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健康知识 >正文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八大看点

发布时间:2022-12-17 16:56:37费纨良来源:

导读界面宏观据新华社报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每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中国最高级别的经济形势分析和决策...

界面宏观

据新华社报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每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中国最高级别的经济形势分析和决策会议,会议在总结今年经济工作、分析当下经济形势的同时,也给来年经济工作定调。

当前,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下,我国主要经济指标全面下行,因此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依然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强调保持经济平稳运行至关重要。要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今年的会议有不少值得重点关注的提法,包括:“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适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等等。界面宏观整理了以下八大看点。

看点一:优化疫情防控有新提法

在前期防疫政策优化的基础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加强统筹衔接,有序组织实施,顺利度过流行期,确保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同时要求,“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控,着力保健康、防重症”。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指出,11月以来,国内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积极的一面在于经济向常态化回归的进程较快,但鉴于各地防疫物资储备不平衡、人口年龄结构不尽相同,部分地区感染人数较快上升。本次会议关于优化疫情防控的措辞预示着防疫政策可能根据疫情形势进一步优化,降低感染人次曲线上升的斜率,这将有助于缓释企业和居民恐慌性减少经济活动的现象,进而更好平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看点二:适时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

在社会政策方面,会议提出,适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

这是2020年10月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以来,延迟退休的内容首次出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这或许意味着明年可能会出台一些实质性的延迟退休年龄的措施。

中泰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陈兴表示,由于我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而目前偏低的退休年龄标准与人口年龄结构特征适配性有所下降。特别是,同发达经济体类似发展阶段相对比,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明显更老,在文化上很难通过美国移民模式改善人口年龄结构的条件下,适当延迟退休年龄,并配合“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将有助于缓和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进而支撑潜在经济增长水平。

看点三:促消费是扩大内需的重点

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列出了五项具体任务,其中首要任务是“着力扩大内需”,这其中“恢复和扩大消费”被摆在优先位置。会议指出,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

钟正生表示,2022年扩大内需的重点在固定资产投资,包括维持基建投资高增速、多措并举引导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11月以来对房企融资的实质性松绑等。相比之下,今年消费刺激的力度并不强。本次会议要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意味着促消费是2023年扩大内需的重点。除了会议里提到的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和养老服务等消费外,重点工作可能还包括适当增加公共消费、向特定群体发放更大规模的消费券等等。

看点四:财政政策更侧重规模

会议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要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推动财力下沉,做好基层“三保”工作。

和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比,今年的会议更侧重规模(去年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这意味着明年仍会保持较大规模的赤字和专项债规模。

钟正生指出,结合本次会议要求“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债务风险可控”,2023年广义财政发力的方向可能如下:一方面,中央财政加杠杆,控制地方政府新增债券尤其是专项债的额度。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三季度中国中央政府杠杆率为20.6%,未来有提升空间,预计2023年公共财政赤字率将接近甚至可能突破3%,但新增地方专项债额度可能持平于近两年的3.65万亿元。

另一方面,借助政策性银行等广义财政工具加码基建投资。本次会议指出“政策性金融要加大对符合国家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和贴息等工具”。和2022 年一样,2023年政策性银行在补充基建项目资本金和发放配套贷款等方面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看点五:货币政策定调仍然较为积极

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去年会议对货币政策的要求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从“灵活适度”改为“精准有力”,这意味着货币政策发力的方向或更加聚焦于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

钟正生指出,回顾近年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货币政策的表述,“精准”一词曾出现在2020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稿中,对应于2021年的货币政策是边际收紧。正因此,今年12月政治局会议通稿公布后,市场曾有部分解读认为货币政策“精准有力”的表述是“边际收紧”的态度。

“我们认为,更需关注会议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表述,这在历史上对应于2016年、2019年、2020年和2022年,皆是货币政策相对宽松的年份。总体看,会议对2023年货币政策的定调仍然较为积极,货币政策进一步发力兼具必要性和可行性。”他说。

红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也表示,当前虽然疫情防控优化了,但因全球经济下行对我国出口形成拖累、服务业复苏滞后期长、地产修复进程较慢,公众对疫情仍有担忧导致生活半径在持续收缩、企业减员导致生产、经营、物流、消费短期均陷入停顿,而且2023年掣肘货币宽松的外部压力减弱,为积极支持扩大内需战略,提振经济恢复社会经济活力,维持合理充裕的流动性和稳定偏低的利率环境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

看点六:对平台经济态度转向,回应民营企业家担忧

会议表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而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

分析师表示,会议对平台经济的态度转向,或意味着平台经济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钟正生表示,平台经济是前期监管政策的重点关注对象,也是民营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稳定就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本次会议看,中央对平台经济的态度已然从“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遏制,转变为对其“大显身手”的支持。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也认为,最高层对平台经济的态度由规范监管转向支持发展,强调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的三大作用。

另外,本次会议重申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并从四个方面回应民营企业家的担忧。一是,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二是,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三是,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四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表示,总的来看,民营企业和平台企业发展的制度“担忧”或加快“消除”,进一步提振发展信心。针对“两个毫不动摇”的不正确议论,中央“亮明态度,毫不含糊”,并表示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进一步地,中央对平台企业定位继续优化,常态化监管下,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不再提及“红绿灯”、“整改”等。

看点七:强调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

红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表示,会议通稿相当长的篇幅在强调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重大风险,其中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还专门强调了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可见,太大规模的刺激不会有,走老路也不会有。推动经济整体好转估计主要靠的是防疫优化后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恢复、市场信心提振及质量优化,主要靠技术进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而非市场预期的大规模刺激措施。

“明年的重点工作应该是要放在实体经济上边,只是说不会通过大水漫灌、大搞刺激来发展经济(传统增长模式主要是托底和防风险,要关注增长的可持续性),同时不会出台影响市场预期的收缩型政策(提振市场信心),而对发展和安全并举的一些重点领域,政策上应该会加力支持(为了高质量发展)。”他表示。

中泰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陈兴也表示,会议对于风险防范尤为强调,主要关注的风险点在于房地产市场和地方政府债务。对于房地产而言,此前约束较强的政策多数已有松绑,本次会议特别提到要“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这或将有利于地产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龙头企业政策扶持力度或将更大。对于地方政府债务而言,政策依然延续“遏制增量,化解存量”的思路,短期来看城投平台债务风险暴露可能性较小。

看点八: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对于备受关注的房地产行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2020年以来,国家多次强调房地产业发展新模式,但这次会议首次强调“平稳过渡”,这或许意味着近年来的过渡有点急了。

“所谓新模式,从供给侧讲就是租购并举,从群体讲就是以新市民为主,从模式上讲,告别土地依赖,告别三高(高杠杆、高周转、高收益)。这些是要在长期内实现的,不能毕其功于一役,激进过渡会造成风险爆发,行业大起大落。”他说。

另外,“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也是首次见诸于公开发表的中央文件。对此,李宇嘉表示,经历了这一轮深度调整,能留下来的企业,都是稳健经营的,坚守主业的,必须要改善其资产负债状况,才能从根本上建立抵挡风险的防火墙,才能实现转型和未来的发展。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