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 >正文

跨越30年光阴的梦与尘埃丨陈滞冬作品展在成都白夜开启

发布时间:2022-12-03 16:45:44党芳若来源:

导读12月3日,“梦尘何处——陈滞冬作品展”在位于成都芳华街的白夜·艺空间正式开展。展览将持续到明年2月初结束,诗人翟永明特意为这场展览写...

12月3日,“梦尘何处——陈滞冬作品展”在位于成都芳华街的白夜·艺空间正式开展。展览将持续到明年2月初结束,诗人翟永明特意为这场展览写了前言。

对于成都的观众们来说,这场展览也是一个难得的、近距离欣赏著名书画家、艺术史学者陈滞冬作品的机会。现场共展出画家的36幅写意彩墨及工笔重彩作品,题材以山水、花鸟为主。

出生于1951年的陈滞冬是土生土长的成都人。17岁那年,陈滞冬拜著名画家陈子庄为师,开始学艺,并在陈子庄的指点帮助下,跟随胡瑞昌、胡瑞祥和谢慕沙等饱学之士学习传统经典与诗词文论等。1974年,陈滞冬拜访著名书画家晏济元,在晏老的素贞书屋跟随这位老前辈继续深造。

《太华千寻》(1991)

在陈滞冬的不同作品中,能看出其兼收并蓄了陈子庄和晏济元的思想意境:花鸟小品有陈子庄的自然灵动:萌猫、蜻蜓、白鹭、荷花,无论写意还是工笔,都轻盈如意;青绿山水则有晏济元的“大青绿”气魄:深红、碧绿、烟黛、朱紫……这些浓郁的色彩被他调入水墨之中,融化出一片蓬莱仙境般的梦幻之地。

《西山晴雪》(2013)

1977年,陈滞冬调入成都王建墓文物保管所(现在的永陵博物馆)做文物研究工作,1983年,他考上了四川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的硕士研究生,同时逐渐走上职业创作与艺术史学研究的道路,除了他自己的作品集之外,陈滞冬还出版有《中国书法学论著提要》《中国书画与文人意识》《图说中国艺术史》《丹青引》《存在的借口》等著作多种。

《秋山如醉》(2005)

在昨晚的预展现场,陈滞冬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自己目前除了创作之外,主要的案头工作是撰写一部三卷本的《中国艺术史》,“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写,现在已经完成了前两卷,第一卷已经在印刷了,预计明年出版。”据他透露,这部《中国艺术史》总体量在百万字上下,目前已经完成的两卷便有65万字,已经写到了宋代。“除了必要的史料素材梳理外,我着重的角度是审美意识与文化理念的变迁。”

《小鸟白头》(2013)

与他的艺术史撰写相似,这场展厅面积有限的展览,也很像一场精炼的小型回顾展,作品的创作时间跨越31年光阴,从1991年到2022年。陈滞冬表示,“作为画家漫长旅途中回头匆匆一瞥,时光如梭,人生苦短,未免心惊,如能令观者感同身受,努力把握眼前,则幸莫大焉。”

《雅江岸边》(1991)

在展览现场,尺幅最大、位置最醒目的一幅作品,名字和内容都颇为特别——这幅名叫《天地消息》的画上,画家精心描绘出一株巨大的高山杜鹃,这种植物主要生长在海拔2500米左右的山地一带,从不见于烟火气的城市甚至田边。同时他还将一只黑白花的家猫放在这棵大树上,并让猫儿嘴里叼了一只斑鸠。这类“残酷”的场景也鲜见于中国传统花鸟画中。

《天地消息》(2020)

陈滞冬告诉记者,世间万物从来如是,大吃小,小亦可吃大。“人类吃下各种植物和动物,同时细菌和病毒也进入人类的身体,与我们共生或‘吃’掉我们。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我们素以为毫无关联、互不影响的元素,有一天也都可能在某种神秘的自然力量下相遇。希望我们都能用心聆听自然传递的信息,敬畏天地中暗藏的消息。”

红星新闻记者 乔雪阳 编辑 乔雪阳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