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 >正文

北约支援乌克兰的防空系统为什么选了它?丨军事

发布时间:2022-11-22 14:13:07柯保林来源:

导读挪威先进地对空导弹系统(NASAMS)的资料图片近日,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约翰·柯比对媒体表示,美国正在加快向乌克兰运送挪威先进地对...

挪威先进地对空导弹系统(NASAMS)的资料图片

近日,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约翰·柯比对媒体表示,美国正在加快向乌克兰运送挪威先进地对空导弹系统(NASAMS)。到目前为止,美国已批准向乌克兰提供总共八套NASAMS,其中两套预计将很快交付,另外六套则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到货。

随着俄罗斯开始对乌克兰主要城市进行大规模的导弹和无人机空袭,美国及北约成员国开始加速支援乌克兰防空导弹系统,并宣称将帮助乌克兰完善其防空力量,应对各种空中威胁。那么美国这次援助乌克兰的NASAMS有何特殊的优势,而西方究竟有没有能力提供应对多元空中威胁的武器呢?

要解答上述问题,我们必须首先理解NASAMS为什么如此特别。NASAMS的研发始于1990年代,当时挪威皇家空军与美国雷神公司合作建立了 NASAMS 计划,研发一款成本可控且可以对付当时大部分空中目标的先进防空导弹。该系统配备了当时颇为先进的AN/MPQ-64 相控阵雷达,这款雷达除了性能不错之外,还非常小巧,普通的军用越野车都能拖曳机动。为了降低成本,这款防空系统直接采用了当时已经开始装备美国空军的AMRAAM中距主动空对空导弹,并且可以直接与挪威的国家防空系统进行联网,采取网络化和分布式部署,也就是能协同其他防空武器和雷达信息,进行最优化的拦截。欧美军工虽然开发了如萨德和NMD这样的专用反导系统,然而在40公里内的中近程防空区间,都是以现成的空对空导弹系统作为弹体。

除了NASAMS系统之外,西班牙近日援助乌克兰的蝮蛇(Aspide)地对空防空系统所使用的弹药,也来自蝮蛇空对空导弹的弹体。蝮蛇空空导弹是意大利改进自美国研发的AIM-7麻雀半主动雷达空对空导弹。有趣的是,美国也曾经把麻雀导弹改装为舰对空导弹,命名为海麻雀防空导弹,除了美国海军,德国、土耳其和日韩等多达20个国家都装备了这款海麻雀防空系统。

从NASAMS系统和海麻雀等衍生系统我们可以看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防空武器的设计思路上跟苏联和俄罗斯有很大的区别。以同时代的S-300系统为例,该系统不仅具有非常好的机动性,且配备了多款不同的专用导弹,一套系统可以用来解决从弹道导弹到无人机的各种问题;而与蝮蛇系统接近的俄制道尔防空导弹,也是采用了专用的防空导弹,并且具有非常好的机动性和装甲防护能力,号称能够对抗多种空中目标,并有行进间发现和摧毁目标的能力。这种全能且高机动性的防空武器,是俄系武器长期以来的卖点。而欧美的防空武器除了毒刺这样的短程防空武器之外,很少具备行进间发射的能力,而且在中短程防空系统中尽量使用现成的导弹。不仅欧美如此,以色列的斯帕德(spyder)防空系统所配备的导弹,也是以色列空军装备的怪蛇和德比空对空导弹。

那么美欧和以色列直接用空对空导弹配备地对空系统有什么好处呢?首先这样可以省去导弹的研发成本,并能加快项目的研发进度;第二个好处则是极大地减少了后勤压力,由于美欧以色列的空中力量非常强大,因此装备了大量的空对空导弹,如果和地空导弹通用,那么在战时可以极大的简化后勤压力。以NASAMS系统配备的AIM-120导弹为例,美国及其盟友装备的数量数以万计,且出厂价仅需50万美元左右。而性能与之相近的爱国者导弹,虽然具备更有效的反导能力,其单价却高达200万美元以上,最新的PAC3批次导弹单价更超过500万美元。总之,用空对空导弹不仅物美价廉而且数量管够。

那么为何苏、俄不效法美国也将空对空导弹作为拦截弹体使用呢?首先,在技术上无论苏联还是俄罗斯,在电子设备小型化上都非常落后,因此在导弹设计上很难做到一款导弹可以同时兼容空地和空空两种发射场景的性能。另一个问题则是武器研发的体制问题,欧美的此类项目往往是由武器制造商主导的,因此制造商非常重视成本核算,直接采用成熟弹体当然是最符合降本增效要求。而苏、俄采用的是所谓的设计局制度,各个设计局各自负责自己的研究方向,空对空导弹是一个设计局,地对空的系统又是另外一个设计局。由于设计局是靠设计项目来维持运营成本的,单独开发新的弹体又可以增加一笔项目经费,自然是理性选择。

那么此事跟乌克兰又有何关系呢?考虑到俄罗斯补充了大量的自杀式无人机,乌克兰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空中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乌克兰急需大量防空武器来应对空袭。美国当然可以援助更先进的爱国者导弹甚至萨德系统,但这些昂贵且性能强大的武器数量有限,反倒是NASAMS和蝮蛇这类系统拥有大量备用弹药,更为符合长期大规模战争的成本效益。如此看来,恐怕未来中近程的防空导弹系统,都必须考虑弹药通用的问题了。

南方人物周刊特约撰稿 朱江明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