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健康知识 >正文
医院“大考”:医护感染激增,常规诊疗承压
发布时间:2022-12-16 16:43:24解文韦来源:
2022年12月8日,一名市民路过北京一家医院开设的发热门诊。 (视觉中国/图)
奥密克戎病毒变异株虽然致病力减弱,但是传播性依然较强,短短一周内,全国不少医疗机构开始面临严峻考验:有医生感染,无奈暂停门诊,延期手术;有护士阳性,科室倒下大半,不得已带病至阳性病房上岗;甚至一些医院,连保洁大妈、食堂大叔都阳性了,各项常规诊疗服务运转艰难。
“防控政策放宽后,大批医护人员出现感染的情况,肯定是难以避免的。”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小汤山方舱医院医疗专家李侗曾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通常,医院会对就诊患者进行筛查检测,如发现阳性病例,及时进行隔离治疗,“但无论在门诊还是住院部,都难免会有处于潜伏期的感染者未被发现,很有可能传染给医护人员甚至其他患者,这种情况在很多地方已经出现了。”李侗曾略显忧心地说。
如何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猛烈冲击下,保证医疗机构维持常规诊疗和急危重症救治工作正常运行,已成为各大城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焦点问题。
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除医护人员闭环管理、分三班轮休、门诊住院医生分流等常规手段外,北京、河南、上海、重庆、武汉等多地医院已不再对医护人员进行每日核酸检测、不再判定密接、要求无症状及轻症医护人员坚持上岗以缓解医疗压力等。
“现在,我们面向新冠病毒的全民攻坚战才正式打响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及肝病中心副主任、疑难感染病中心主任彭劼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所有的老百姓,包括医护人员,都必须有深刻的心态上的转变——消除对于新冠阳性的恐惧。它(症状)就像感冒一样,至少60%-70%的人迟早都要感染一遍,我们要把工作重心从过去的严防感染,转到预防重症、救治高危人群上。”
医护“减员严重”,就医难早已出现
2022年12月6日上午,距离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新十条”出台还有24小时,尽管担心会被感染、拉去隔离,李威还是决定必须送父亲去医院了。
六十多岁的父亲已连续高烧多日,出现呼吸急促症状,前一天晚上,120急救中心说派车需排队四十多位,建议他再观察一下。转天再致电,急救车终于把老人送到了积水潭医院。
“当时我父亲的核酸跟抗原检测都还是阴性,但是急诊室已经没有地方了,只能跟另一个阳性病人在同一病房。”李威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当晚,他父亲就因病情危重被推进了抢救室,紧急进行了气管插管。
有医生朋友建议李威可尝试转院治疗,但一圈电话打下来,朝阳医院告知ICU床位已满,中日友好医院当时急诊正暂停,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也表示床位很紧张,劝他留在原医院救治。“现在能住上院已经很不错了。”有医院工作人员说。
事实上,“新十条”措施前,国内已有石家庄、保定、武汉等多地医院出现因医护人员感染或因密接封控在家而“减员严重”的状况,这也直接影响了常规检查、手术、透析与肿瘤等慢性病患者复诊取药。
“从10月下旬开始,医生一个接一个地被封在家里出不来,病房一旦发现一个阳性就要封控整个病区,阳性拉去方舱,剩下的人困在病房里不进不出,天天核酸。10月底,被封控的病房越来越多,医院要求不再收住院病人了。”石家庄某三甲医院的医生黄曦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11月,该院没有再接收过一位新住院病人。医护分组闭环管理,病房值班几天再换下一组,老病人出院后病房很快被清空、消毒、贴封条。“那段时间我出过一次门诊,病人数量大概是平时的1/3左右。医院很多辅助科室也关门了,心电图和影像学检查都停了。”黄曦说。
随着核酸检测政策转变,事情逐渐有了好转。11月底,该医院开始建立缓冲病房。按流程,需要住院的人,核酸阴性可先住入缓冲病房,再测几天核酸阴性后收入专科病房。但如果缓冲病房出现一个阳性,核酸再来一轮。“缓冲病房可不是单间,多为三人间,我们科室收治的新病人,通常好几天都没办法从缓冲病房转过来。”黄曦无奈地说。
就医仍需核酸,但限制在放宽
真正考验出现在“新十条”公布之后。“新十条”规定,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都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对那些原本就有就医需求的人,比如每周需透析三次的尿毒症患者、定期产检的孕产妇、每个月都要取药的癌症病人等,新的问题就出现了——不仅核酸点位少了,服务时间也越来越短,核酸做了好几天还没出结果,十混一阳性几率高复核又慢——核酸超过48小时了还能不能进医院?
12月9日,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不能随意撤除核酸采样点位”的同时,指出患者到二级以上医院就诊时,普通门诊患者应出示48小时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住院患者入院前也要进行核酸检测,但医院不能拒诊阳性患者,无论是住院区域还是门诊区域,包括急诊区域,都要设置核酸阳性区和核酸阴性区。
南方周末记者发现,目前全国大多数城市医疗机构仍要持核酸阴性证明,特别是妇产、口腔、肿瘤相关科室或专科医院较为严格。不过部分综合医院已允许现场抗原检测阴性入院或登记入院,此外对于三日内没有发热史的患者,就医限制也在进一步放宽。
截至12月12日,已有北京、广州、甘肃、上海等城市,不再将“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作为入院就诊的前置条件。13日,山东省明确通知,自2022年12月14日零时起,对进入全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人员,不再查验核酸检测结果。
令一些患者困扰的问题在于,同一城市各大医院对于患者就诊的要求都并不统一,有时每天的要求也不一样。以北京为例,截至12月14日,北京市积水潭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等均表示无需查验核酸阴性证明,但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等仍需门诊患者及家属提供48小时内核酸阴性结果,或者当场进行抗原检测阴性入院。
“有点儿蒙圈,去每家医院前最好都查一下规定。”11日,一位在北京的患者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她因为核酸检测结果没出,无奈延期了一个口腔手术。
“今天本来安排了一台住院手术和四台门诊手术,但是因为门诊手术的患者核酸结果出不来,所以全停了。”12月9日,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一位主任医师建议患者到医院做单管核酸检测,一般都可以拿到核酸结果。
2022年12月9日,北京,通州潞河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发热门诊外,市民等候就诊。 (人民视觉/图)
最大限度防院感,但要容忍院感发生
在当前疫情态势下,想要对患者进行“阴阳分流”十分困难,阳性病区越扩越大,甚至不少医护人员也是阳性。
“缓冲病房开了近一个月,很多病人在里面从阴转阳直接转去阳性病房了。而且缓冲病房应该是由全院各科室轮流派人去维持运转,但现在医护阳性的太多了,轮不过来,只能把现有的人都留下,等待上一波阳性转阴补充战力。”12月11日,黄曦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过去我们花了太多精力在防止院内感染上了,现在工作重心一定要转到预防重症、救治高危患者上来。”彭劼建议,所有医院都应完善相关预案,包括安排医护人员分批轮休、将门诊与住院医生分开等措施,防止暴发式的医护人员集中感染影响医院正常运行。“我们做到最大限度的防护、减少感染,但也要在一定程度内容忍院内感染的发生,不再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南方周末记者发现,近期成都市、河南新乡市等多地发布的《关于优化医疗机构疫情防控措施的紧急通知》《关于进一步优化就医流程的通知》均提到“医疗机构如因接诊救治涉疫风险人员、阳性患者导致工作人员感染的,不纳入《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监督管理范围”“继续做好院感工作,新冠病毒感染的不再定为院内感染事件”。
12月10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也在疫情防控直播公开会议中提出,要控制整体感染员工的比例,做到医务人员尽量少阳、尽量晚阳,把时间段延长,不要聚在同一时间段暴发感染。“医院要努力做到比社区传播感染的速度慢,只要熬过最近一个月,下个月的压力就会比较少。”该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直播会议上说。
阳性医护上岗
为应对棘手局面,各大医疗机构已要求医护人员改戴N95或KN95口罩,发热门诊、核酸采集点和进入阳性患者房间的医护,还要穿戴隔离衣、帽子、手套和面屏。
“医护人员需要假设来就诊的患者都可能是感染者,据此来做好个人防护。”李侗曾说。
在医护人员严密的防护措施下,那些憋闷的口罩,青紫的勒痕,带来的保护可能是双向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医院已经通知阳性医护可以继续上岗工作。原则上,无症状的阳性医护继续上班,轻症医护如果可以克服困难,也可以继续上班。”武汉市一位知名三甲医院医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为避免医院停摆,发生严重医疗挤兑事件,部分阳性医护需继续工作已是无奈之举。
“那么问题就来了,患者做好在医院里被感染的心理准备了吗?能接受被医护感染的可能性吗?一旦出现感染会不会激化医患矛盾?”这位医生介绍,已经有不少医院开始要求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表示要理解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感染风险。
据澎湃新闻报道,中疾控前首席科学家曾光认为,在病人大量增加的情况下,北京市及时出台了紧急应对措施,医护人员中无症状感染、轻症患者坚持上岗,如同战争时期“轻伤不下火线”。
无论如何,保障常规诊疗服务正常运行是最重要的。南方周末记者检索发现,多地医院响应号召,开始为阳性患者提供治疗。在杭州,浙大邵逸夫医院腾空整个感染科楼层作为阳性诊疗区;在山东,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西院区宣布接受在总院及东院区就诊需要住院的阳性患者等。
“泌尿外科完成一例阳性患者结石手术,妇产科为一例阳性、糖尿病妈妈完成剖腹产,母儿平安。”12月12日傍晚,北京和睦家医院院长盘仲莹在个人微博上分享,“又听到几个儿科同事阳了倒下的消息,不断感受到一线的压力。争取成为最后倒下的那一批,等待恢复了的同事们加入进来,熬过这个寒冷、阴霾的冬天。”
防止医疗挤兑,让出“生命热线”
“这个时候医院的压力是最大的,大部分无症状或轻症患者不要往医院里跑,大家要消除对新冠病毒感染的恐惧,一般居家休养两三天自己就会好转。”彭劼反复强调,必须要把有限的医疗资源留给那些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或基础疾病严重急需治疗的患者。
12月12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昂呼吁,市民咨询就医、非急危重症等情况不拨打120,为急危重症患者让出“生命热线”。12月9日,北京120急救电话呼入量达到高峰,24小时呼入量3.1万次,达到常态时的6倍。
彭劼指出,近些年来不断完善的互联网诊疗服务,也正在帮助各大医院缓解门诊面临的压力。“医院门口就贴着本院的网络医院二维码,有些病人来了看到发热门诊排队人数太多,可以选择在线问诊,医生开具处方、快递送药上门。”
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疫情期间,无论是发热门诊还是复诊取药,已经有医生在医院自建的互联网医院“坐诊”。
12月1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发布《关于做好新冠肺炎互联网医疗服务的通知》,明确医疗机构(包括互联网医院、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可以通过互联网诊疗平台,依据最新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为出现新冠肺炎相关症状的患者、符合《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居家的,在线开具治疗新冠肺炎相关症状的处方,并鼓励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将药品配送到患者家中。
“这是政策首次允许互联网医疗平台在患者没有线下就医的情况下,为患者提供在线处方服务。这也是为了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政策层面做出的重大创新和突破。”好大夫在线创始人兼CEO王航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中国患者的就医模式与全世界其他地方都不一样,一点小病也要往三甲医院跑,而不是选择基层社区医疗机构或家庭医生。”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学专家金冬雁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希望借此次新冠疫情,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相关政策。
“首先,对这些轻症、无症状居家的患者,包括一部分老人跟孩子,可以给他们提供能打通的,有专门医师来服务、回答问题的热线电话。可能就是一句话,哪怕一句安慰,也能解决很多问题;然后,当他们有医疗需求时,可以通过远程问诊,开处方请家属帮助患者买药等等;最后,对那些有紧急就医需求的人群,也要让他们清楚,到底应该去哪家医院才最适合。”金冬雁说。
至于本轮疫情感染高峰会在何时、以怎样的强度到来,多位防疫专家表示目前因感染数据底数不清等问题较难判断,这将考验各级政府统筹应对的能力与医疗资源储备情况。
“接下来几个月是大考,保护老人、保护医护是重中之重。”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陈希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应采访对象要求,李威、黄曦为化名)
南方周末记者 崔慧莹 南方周末实习生 梁晓健 赵文青
标签: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
- 医院“大考”:医护感染激增,常规诊疗承压
- 全年超过212只基金清盘,九泰、民生加银数量最多
- 中国发布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能源基地建设大潮要来了
- 继“破防了”、“爷青回”之后,“优雅”当选B站2022年度弹幕
- 补充VC让柠檬也现抢购潮?别担心,安岳一地柠檬年产就高达60万吨
- 航拍、跳伞、空中游览,通航消费正式纳入扩大内需战略规划
- 倒计时 l 2022界面财经年会年终巨献,完整嘉宾阵容抢先看!
- 传蔚来布局超豪华汽车市场,多家自主品牌瞄准百万级新能源赛道
- 背负大额应收账款,江山欧派能持续股价涨势吗?
- 余承东、曾毓群站台,宁德时代与华为智选车敲定合作
- A股复盘必读|北向资金连续2日净买入,华为概念搅动汽车产业链掀涨停潮,《“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印发
- 前11月家具零售额1459亿,扩内需要促进装修、家电消费
- 老调重弹,娃哈哈20年后再推童装
- 再添一个新品牌,西贝为何如此看好快餐模式?
- 国家卫健委:基层医疗机构可招募近5年内退休医务人员充实人力
- 那个闪闪发光的奢侈品购物天堂香港,又回来了
- 直通部委 - 11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延续恢复态势 “两高”发布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司法解释
- 钟南山:奥密克戎感染不再适合称为新冠肺炎,病毒不存在“北强南弱”
- 第四针来了,怎么打?新冠用药产能如何?权威回应
- 上班感染新冠算工伤吗?居家办公算旷工有依据么?打工人最关心的问题有答案了!
- 同事“阳了个阳”,我是否上班?“天选打工人”来这里打卡(tu cao)啦!
- 采购F-35战机计划在德国议会获批准,100亿欧元买35架
- 乌官员:乌S-300和“山毛榉”防空导弹正不断消耗,但无法从俄采购
- 追踪马斯克私人飞机行踪推特账号遭永久封禁,被指“违反人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