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互联网 >正文
璀璨非遗,在保护传承利用中繁花绽放
发布时间:2024-03-01 15:27高飘炎来源:
2022年尾,“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该名录中第35个“中国籍非遗”。
从昆曲、书法,到桑蚕丝织、青瓷烧制……中华民族延绵不绝的千年文脉、生生不息的灿烂文明、源远流长的厚重文化,孕育出五彩斑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景观建筑、遗址遗迹、文物文献等物质文化遗产珠联璧合、相映生辉。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跻身人类非遗代表作后,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事实上,在大国领袖的文化足迹中,非遗烙印步步深刻:在陕西省绥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他指出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在青海看到加牙藏毯非遗传承人手把手教徒弟时,总书记勉励他:“你这个手艺很珍贵、很有意义,一定要传承弘扬好”;在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他强调“乡村振兴要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植根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历史使命,内嵌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一时代命题,熔铸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宏伟目标,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正辉映在社会广泛参与、人人保护传承的生动实践之中。
在非遗大省四川,自古蜀国以来积淀的深厚文化底蕴激荡出川剧的一声高腔,汉藏羌彝民族的多彩文化渲染进艳丽的木版年画,乡野阡陌间生长出来的非物质文化织入竹编的纹理经纬间,连同千姿百态的历史遗存、雄奇秀美的锦绣山川,一道“繁花”绽放!
01
既保护非遗技艺
更保护生态空间
延绵三百余载的川剧,融合了戏曲文化与巴蜀风情,唱、念、做、打齐全,变脸、喷火、滚灯、水袖更是一绝,鲜明的脸谱内蕴着中国人“以色定调”的审美习惯,高亢的唱腔彰显着巴蜀人个性中热辣、爽利的一面。
川人终是爱高腔,几部丝弦住老郎。川剧博采众家之长,并蓄高腔、昆曲、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在海窝子这个地方,票友聚在一起就能唱,戏迷站在街上就能听。”走在海窝子古镇的老街上,彭州市通济镇海窝子社区党委书记刘锐向记者介绍,一些临街的铺面就是剧台,街道就是剧场,逢年、节、集、会之时,上千票友云集海窝子,各种唱腔此起彼伏,俨然一台大戏。
上世纪50年代,海窝子社区成立川剧团,70年代开始有川剧社团来此扎根,此后数十年,唱喝声未曾间断。大戏台上,生旦净末丑出将入相、轮番登台,经典剧目得以传承,更重要的是,一个个小剧场、小剧团营造出让川剧生根发芽、开枝散叶的大生态——名家、票友、学院派、小戏迷在这里切磋、碰撞、师承——这个完整的生态,恰恰是作为非遗的川剧真正需要保护好的艺术空间。
如同说到景泰蓝保护传承时,它不仅仅指器物本身,更重要的是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等一系列“造物”技法;当讲到作为非遗的川剧保护时,也不仅仅是指艺术殿堂中的方家名角、经典作品,而是类似海窝子这样的“戏窝子”,在街巷茶馆、乡村院落,汲取着生活中的艺术养分,脉动着川剧的生命力。
“非遗是在群体、社区中体现和发展的,也要在群体、社区中保护和传承。”民间文艺理论家刘魁立的观点,生动地体现在海窝子川剧文化保护行动之中,这个川剧小镇不仅建设起川剧大师阳友鹤纪念馆,传承着不少经典剧目,而且滋养了一大批剧团戏社,培养出一拨又一拨优秀川剧苗子,还将川剧还原到孕育、生成和发展着它的现实生活之中,因百姓而百戏,进而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一个海窝子,折射出四川这个文化大省对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的深刻理解和切实践行:四川以建设一批类似海窝子川剧小镇这样的非遗特色小镇、非遗特色村寨为抓手,大力构建“非遗在社区”传承场景,在各地设立非遗传习所和非遗体验基地,鼓励建设特色非遗馆,为非遗保护厚植群众实践的土壤,构建完整的生态空间。同时,还致力于推动特色历史、民族、地域以及灌区、江河流域等文化形态的区域性整体保护,保护区内“见人见物见生活”,其中,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跻身全国首批7个国家级保护区,嘉绒文化、康巴文化、阆中文化等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也已成立。
川剧是互动的、响亮的,一招一式,见真功夫;绵竹木版年画则是独处的、安静的艺术,一绘一版,流传经典。绵竹西北有山林,盛产竹木,取材做成竹纸,可以印为书籍,制为桃符,画为五彩,点缀年景,其内容除了传统的门神、山水、花鸟外,大多为乡土生活,农耕文化色彩极其鲜明。最兴盛时,绵竹木版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潍坊杨家埠年画齐名,并称“中国四大年画”。
本世纪初起,工业制画一度有横扫市场之势,绵竹木版年画日趋萧条,休业者众。再加上木版年画制作需要经过画稿起样、雕版刻画、线版印刷、手工彩绘等几道工序,对从业者的工艺美术素养也有相当的要求,导致这项非遗一度传承乏人。怎样保护其免使绝迹,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绵竹市孝德镇年画村,以年画为主题的展馆、街坊、体验点一应俱全,与年画相结合的研学、文创、乡村游也十分红火。但就非遗保护而言,用于展览的年画制作技艺被格式化、静态化了,留给游人的是一种观赏性的原形态,而非精神性的原生态。事实上,最鲜活的实践、最深厚的土壤仍在年画村村民的生活之中。“我们是农忙时扛锄头,农闲时握笔头,村里能画年画的人有100多位。”年画村村民赖莉说。
画在墙上能发展民宿,画在纸上能卖画赚钱,年画村的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画师,也是绵竹木版年画的“守护神”。
02
扶持代表性传承人
更关照自然传人
传承人,非遗活态传承的决定性力量,不是一个抽象的主体,而是一个又一个真实个体所组成的群体。他们是舞者、绣娘、艺匠、武人,他们或者身怀独门绝技,或者在某项技艺上炉火纯青,或者头脑中有着可称遗产的珍贵记忆,他们从祖辈、师傅手上接过衣钵,让一项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代代赓续。
他们中间,若承接有序,艺集大成,便是代表性传承人。四川先后认定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05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062人。
毕六福,泸州市分水油纸伞第六代传承人,从童年帮父亲穿线上油开始,几乎将毕生精力都花在了制伞上。毕家世代制伞,绵延至今已历300余年。2008年,分水油纸伞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也是全国唯一列入的油纸伞制作技艺。翌年,毕六福被确定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一竿翠竹,巧匠批栾。条条有眼,节节皆穿。”制一柄伞有近百道工序,要全部精通绝非易事。至毕六福这一代,因为毕家代代相承,各道工序在他手上无一失传。“‘伞’字的上半部分是人,把老祖宗的手艺传下去,关键还在人。”作为代表性传承人,毕六福将主要精力放在了“传承”二字上,他创办了传统油纸伞制作技艺研习所,教授徒弟和爱好者制伞,已带动300多人就业。
像毕六福这样被认定为代表性传承人的,在一项非遗技艺方面或许只有一二少数个体,他们与那些未经认定的自然传人、兴趣驱使的受众买主一道构成非遗的传承群体。在一定程度上,自然传人甚至更为重要,代表性传承人也在致力于培养更有规模、更成系统的自然传人。
“德阳潮扇”传统工艺四川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杨占勇就正在做着这样的工作。
潮扇源自潮汕。清光绪年间,潮扇由广东潮州传入四川德阳,几经改良后而独具风格,成为四川一绝。1991年杨占勇学着制扇,其间四处拜师取经,一路创新改进。30多年过去了,如今每天清晨,他会准时钻进在德阳市旌阳区高槐村的工作室,戴上花镜、扎上围裙,开始做扇子。
“只要有人愿意来学,我都愿意教,但关键是怎样让人愿意学。”杨占勇知道,制扇是个精细活,学好也是苦差事,单凭一时冲动难以真正学好传承下去。记者在工作室采访时,明显感到杨占勇对那些工序简单、形式新颖的文创潮扇更加推崇。“年轻消费者喜欢这一类,徒弟们也容易上手,这是把德阳潮扇产业做起来的一个突破口。”杨占勇的传承观里,产业发展起来了,一项非遗技艺就有根了,才能吸引一批人入门,一生从事,一代代干下去。
杨占勇很笃定这个逻辑:他收的8位徒弟中,大师兄杨森懿已是“德阳潮扇”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他在农民夜校里教出来的数十位农民,也能靠这门手艺增收了。
“传承人是非遗的主人,没有传承人,非遗便不复存在。”中国非遗保护事业的开创者冯骥才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承载在传承人身上。正是认识到这一点,四川不仅选树表彰非遗年度人物,设立非遗大师工作室,组织传承人走出去研修交流,而且把“带徒授艺”作为代表性传承人认定的基础条件和年度传承活动的必备内容,规划建设了一批“师带徒”点,还特别支持将乡村传承人纳入培训体系,为乡村文化和产业振兴赋能。
03
不失传统之美
更有时代之用
竹编、蜀锦,一经一纬,井盐、川菜,一方一味,这些技艺在匠人手中千锤百炼而成,自有其章法,因传承得以守正,又于变革中出新。
巴蜀文化中既有厚重博大的根脉,也不乏革故鼎新之活力,这样的文化哺育出的人,基因里镌刻着传承的使命和创新的冲动。体现在非遗的创新性发展上,年轻的传承人凝练为“玩转”二字,透着四川人的乐观豁达。
竹子,是中国人生活中的朋友,精神上的寄托。苏东坡称:“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爨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又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竹和竹艺,在四川非遗中的地位非同一般:四川竹琴、江安竹簧、夹江竹纸、青城山竹椅,皆取材于竹,仅竹编一项又分青神竹编、瓷胎竹编、道明竹编等等。
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的道明竹编十分讲究,取材须为慈竹,工序须经青皮、剖片、日晒、划篾丝、染色,再通过编、绞、琐等技法编成各色艺术品、日用品。走在竹艺村,随处可见农家的竹墙竹篱,院子里一般摆着竹桌竹椅,公共空间陈设的也是竹编景观小品。
村中最受年轻游客喜爱的,是竹编创意产品。“传统竹编技艺必须和现代美学、时尚潮流相结合,让产品跨界。”在位于竹艺村的道明竹编国家级传承人杨隆梅的工作室,设计团队的负责人张琳告诉记者,“设计”已经成为非遗创新的一道新工序。
四川非遗设计产品中,熊猫是一个经典元素,竹编中有功夫熊猫,瓷器更不乏熊猫样式。在白瓷故里彭州市隆丰街道的古窑旁,有一处由原粮储站的仓库改建而成的白瓷艺术中心,陈设着白瓷代表器具。其中,游客最感兴趣的,莫过于一件白瓷文创茶杯:杯身是玻璃,杯盖为白瓷,茶漏是熊猫头形象,以四川方言“洗脑壳”命名,将瓷的雅、茶的香、熊猫的憨态,与四川人的诙谐、年轻人的闲趣融为一体,被热评称“可爱到窒息”。
彭州白瓷艺术中心负责人、彭州白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清泉很理解也很尊重年轻人的喜好:“我们传承的是白瓷烧制技艺,宋人用它烧出的白瓷符合宋代美学,今天也理应结合现代美学,在四川、在彭州就应当融合四川元素、体现彭州特色。”
隆丰街道制瓷企业不少,但前几年创新能力不足,大多烧制一般日用品。为了带动瓷产业升级,街道党委书记徐建把突破口选在了非遗上,他尤其看重彭州白瓷艺术中心和李清泉团队。“一方面能提升产业知名度和形象美誉度,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制瓷企业的创新动力。”眼下,徐建更加看重的是彭州白瓷非遗后一方面的功能。
彭州白瓷的创新利用远不止于器物。李清泉团队既是传承人、从业者,还是彭州当地乡村非遗创意公园的设计者和建设者,尝试着将非遗元素融入乡村建设。这样的自发实践,与四川省正在推进的非遗赋能乡村振兴、正在紧抓的丰富乡村非遗旅游互相呼应,都旨在让非遗工坊进乡村、非遗产品进民宿、非遗体验进“必玩清单”,把非遗创新性发展真正落在实处,让越来越多的非遗与现代生活连接,活起来、火起来,以更具时代感的姿态展现巴蜀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非遗根扎田野大地,生命之源雄劲沛然。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精心呵护、代代传承、守正创新,进而延绵后世、惠泽人民,正愈发成为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宝贵资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飞 张艳玲 王子涵
原标题:璀璨非遗,在保护传承利用中繁花绽放——四川省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见闻
图片:新华社、彭州发布、四川非遗、德阳文联、成都非遗
监制:李朝民 编辑:杜娟
标签: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
- 璀璨非遗,在保护传承利用中繁花绽放
- 五问飞机黑匣子:不是黑色,为什么叫黑匣子?答案会让你目瞪口呆
- 给画布做一场解剖,看看表面之下都藏了什么?
- 这才是中年女人都喜欢的早春穿搭,优雅大气,时髦也不挑年龄
- 年过四十的气质女人,早春穿搭都离不开阔腿裤,时尚随性又耐看
- 快来领教早春通勤搭配的魅力!掌握最佳穿衣打开方式,美极了
- 衣服不在多,会穿最重要!中年女人这样搭不显老,能焕发活力
- 等你到了50岁,这样打扮自己得体大方显气质,老了也是一枝花
- 春天穿衣别太沉闷!把“色彩感”单品穿在身上,每一套都很美
- 这24套简单易学的穿搭模板,让你在这个春天,穿出简约范儿
- 建议中年男人:尽量少穿这4种“假洋气、真土气”颜色, 油腻显黑
- 今日热点:《沙丘2》中国行;周迅把花絮拍成电影海报......
- 白客雷佳音郭京飞,内娱掌管窝囊废的神!
- 别焦虑了!74岁“不老女神”王薇薇最新素颜照长这样
- 互相给女友打分,虎扑走上了绝路
- 发消费券、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多地继续出台购房支持政策
- 节后北京二手房成交量回升,议价空间环比扩大
- 北京老楼加梯地图正式上线
- 高颜值的电视神器,用当贝MAX1电视盒子享受智能电视乐趣
- Meta 与 LG 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打造下一代 XR 设备
- MWC 2024:华为联想荣耀齐聚 这些新趋势你得知道
- 小米15曝光:全球首发骁龙8 Gen4
- 敞开卖!曝华为P70加单50% 并大规模备货豪威CIS
- 传音 Tecno Phantom Ultimate 卷轴屏手机亮相 MWC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