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 >正文
蒋胜男:过度加班是根源性问题,保证8小时工作制刻不容缓
发布时间:2023-03-03 16:32:55翁飘来源:
“我关注过度加班问题已经有三年,现在已经到了一个无法拖延解决的时间点。”全国政协委员、小说《燕云台》《天圣令》作者蒋胜男说道。
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蒋胜男建议加强监督落实企事业单位8小时工作制,实现对劳动者的休息权保护。在她看来,过度加班是一个根源性问题,带来了失业率升高、结婚率和生育率降低等诸多社会难题。
值得一提的是,蒋胜男曾经担任过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过去的全国人大代表任期中,她先后提出加强外卖食品安全、推进法定婚检、提高“性同意年龄”、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增加男性陪产假等诸多建议,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小说《燕云台》《天圣令》作者蒋胜男(受访者供图)
3月2日,蒋胜男接受南都采访,围绕过度加班、公务员35岁年龄限制、生育率下降、女性地位以及文学创作等多个话题作了深入分享。她告诉南都记者,自己没有刻意去寻找一个有影响力的提案(议案)或者建议,只是人同此心,她能够共情大家关注的很多问题。
谈过度加班
南都:为什么今年会提出关于保证8小时工作制的建议?
蒋胜男:三年前,我研究35岁再就业议题时就注意到过度加班问题。我发现在互联网、金融、制造业等加班风气盛行的行业里,35岁以上员工很容易被边缘化,因为他们年纪一上来很难承担高强度工作。这让我觉得过度加班是一个根源性问题,由此做了很长时间调研。
一些年轻人曾经问我:明明自己下班以后很累,连睡觉时间都不够,可还是忍不住刷视频、刷微博,这是不是太不争气了?我觉得他们没必要自责和羞愧,不是他们不努力,而是他们的身体在发出自救信号。人不是机器,不可能工作一结束倒头就睡,压抑的情绪需要得到放松。努力工作、努力睡眠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不是刷手机占用年轻人休息时间,反而是过度加班占用了他们休息和调整情绪的时间。
再加上前阵子疫情爆发,不少朋友提到感染后去加班,整个人都透不过气来,仿佛是拿生命在加班。这让我感觉在后疫情时代,全社会更应该加强保障劳动者健康权和休息权,是一个刻不容缓的事情,所以今年我专注做好这一个重头提案。
南都:如何理解“过度加班是一个根源性问题”?
蒋胜男:从危害性上看,长期过度加班不但会让劳动者睡眠不足、情绪崩溃,引发老年病低龄化、过劳死等生命健康风险,还会造成婚率和生育率下降等社会问题。同时,过度内卷使得部分劳动者因失业丧失再消费能力,在职人群也没有再消费时间,继而危害到整个社会的扩大再生产,堵塞社会物质再流通。
过去我们和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的时候,着重解决的是生存权和发展权的问题,大家总会有意无意地忽略劳动者的健康权和休息权。但随着国民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我们从“追赶赛”进入到“平衡赛”,已经来到强调劳动者休息权和健康权、重申8小时工作制的时代节点,应该让广大劳动者享受到更多的改革红利。
南都:如何有效监督落实8小时工作制?
蒋胜男:首先政府部门要严格执法,也要主动执法。其次,除了加强监督,各级劳动部门的宣传也要跟上。“劳动者每周工作40小时”不该成为一个冷知识,我们可以在大街小巷设置标语,不但让劳动者看到,更要让老板们意识到过度加班是违法的。我相信很多企业家有守法意识,也有同理心。
如果一个企业不过度榨取劳动者就会倒闭,那就让它倒闭。我相信只要社会对生产有需求,就一定会诞生新的合法企业。
谈生育率
南都:2022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与此同时育龄妇女生育意愿持续走低。在你看来,生育意愿走低的原因都有哪些?
蒋胜男:我这两年主要关注两个事情,一个是失业率,另一个就是生育率。我前几年提出取消“离婚冷静期”、延长男性陪产假等建议,也是为了缓解生育率下降。
生育率走低有多方面原因,过度加班是根本性因素。想要提高生育率,你得让大家有时间谈恋爱、结婚生子,有时间养育孩子,总不能指望把孩子搁在冰箱18年,孩子就能自己长大。而过度加班更是加剧女性面临生育和职场的两难,这是不应该的。如果女性生完孩子既要面临职场边缘化甚至失业,她们自然会优先考虑如何生存的问题。
8个小时上班、8个小时睡眠,再扣去日常通勤和洗衣吃饭的时间,留给我们自由支配的时间还有多少?这是个很简单的时间算术题。动辄上班12个小时,一定会降低生育率。不解决过度工作问题,其他办法都是治标不治本,我们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定要看到问题本源在哪里。
此外,我还想强调一点,很多人一看到生育率下降就催着广大女性去生孩子,但社会有没有为女性提供一个安心生育的环境,有没有考虑到生育给家庭带来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比如在办公楼里设置专门的哺乳室,建立数量充足、位置临近的托儿机构等等。其实代表委员们不但要发现问题,也要为政府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法。
谈35岁红线
南都:过去几年你持续建言“取消公务员考试35岁年龄限制”,今年广西、贵州、河南、四川等10个省份已经将公务员年龄限制放宽至40岁,你怎么看待这一变化?
蒋胜男:以前关注35岁再就业话题时,我一直在想,如果仅仅是呼吁反对年龄歧视,只能过过嘴瘾,没什么实际效果。于是我想得有一个可以执行的切入点,于是从报考公务员的35岁年龄限制入手,这个切点很小,但对于35岁年龄歧视传导的社会效应会很大。
当看到今年有10个省份放宽了年龄限制时,我很欣慰,虽然还有一些附加条件,但至少政策有所松动,相信这个信号已经传导到广大的企业。当然很多问题都不能一步到位,但它可能逐年发生改变,而且今年有更多代表委员发出同样的呼声,可以说整个制度已经破冰。每个人的力量是一步推动,每一步推动都是一个前进。
谈文学创作
南都:最近人工智能ChatGPT火爆全球,你认为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文学创作者?
蒋胜男:最早机器人可以和人下棋的时候,大家都在猜国际围棋比赛会不会消失,现实是没有。我认为目前机器人还没有自我创作的能力,而是主要起到汇集信息的作用。曾经有一个案例,网文作者使用写作软件抄袭了四百部小说,可写作软件不会描写只会“搬运”,一搬运就涉及侵权问题。
其实真正好的创作和创意在于情感的共鸣。早在18世纪就有人提出所有的小说都被写尽了,可为什么大家还愿意看小说?因为同样桥段在不同故事里展现的情感以及读者的解读各有不同,一百个读者心中就有一百部《哈姆雷特》,我想这就是ChatGPT无法代替作者的原因。
南都:开年至今最火的电视剧应该是《狂飙》,你看过了吗?身为作家和编剧,你认为一部好作品的标准应该是什么?
蒋胜男:像《人民的名义》《狂飙》这样的作品,我都看过。《狂飙》这部剧比较真实,有很多细节都直击社会阴暗面,也面对了问题产生的根源,这是非常重要的。前几年一些作品都过于虚浮,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很多影视剧又回归到创作初心,我相信好的电视剧一定是全剧组所有人诚意的体现。
对于一部好作品,我很难先天地预设太多标准,重要的是创作时大家彼此尊重、认真用心、做好每一个细节,形成一个好的氛围。当然,最重要还是拥有好剧本、好导演、好演员,否则整个氛围也无法形成。
谈女性议题
南都:你曾在一档脱口秀节目里说提到自己只是发出一个普通女性的声音,但因为稀少所以珍贵,希望尽快变得不珍贵。对于女性参与讨论公众议题,你怎么看?
蒋胜男:什么是公共议题,就是需要男性和女性共同面对、共同探讨的问题。女性参与公共议题的讨论是很正常、很自然的一件事情。为什么现在我会被单独拎出来?是因为参与讨论的女性实在太少了。所以我鼓励大家积极讨论公共事务、公共话题,当有更多女性参与其中,这个问题就不再成为问题。
南都:再过几天就是三八妇女节,你有没有什么给女性的寄语,特别是对年轻女孩?
蒋胜男:我读中学的时候,遇上身边有女同学如果考不上最好的学校,就要回归家庭,而现在女性还能撑到大学毕业、面临就业问题,这都是我的妈妈奶奶那辈人无法实现的。我们如今的待遇并非从天而降,是每一代女性努力为下一代人拓宽空间,减轻责任和压力换来的。我们享受着前人的成果,也应该想想能为后来的女性做点什么,至少不能在我们这一辈开历史的倒车。
所以我想呼吁每一代女性尽可能留在职场,留在社会,发出声音。同时,我也希望每一个女性都能够自信、快乐、热情,以有为争有位。
南都两会报道组出品
策划:程姝雯 潘珊菊 蒋琳
统筹:梁建忠
采写:记者黄莉玲
标签: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
- 蒋胜男:过度加班是根源性问题,保证8小时工作制刻不容缓
- 罗翔评一人犯罪影响家属考公:孩子本来就是父母犯罪的受害人
- 视钱如命、迷信“大师”,李宗文被查!还有落马官员竟自封“活佛”
-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谭克非就美对台军售答记者问
- 养老金够发吗?1158万高校毕业生咋就业?人社部回应
- 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省级分中心2023年度公开招聘公告
- 美涉疆法案,“损人”不“利己”
- 国际锐评丨比“毒火车”更可怕的是美国政治毒雾
- 随笔:只许“拱火”不许劝和的霸道逻辑
- (经济)专访:“越来越多跨国企业对深耕中国市场更有信心”——访德勤中国主席蒋颖
- 中国技术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国际视点)
- 权威部门话开局丨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十年年均增长8%
- 特稿:守护和平安宁 全球安全倡议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
- 【权威部门话开局】人社部:今年就业开局良好
- 【权威部门话开局】商务部: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 焦点访谈:中国底气 新思想夯实大国粮仓
- 开局之年“hui”蓝图丨未来农业什么样?AIGC带你看来自“天涯海角”的新种子
- 新华每日电讯|江河焕绮万物生 江苏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
- 比尔•盖茨受访:我认为美国永远无法成功阻止中国拥有强大的芯片
- 人民网评:齐众心 汇众力 聚众智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个什么会?一起学习!
- 对中国负责、对世界负责的现代化新路(和音)
- 从十个维度看2023中国发展新愿景
- 让文物“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