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 >正文

解读10月金融数据“低于预期”:楼市降温拉低居民中长贷

发布时间:2022-11-13 12:18:55花梵宁来源:

导读表内信贷和表外融资在8月和9月连续明显改善后,10月份,新增信贷和社融增量出现季节性回落,表现均低于市场预期。11月10日,央行官网公布最...
表内信贷和表外融资在8月和9月连续明显改善后,10月份,新增信贷和社融增量出现季节性回落,表现均低于市场预期。

11月10日,央行官网公布最新金融数据。10月份,中国新增人民币贷款6152亿元,比上年同期少2110亿元;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9079亿元,比上年同期少7097亿元。

10月末,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1.8%,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5.8%,增速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

市场普遍认为,新增信贷和社融增量不及预期,一方面是前期政策性金融工具对信贷需求的刺激作用逐步收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前实体融资需求仍然偏弱。但总体来看,仍然符合季节性回落特点,符合今年以来金融数据波动的一般规律。

社融结构现分化,10月增量超预期下行

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9079亿元,比上年同期少7097亿元。

从社融结构上来看,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3321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同比多减691亿元;委托贷款同比多增643亿元;信托贷款同比少减1000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同比多减1271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同比多64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同比少3376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同比少58亿元。

“贷款和政府债券净融资同比少增是拖累社融的主要因素。”安信证券认为,信贷少增一方面是由于稳增长的贷款政策多数在9月份落地,10月份政策行贷款余额新增约1000亿,稳增长政策力度出现减弱;银行受到考核指标压力,季末显著加大投放,季初投放相对乏力。此外,疫情和地产对实体部门信贷需求的冲击,一直是今年以来信贷表现偏弱的主因。

对于政府债净融资,海通证券指出,由于今年专项债整体前置发行,而去年专项债相对后置,所以从7月开始政府债净融资规模明显缩减。“去年11月、12月平均的政府债融资额度接近1万亿,随着5000多亿专项债结存限额的基本发行完毕,接下来政府债融资压力依然比较明显。”

新增社融减少也带动了社融存量增速放缓。初步统计,2022年10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41.42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

考虑到开发性金融工具落地完毕及去年政府债券高基数影响,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预测称,11-12月份委托贷款及政府债券净融资将对社融增速形成负面影响,社融增速走势或有望进一步下滑。

新增信贷回落,零售端信贷需求疲软

从最新信贷数据来看,新增人民币贷款主要依靠对公贷款,零售端信贷需求则表现疲软,信贷结构仍然呈现较为典型的“对公强、零售弱”特点。

10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152亿元,受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同比少增2110亿元。

从信贷结构来看,住户贷款减少18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51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32亿元。

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在研报中指出,居民短贷同比少增938亿,原因在于疫情形势加剧对消费贷、信用卡的负向影响在持续体现;而居民中长期贷款仅增加332亿元,则是因为住房销售下滑导致占居民信贷主体的按揭贷款增长乏力。

安信证券认为,除受房地产销售偏弱因素影响外,居民提前还贷也是居民中长期贷款大幅少增的主要因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332亿元,为今年5月以来最低,且较上年同期少增3889亿元。

王一峰补充表示,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3889亿,这使得10月份按揭贷款或出现-1500亿以上的深度负增长。

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则有所回升。数据显示,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462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84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623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905亿元。

“10月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连续三个月同比多增,主要与下半年政策行8000亿元调增贷款额度及3000亿元补充项目资本金工具到位带动基建贷款投放加速有关;另一方面,制造业投资增速企稳回升,同时政策鼓励四季度银行加大制造业贷款投放,也是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的原因。”中金公司指出。

M2增速连续回落

在融资需求、财政支出等因素共同作用下,10月货币供应增速也显著放缓。

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6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

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秦泰认为,M2连续回落,与9月之后财政收入不再受存量留抵退税或缓税因素扰动有关,预计财政收入增速回稳。但政府债券融资较少的情况下,财政存款仍新增达11400亿,同比小幅多增300亿,或显示10月广义财政支出速度暂时性放缓。

狭义货币(M1)余额66.21万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同比增速下降至今年6月水平。

“M1增速放缓的原因与居民地产需求较弱、地产商回款较少,以及企业生产经营活跃度小幅下降有关。”秦泰表示。

采写:南都·湾财社见习记者 王文妍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