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 >正文

疫情下的急诊科:致敬这群敢于直面危险的人

发布时间:2022-11-26 16:18:47武珍岚来源:

导读医护人员全副武装救治患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供图在重庆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下,医院的急诊室几乎每天会迎来高风险区患者、密接患者...

医护人员全副武装救治患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供图

在重庆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下,医院的急诊室几乎每天会迎来高风险区患者、密接患者等,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陡增。在采访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时,记者看到一群敢于直面危险的人,这里的医护人员已经很多天都坚守在医院,几乎每天都在为抢救生命而超负荷工作。

10分钟内接诊两名心脏骤停患者

急诊科上演“生死时速”

“快快快!又来一位患者!”11月19日下午1点多,该医院急诊科抢救室在10分钟内收治了两名心脏骤停患者。一时间,急诊科当班的十几名医护人员集体出动参与抢救,心肺复苏、气管插管……一场与死神的搏斗展开了。

有惊无险的是,在紧急抢救17分钟后,第一名患者大动脉搏动顺利恢复,意识也有所恢复。在继续进行心肺复苏后,该名患者生命体征趋于稳定,于当日下午3点多被送入重症监护室。

“患者出现室颤,准备除颤!”第二名患者的救治更为艰险。在抢救25分钟后,该患者突然出现室颤,护士立即对其实施除颤。经过紧急处置,1点56分,该患者终于恢复自主心律,并在随后接受了机械通气、纠酸治疗、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等抢救措施后。最终,该名患者生命体征也趋于稳定。

历经3个多小时,医护人员总算将两名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直到心里的大石头落了地,大家才发觉身上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湿了。

“在急诊科,像这样疾风骤雨般的抢救随时可能发生。”急诊科副主任刘琼介绍,疫情发生以来,该科室的急诊工作量和工作难度都翻倍增加,但无论是接诊高风险区患者、密接患者,还是抢救急重症患者,医护人员都从未退缩过。

医护人员深夜转运患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供图

一天穿脱防护服40余次

120出诊24小时不停

院前急救也是急诊科工作的重要部分。120铃声一响,急诊科的院前急救的医护人员和驾驶员就要迅速响应,争分夺秒赶赴现场,执行急救任务。

重医附一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保质保量完成120急救任务,该院目前配备2辆负压急救车,几乎每天都是“刚消杀完又要出发”。而最忙碌的时候,急诊科医护人员几乎每日出诊近20次,一天要穿脱防护服40余次。

“大多数病人情况都相当危急,我们必须时刻打足精神,全力以赴。”急诊医生陆梦霖讲起她印象最深的一次急救。

11月17日凌晨,一位在半个月前做了腭咽成形手术的患者在家呕血1小时,伴心慌乏力、全身冷汗,于是拨打120急救电话。医护人员到达患者家中时发现其出血量很大,随时有休克的危险,需要立即转到医院治疗。

然而,该患者所在小区是典型的山城地形,救护车无法达到楼栋下转运患者。于是,医护人员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一边安抚惊慌失措的家属,一边与小区保安一起抬着担架在漆黑的夜里爬坡过坎,将患者安全转运到120车上。

在众人的努力下,该名患者顺利转到重医附一院急诊科,在接受止血对症处理后,最终病情相对平稳并被收治入院。“当时下着雨,回到车上时大家的衣服都湿透了,也不知道是汗水,还是雨水。”陆梦霖说,“但当我们看见患者成功获救,就觉得再苦再累都值得!”

医护人员收到患者赠送的千纸鹤。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供图

患者心灵“抚慰师”

用心建立双向奔赴的爱

除了身体上的救治,患者也需要心灵上的帮助。急诊护理抢救组长张克标回忆,近期在一次120出诊中,遇到了一位从青海来到重庆看眼病的患者。孤身一人在外地求医,却又不幸遭遇疫情爆发,多重原因叠加下,该患者病情加剧,打了120急救电话。

医护人员到达的时候,这名患者孤身一人,情绪非常低落,送医途中,医护人员不停安慰他,为他讲解重庆的防疫政策。在急诊科接受治疗后,医护人员又联系了该患者所在社区工作人员,帮助其转移至酒店进行医学观察。

真挚的关爱是双向奔赴的。急诊医生何岸一直留着一个千纸鹤,他告诉记者,有一次在急诊科时,自己正穿着防护服准备上120急救车出诊,一位素未蒙面的大姐将纸鹤递给他。

“你们去保护别人,让千纸鹤保护你们。”直到现在,何岸仍记得那位大姐说的话。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林红 通讯员 龙利蓉/文

重庆客户端APP,请至各(本文来自新大应用市场下载)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