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健康知识 >正文

三坊七巷简介300字作文(三坊七巷简介)

发布时间:2022-08-03 17:42:44景凡家来源:

导读您好,蔡蔡就为大家解答关于三坊七巷简介300字作文,三坊七巷简介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

您好,蔡蔡就为大家解答关于三坊七巷简介300字作文,三坊七巷简介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居民3678户,人口14000余人。

2、  “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

3、“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

4、占地40公顷,人口约1.4万人,现有古民居268幢。

5、  三坊七巷民宅沿袭唐末分段筑墙传统,都有高、厚砖或土筑的围墙。

6、墙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作流线形,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俗称马鞍墙。

7、墙只作外围,起承重作用全在于柱。

8、一般是两侧对称,墙头和翅角皆泥塑彩绘,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独特的墙头风貌。

9、宅院有一进或多进,每进都有大厅、后厅、正房、后房、左右披榭、前后天井。

10、天井是福州传统民居的又一特色。

11、它由厅、榭的敞廊围绕构成矩形空间,为宅内交通枢纽,并使宅院日照充足,空气流畅,排水便利。

12、室内的门、窗也与其他地方不同,既多且大。

13、窗以双层通长排窗为多,底层为固定式,上层为撑开式或双开式。

14、正房的主门朝大厅敞廊,多为4开式,门上雕有丰富的图案花饰,以增添大厅的气派。

15、  “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三坊七巷人杰地灵,出将入相的所在,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有的坊名、巷名就可看出当年的风姿和荣耀。

16、  衣锦坊  衣锦坊是三坊的第一坊,旧名通潮巷。

17、据清《榕城考古略》记载:宋朝的“陆蕴、陆藻兄弟典乡郡居此,名禄锦,后王益祥致江东提刑任,更名衣锦。

18、”宋时称“禄锦”,明朝更为“衣锦”,其实都是说坊内有人在外出仕做大官,现在衣锦还乡,荣耀乡里,所以坊名也改过去称“通潮”,则是因为这个地方是水网地区,西湖、南湖的潮水可以通到这个坊巷的沟渠里去。

19、  文儒坊 三坊中的第二坊为文儒坊。

20、文儒坊这个名字宋时就有了。

21、据《榕城考古略》载,此巷“初名儒林,以宋祭酒郑穆居此,改今名”。

22、郑穆任国监祭酒,是国家最高学府的重要官员,从三品的官附。

23、明代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名将福建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也居住在这里。

24、清代饮誉全国的“民进士”之家(五代都中进士)陈承裘故居也在坊内。

25、陈承裘的长子就是清宣统皇帝老师陈宝琛。

26、清代的著名诗人、《石遗室诗话》作者陈衍的故居也在坊内,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大宅,内有光华阁是为入室弟子课业的地主。

27、陈寓隔壁是现代著名法学家柯凌汉教授的住宅,这条坊就因历代文儒辈出而闻名。

28、  光禄坊  光禄坊是“三坊”中的第三坊。

29、宁时,光禄坊内有一座法祥院,俗称“闽山保福寺”。

30、当时曾任过光禄卿的福州郡守程师孟时常到此吟诗游览,僧人就刻了“光禄吟台”四字于石上。

31、为了感谢僧人,他吟了一首诗:“永日清阴喜独来,野僧题石作吟台,无诗可比颜光禄,每忆登临却自回。

32、”光禄坊的名字就从此而来的。

33、  光禄坊原名玉尺山,又名闽山,是福州“三山藏”之一。

34、  杨桥巷  杨桥巷是七巷中最北面的一条巷。

35、杨桥巷古名登俊坊苍,因西能杨桥而改名。

36、在杨桥路与南后街交叉处的林姓大宅,是林觉民烈士生前的住处,这一烈士故居,后来卖给作家冰心的祖你谢銮恩。

37、冰心小时候新加坡在这里住过,好居《我的故乡》中,亦对故居有生动的描述。

38、巷道扩大为道路后,林觉民烈士和女作家冰心的故居,有相当部份被保存下来。

39、  郎官巷  郎官巷,在杨桥巷南,南后街的东侧,巷的东头通福州市内闹区八一七北路东街口。

40、郎官巷也是宋代就有的坊埠。

41、据清《榕城考古略》载:宋刘涛居此,子孙数世皆为郎官,故名。

42、宋代诗人陈烈原籍长乐,迁居福州时也住在郎官巷。

43、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的故居也坐落在巷内。

44、郎官巷西头巷口立有牌坊,坊柱上有副对联:“译著辉煌,今日犹传严复宅;门庭鼎盛,后人远溯刘涛居。

45、”  塔巷  塔巷,在郎官巷之南,东能八一七北路闹市区,西能南后街。

46、据《榕城考古略》载:“旧名修文,宋知县陈肃改名兴文,后改文兴。

47、今呼塔巷,以闽国时建育王塔院于此也。

48、”此大塔位于巷北,并有塔院看管,被视为福州文运兴盛的象征。

49、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塔还在,以后未见记载。

50、清代在巷内砌造半片的小塔,作为古迹纪念。

51、50年代,小塔移置巷口坊门之上。

52、塔巷旧有旌孝坊,为明代孝子高惟一立,流传有一首赞誉他诗曰:“三年流水如君少,一片天然孝子心。

53、昨夜三山明月照,不知甘露洒幽人。

54、”至今仍传为美谈。

55、  黄巷  黄巷在塔巷之南。

56、隔着南后街,与衣锦坊东西相联。

57、据志载。

58、晋永嘉年间(307-312的)中原黄姓人家避乱入闽,落户在此,故称黄巷。

59、唐代崇文馆校书郎黄璞退隐归居这里,黄巢兵入福州。

60、“以璞儒者戒无毁,灭炬而过。

61、”宋代崔大夫及第,一度改名新美坊,后称新美里。

62、明代侍郎萨琦亦居此巷。

63、巷内有一“唐黄璞居”石碥,50年代初期还有人见过。

本文就讲到这里,希望大家会喜欢。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