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 >正文

谁是2022年最具创新力的生物科技公司

发布时间:2022-12-13 12:54:48公冶克弘来源:

导读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瑜 于娜 北京报道“利好政策引导、人才引进与集聚、火热的一二级市场、生物技术发展、社会需...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瑜 于娜 北京报道

“利好政策引导、人才引进与集聚、火热的一二级市场、生物技术发展、社会需求增加”在这五大利好因素驱动下,我国生物科技企业取得长足发展。”《华夏时报》与头豹研究院共同发布的《2022年中国医药生物科技创新研究短报告》指出。

数据显示,在2016年至2021年中,全球生物科技公司数量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1.0%,高于同期全球医药市场水平。其中,中国市场因以上五大利好因素驱动,其影响将进一步扩大。

2016年至今,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卓越的生物科技公司,如贝瑞基因、海尔生物医疗、以岭健康科技、华熙生物、前沿生物、腾盛博药、再鼎医药、剂泰医药、真实生物、山东安然纳米等,上述药企也进入了第二届华夏大健康™金手杖奖·2022年度具创新力的生物科技企业提名名单。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医药市场的研发开支在2016年至2021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在20.2%,约为全球同期水平的2.7倍,未来中国医药市场的研发开支仍将高于全球同期水平。在不断投入的高研发下,中国医药生物技术企业在研发与生产中获得更多的积极性,未来也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就。

跨越式发展

2016年至2021年,全球生物科技公司数量的年复合增长率在11.0%,高于同期全球医药市场水平,其中中国市场因利好政策、人才引进、生物技术发展等因素影响将进一步扩大。

报告指出,中国医药生物科技行业驱动因素主要分为利好政策引导、人才引进与集聚、火热的一二级市场、生物技术发展、社会需求这五大类。

生物科技指的是利用“生物体(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来生产有用的物质或改进制成,改良生物的特性,以降低成本及创新物种的科学技术。

生物科技产业主要分为生物制药、医疗器械以及前沿医疗技术。生物制药的分类有肿瘤药物、细胞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眼科药物、生物疫苗、罕见病、糖尿病、传染病、呼吸系统疾病;医疗器械分类有诊疗设备、血管介入、分子诊断、神经外科介入、非血管介入、糖尿病;前沿医疗技术又分为AI制药和AI诊疗设备。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下,自2000年以来,我国生物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0年我国生物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近3200亿元;2015年中国生物技术产业总规模己达到近7000亿元;2020年我国生物技术产业规模估计突破了8300亿元,2021年初步核算行业规模将突破8600亿元。

在中国生物技术产业中,生物医药产值最高,2020年达2975亿元,占比为36%;2020年生物农业和生物制造市场规模分别为2628亿元和2048亿元,分别占31%和25%。

我国生物科技行业近年来发展较快,预计未来在国家政策的推进下,相关行业企业数量和研究机构以及技术园区数量都将继续呈现增长的态势,意味着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生物医药科技产业正快速由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技术产业向高技术支柱产业发展,同时,中国也涌现出一批具有全球视野的企业。比如:华熙生物不但是全球最大的透明质酸研发、生产及销售企业,同时利用合成生物技术,在多种生物活性物上逐步实现产业转化;前沿生物自主研发的国家1类新药、全球首个获批的长效HIV融合抑制剂艾博韦泰,凭借其明显的临床优势与国内市场稳扎稳打的良好基础,正逐步构建全球化发展的目标;真实生物标志性产品阿兹夫定是一款新型核苷类直接抗病毒(DAA)药物,获得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中国专利金奖。中国生物科技企业在国际上越来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五大因素驱动

近年来,国家从药物研发、医疗保障、医药服务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医药生物科技市场高质、有序发展,也为地方政府制定相关区域性政策提供指导意见。

比如2022年5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规划指出,推动生物技术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构建现代生物产业体系,有序推进生物资源保护利用,着力做大做强生物经济,加强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业内人士认为,是中国首部生物经济五年规划,明确了生物经济发展的具体任务。

在政策红利支持下,近年中国高端人才红利显著。报告指出,中国出国留学归国人才比例从2015年的78.1%上升至2019年的82.5%,工程师红利不断扩大,利于提高医药生物产业的科研水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利于人才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发展。高端人才红利促进了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促进同业间的分工交流与合作。

受疫情等因素的催化,2021年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环境趋暖。2019年开始,中国医疗健康产业融资情况受经济政策、国际政治局势等因素而趋冷,但由于疫情提高了药企对创新药、疫苗等业务板块的研究热情,资本市场的热钱大量涌入,2021年中国医疗健康行业融资金额及事件数达到历史最高位。近年中国医疗健康企业纷纷在一级市场领域布局。

复星医药、恒瑞医药等公司近年纷纷透过对外增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成立私募企业等方式在一级市场布局,这有利于挖掘有潜在价值的标的公司,丰富以及拓宽自身产品线布局,扩大市场竞争优势。

在一级市场上,复星医药增资杏脉科技,将用于其研发投入、市场推广及日常运营,也有利于拓展集团在数智医疗领域的布局;恒瑞医药为提升公司资本运作能力,做深公司产业布局,拟与控股子公司盛迪投资、恒瑞集团签署协议成立私募企业,出资总额20.1亿元;贝达药业出资3000万元人民币认缴浙江时迈药业有限公司,其是一家致力于恶性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靶向抗体药物研发的创新型企业;三生药业100%出资设立辽宁三生私募基金管理公司;诺辉健康出资3,000万美元成立诺辉创投基金,该基金专注投资分子诊断技术领域,以推动癌症及其他重大疾病类别的筛查与早期检测;泰格医药成立泰煜投资,聚焦于早期及成长期医疗健康领域的股权投资,特别是医疗器械、保健食品、CRO和医疗相关服务类企业。

生物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增加也促进了中国生物科技的发展。全球性的疫情催生民众对新冠疫苗等抑制病毒的产品需求,形成各个国家对相关产品研发与生产的攻关重点,为疫苗板块的企业带来了研发热情与动力,实现疫苗业务板块营收的高增长。

其中中国企业表现优异。在全球十大疫苗公司排名中,按疫苗业务营收排名,科兴和智飞生物分别位列第三和第八。另外,万泰生物是国内率先研制出重组戊型肝炎疫苗、宫颈癌疫苗等数个国家一类创新药物的企业;康希诺是中国已上市的新冠疫苗中唯一一款单针新冠疫苗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生产企业。

研发高投入

中国医药市场的研发开支增速远高于全球同期水平,利于提高医药市场研发的积极性,提高在基因编辑、细胞治疗等前沿生物技术水平,推动相关产品的商业化进程。

中国医药市场的研发开支在2016年至2021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在20.2%,约为全球同期水平的2.7倍,未来中国医药市场的研发开支仍将高于全球同期水平。

以海尔生物医疗为例,2019年至2021年,海尔生物医疗研发投入分别达1.21亿元、1.51亿元、2.36亿元,占营收比均超10%。海尔生物医疗多类产品打破行业垄断、突破“卡脖子”技术,获得行业引领地位;以岭健康科技2016年至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2.4亿元、2.6亿元、3.6亿元、5.2亿元、7.4亿元、8.38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连续四年超过8%,列居同行业领先水平。

在不断投入的高研发下,中国医药生物技术企业在研发与生产中获得更多的积极性,推动相关企业在脑科学、细胞治疗等前沿生物技术领域中取得成就,加快相关产品的商业化进程。根据NMPA数据,2021年共批准了83款新药,其中国产新药51款、进口新药32款,使得近年中国市场有了首款本土企业自主研发的ADC药物、CAR-T细胞治疗药物等。

比如,微创医疗的SkyWalkerTM膝关节导航定位系统,是中国唯一一款获得FDA认证的手术机器人;康方生物的PD-1/CTLA-4双抗卡度尼利单抗(AK104)是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双抗,也是全球首款PD-1/CTLA-4双抗;腾盛博药新冠中和抗体安巴韦单抗和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是中国首个国产新冠特效药;荣昌生物自主研发的原创性ADC新药——维迪西妥单抗是首款由中国公司自主研发的ADC;复星凯特的奕凯达(阿基仑赛注射液)是中国首个CAR-T细胞治疗产品;臻络科学具有运动功能量化分析的可穿戴运动及步态量化评估系统——睿评是中国首个在帕金森病领域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量化评估设备;贝瑞基因在以众多核心产品助力国家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体系,为社会和家庭减轻上百亿元经济负担;永泰生物核心产品EAL是我国首个获准进入实体瘤治疗II期临床试验的免疫细胞治疗产品,有望填补相关领域空白;尧景基因作为糖链外泌体诊断与治疗全球开创者,拥有基于糖链外泌体开发的GlyExo-Capture技术,并获得两项国家专利以及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技术转化奖”。

在不断投入的高研发下,中国医药生物技术企业在研发与生产中获得更多的积极性,未来也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就。

见习编辑:颜源 主编:陈岩鹏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