子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1880年


哈罗德·威尔逊夫人肖像 约翰·辛格·萨金特1897年

第四章节 多元与启蒙

俄罗斯作家伊利亚·爱伦堡和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埃里克·霍布斯鲍姆曾提出“漫长的19世纪”(1750-1914)的观点,认为19世纪是一个全球大变革的时代。在“启蒙运动”等思想浪潮的翻涌下,在“工业革命”“勤劳革命”等一系列革命的爆发中,在不断更迭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发展中,人与人之间、世界各大洲之间建立起更强的联结。在描绘生活图景的作品中,艺术不再关注于唯心主义(神话与传说)或是为“谁”而做(身份与地位),而是着眼于此时此刻的生活,现代主义已经到来。从视觉文化的角度审视理解“现代”,我们将看到人物绘画中的描绘对象更加多元与大众化,每一个鲜活的个体都可以作为绘画的主角,并通过艺术的形式让人们记住他们的生活和形象。本章节所展示的作品将引导我们重新审视艺术与观者的关系,我们将看到画面中的芸芸众生是如何以自己的方式感受着日常生活,看到普世教育在社会上所受到的重视,以及因印刷术的广泛应用所带来的文学的普及、理性和智性的探索。


拾穗者 让·弗朗索瓦·米勒1855—1856年


女子与孩子 爱德华·维亚尔1904年

尾声之序曲 现代艺术

回顾展览中自16世纪起的西方绘画,大家也许会意识到:传承与革新总是同步发生。不过在20世纪70年代我们能够明显发现前卫的先锋派艺术家在有意识地拒绝传统的人物形象表现手法。委任人已不再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核心人物,艺术市场在传承和延续中发生变革,艺术家亦在表现手法和形式上有更强的自主,其脑海中构思的抽象概念直接以绘画的形式而得以展现。


马戏团 马克·夏加尔1967年


赫克托耳和安德洛玛克 乔治·德·契里柯1955年


抽象概念 雷尼·马格利特1966年

据悉,此次展览由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办,辽宁省博物馆、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日本东京富士美术馆共同策划承办,日本株式会社黄山美术社和北京鉴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协办,展期将持续三个月。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