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 >正文

COP15专访|上海生态环境局局长程鹏:提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上海方案”

发布时间:2022-12-16 15:19:40鲍贵鹏来源:

导读当地时间12月14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上,上海作为中国代表团中唯一的直辖市代表,在中国角举办了...

当地时间12月14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上,上海作为中国代表团中唯一的直辖市代表,在中国角举办了“城市与自然的融合,河口与海洋的交汇”为主题的上海日边会和主题展示。

在上海日活动上,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程鹏接受了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的独家专访,介绍了上海城市生态建设、河口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落实双碳战略等方面的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和实践成果,提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上海方案”。

上海的多样保护性努力

澎湃新闻:上海作为中国最知名的城市之一,大家印象比较深的是:经济活跃、产业健全、交通便利、金融发达、文化多元、人口众多,感觉生物多样性似乎与这个城市关联度不高。但这次中国代表团来加拿大,上海也有展示。请您介绍一下,近年来上海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有哪些亮点?

程鹏:上海是一座由湿地发展而来的超大型城市,一直以来都是国际重要的湿地。每年,有上千万只水鸟沿着东亚的海岸线迁徙。上海所在的长江口正好位于这条迁徙路线的重要节点,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大片滩涂湿地使上海成为了候鸟的驿站,特别是迁徙水鸟的重要中转站。

近年来,上海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扎实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努力打造超大城市现代环境治理中国典范,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黄浦江滨江湿地。

比如:全面绿色发展转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坚持以亩产、效益、能耗、环境论英雄,积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不断加大能源、产业、交通和农业等“四大结构”调整力度,培育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2010年以来上海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和单位GDP能耗累计降幅均超过50%。截至2021年底,累计推广新能源车67.7万辆,轨道交通通车运营里程全球第一,绿色建筑规模达到2.89亿平方米。“十三五”时期,全市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从37%下降到31%。

生态环境大幅改善。十年前,我们的环境问题广受关注,空气质量不好,秋冬季还有雾霾的烦恼,2012年上海空气PM2.5均值是62微克/立方米。这些年来,上海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滚动实施环保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健全法制、政策、规划,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高污染车辆,加强环保科技支撑,实施执法严惩,推广清洁生产,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2021年,全市PM2.5平均浓度为27微克/立方米,是有监测以来的最低值,接近世界卫生组织第二阶段标准(25微克/立方米),主要河道优于三类比例超过80%。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绿了,各类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恢复,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夯实了基础。

鹦鹉洲。

强化物种就地保护。在地理位置上,上海位于西伯利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是候鸟迁徙的主干道、补给地。上海又位于长江出海口,长江口是上海的重要水源地,也是多种生物周年性洄游的必经通道。在保护措施方面,上海作出系统性安排,落实“三线一单”制度,具体是指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这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强化国土空间环境管控、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其中,将自然保护地、重要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栖息地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实施刚性保护。加强濒危物种保护,实施中华鲟等水生生物拯救和增殖放流。

近年来,上海生物多样性水平逐渐恢复,记录到鸟类518种,其中水鸟种数占全国的约三分之二,每年栖息过境的水鸟近100万只次,多年不见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江豚重现长江口。

生态空间有力拓展,上海是寸土寸金之地,但我们在生态空间方面一直不遗余力做加法。十年来,大力推进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完成低效建设用地减量66.8平方公里,减出来的土地主要用于生态建设。

截至2021年底,上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8.8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19.42%,各类公园达到532 座,基本形成“环、楔、廊、园、林”的生态格局。当前,上海正在建设“千园之城”,规划到2025年,建成各类公园1000座。城市变得更休闲、更宜居,绿色正在成为上海最动人的底色。

澎湃新闻:很高兴看到上海生态环境的大幅改善,公园、绿地等休闲场所不断增多,市民走近自然、融入自然的幸福指数也会提高。有没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型案例或者故事可以分享?

程鹏:这样的例子很多。第一个:一江一河。横贯上海有两条重要的河流:黄浦江和苏州河。近年来,以建设“人民城市”为指引,上海花大力气贯通“一江一河”,黄浦江两岸45公里、苏州河中心城段42公里岸线的公共空间,陆续贯通开放,昔日的“工业锈带”变身“生活秀带”“发展绣带”,许多地方成为网红打卡点,市民也拥有了更多的公共空间、休闲场所、更好的生态环境。

再有,上海不断探索社区生境花园建设。去年,长宁生境花园实践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生境花园是具有栖息地功能的花园,它将“生境”与“花园”融合在一起,为城市野生动物提供辅助的食物、水源或庇护所。

虹旭生境花园。

自2017年起,长宁区启动“生境花园”项目,通过城市更新,将社区中的“边角料”(原本社区里废弃或者脏乱的场地)改造成居民们的“忘忧角”,成为休闲漫步、体验自然的网红打卡点。目前,全区已建成了8座风格迥异的生境花园,总面积约3500平方米。据统计,生境花园新增灌木及花卉400多种,均为本土物种,观测到鸟类26种、昆虫36种、传粉昆虫20余种、蛙类2种、小型哺乳动物4种,生物多样性水平已接近周边大型斑块绿地。

到2025年,长宁区预计将建成至少30个生境花园,将生境斑块“织密”成生境网络,提升城市生态空间的质量和功能。今年,为迎接COP15第二阶段会议,生态环境部首次开展生物多样性优秀案例征集遴选活动,“上海长宁区生境花园网络构建”案例再次上榜,为城市里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上海智慧。上海将进一步加大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力度,不断探索在超大城市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路径、新方法。

再举个例子,鹦鹉洲海洋公园修复,这是金山区实施的“金山城市沙滩西侧综合整治及修复工程”。针对杭州湾北岸生产生活岸线生态功能提升问题,通过修复措施构建鹦鹉洲生态湿地,形成湿地、水域、林地复合的滨海生态空间,为近岸水鸟、鱼类等提供栖息、觅食生境,并为市民提供亲自然游憩与湿地生态科普场地。

鹦鹉洲。

同时,发挥滨海生态空间的生态净化功能,通过水泵引导城市沙滩来水约6000立方米/天,进入鹦鹉洲湿地,流经生态前置库、表流湿地、盐沼湿地等功能单元,抑制有害藻类增殖。5年来华东师范大学监测结果显示:该湿地吸引了震旦鸦雀、水雉等100余种鸟类,对水中无机氮磷去除率约为40%,保障了城市沙滩二期水域水质稳定在海水II类以上,并在台风期发挥了重要的生态缓冲功能。

上海的生态挑战

澎湃新闻:城市发展、人口增长必然会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近年来,外来生物入侵的新闻报道经常成为热点。对此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程鹏:我讲一个互花米草入侵的案例。崇明东滩每年在保护区栖息过境的迁徙水鸟近100万只次。2002年后,互花米草开始强势入侵崇明东滩,霸占了鸟类赖以生存的本地物种——海三棱藨草的生存空间,严重威胁鸟类生存环境。

以小天鹅为例,从上世纪90年代的3000只骤减到几乎难觅踪影。为保护鸟类栖息地,上海于2013年9月启动崇明东滩生态修复项目,包括互花米草生态控制、鸟类栖息地优化和科研监测基础设施三大建设内容,实施面积约25平方公里,是全球生态保护、湿地修复领域投入最大、规模最大的工程之一。工程实施后,互花米草被清除,芦苇、海三棱藨草等逐步恢复,生境明显改善。连续监测的数据显示,鸟类种群数量显著增加,包括东方白鹳、鸿雁、红头潜鸭、黑嘴鸥、黑脸琵鹭等十余种珍稀濒危鸟类,小天鹅的数量,从2012年的60余只,增加到2022年初的1000余只。

互花米草治理工程——器械刈割。

通过实践,上海探索出一套互花米草控制的综合技术方法,总结形成了地方标准,为其他地区开展互花米草综合治理提供范例。为进一步加强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工作,今年,上海制定了《进一步加强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工作方案》,启动了外来入侵物种的普查工作,为科学防控、有效治理提供基础支撑,全面提升外来入侵物种防控能力和水平。

澎湃新闻:上海是人口密集的超大城市,现在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和野生动物的空间冲突和生存矛盾怎么调和呢?

程鹏:德国的柏林被称为“野猪之都”,加拿大的多伦多被称为“世界浣熊之都”。现在,野生动物进城的故事也在上海上演: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貉,被发现出现在上海超过260个社区和城市绿地中,其实也是“土著”物种的回归。它们的出现说明野生动物正在逐渐适应上海稳步提升的城市生态环境,但也引起了部分市民的不安。

为了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和栖息,减少人貉冲突、促进和谐共存,上海林业总站、复旦大学、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联合组织了数百名市民开展了“貉口普查”,摸索了一套普通市民加入到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新途径。

貉, 三有动物,适应力强,在上海市郊的绿地乃至村落均有出没,易于观察,出镜率高,逐步成为公众眼中的明星兽类。

在政府、高校和市民的团结协作下,系统查清了貉在城市的密度,积极管理野生貉对于猫粮和湿垃圾的获取,通过宣传牌和科普活动增加了市民对于野生动物的了解,开展疫源疫病监测,排除了人畜共患病隐患,摸索出一套既保护野生动物生存又防治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不正常爆发的保护管理方案,促进了上海人和野生动物的和谐共存。这些工作也在COP15第一阶段大会上,被评为“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

上海未来的新举措

澎湃新闻:近期,上海市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请您介绍一下发布这个文件的背景和考虑。

程鹏:去年,COP15第一阶段大会期间,中共中央办公室、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既全面总结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效,明确了新时期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任务,也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重视和担当。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已经成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手段和外交窗口,对推动共建全球生命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地处长江河口,滨江沿海,河湖密布,涵盖了城镇、农田、森林、湿地、海洋等多种生态系统类型。从物种多样性上看,根据历次调查数据,上海市拥有高等植物2900多种、野生脊椎动物900多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42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102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7种,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受胁物种55种。在遗传资源方面,上海拥有一批优质、有特色的地方作物、畜禽水产遗传资源,如嘉定白蚕豆、崇明金瓜、梅山猪、崇明白山羊、中华绒螯蟹等。

日出西沙。 摄于上海市崇明区西沙湿地

近年来,上海重点从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法规体系、强化生态空间管控、提升生物多样性监管能力、严格执法监督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全市已在重要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082.69平方公里,建立自然保护地12处,有效保护了80%以上的野生动植物栖息地。貉、小灵猫等野生动物“落沪”城市,獐、麋鹿等曾在上海生活过的物种通过重引入相继“返沪”,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长江江豚频频现身。

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上海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生物多样性面临多重胁迫,生物物种和生态系统保护压力较大;又如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和科学研究工作基础较为薄弱,缺乏长期性、系统性的观测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能力与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还不相匹配等等。为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从更高的层次谋划、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系统性提升本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推进生态之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近期,我们也在筹划几项工作:一是开展全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进一步摸清上海的“生态家底”;二是规划生物多样性观测体系,夯实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数据基座”;三是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信息系统建设,为生物多样性监管安装“智慧大脑”;四是推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打造“两山理论”高地。可以展望,未来的上海将打造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超大城市新模式。

澎湃新闻:我们注意到,这次(12月14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共同发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融资倡议(Biodiversity Finance Initiative Note, 简称BIOFIN)上海试点项目的政策与机构回顾报告。这对上海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程鹏:BIOFIN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出用于支持各国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投融资,实现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的重要文件,旨在促进各国制定科学的《生物多样性投融资计划》,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家、区域和全球对话,使各国在实现生物多样性目标的过程中,摆脱由于投资不足造成的推进障碍。迄今为止,全球已有41个国家加入了该倡议。中国于2021年6月宣布加入该倡议。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在2021年与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建立了项目合作机制,并与山东省生态环境厅一起,共同成立了BIOFIN中国项目指导委员会。上海作为中国第一个试点城市,率先在BIOFIN框架下推进相关工作。目前,已完成第一阶段任务——编制完成政策和机构回顾报告,重点回顾了国家和上海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政策体系现状,建立模型分析了上海本地生物多样性改变的动因,回顾了上海目前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使用的融资工具,提出了促进生态保护与修复投融资的意见建议。

在各方努力下,生物多样性金融写入了今年6月份发布的《上海市浦东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若干规定》,这是我国第一次把“生物多样性金融”写入法律文件,是上海在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投融资工作上的一个里程碑,也是BIOFIN中国试点项目取得的可喜阶段性成果。

下一步,上海将在PIR报告的基础上启动生物多样性融资计划的研究工作,围绕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基于自然的气候解决方案(NbS)、完善绿色金融制度建设等重点领域,进一步推动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投融资的创新实践。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