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互联网 >正文
为了这碗乌冬面,差点误了长途车
发布时间:2023-02-14 14:31:51寿致霭来源:
昨天说了河口湖的团子,今天来说说乌冬面。
河口湖车站对面有家饭店,以乌冬面而闻名。可是当天要赶车,抵达车站时,距离发车只剩一小时了。一小时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够不够吃碗乌冬面呢?短暂的纠结过后,还是忍不住走了进去。
店门很小,里面却很宽敞,各种发色的游客很多,但伙计很少,无论点单还是上菜,都要有耐心才行。时间有限,只点了两份招牌什锦乌冬面,一边等面来一边看时间,心里还在盘算,只要在15分钟内上面就能赶上车。
还好,数到第12分钟的时候,伙计用铁夹子夹着两碗面过来了。说是碗,其实更像是铸铁锅,端来时锅里的面汤还在沸腾。
与常见的圆形乌冬面不同,这里的面条更像是加粗的手擀面,极为筋道,带着麦香。太烫,只得两手并用,夹起一筷子放在勺里吹一吹,才能入口。
面条里搭配的蔬菜很多,有白菜、四季豆、洋葱、胡萝卜,还有又粉又甜的南瓜。虽然种类不同,但煮过之后都是鲜甜的,这甜味儿就进了汤里,格外好喝。汤底是猪骨熬的,醇厚不粘嘴。吃完面条,最后喝几口汤溜缝儿,还是热乎乎的有点烫口。冬天里吃上这么一碗面,真是又落胃又温暖。
看看表,离发车只剩10分钟,来不及把汤都喝完,赶紧埋单离开。这么短的时间内吃下这么一大锅滚烫的面条,还真是头一次。没能细细去品味,多少有点遗憾。
#青鱼小黑板#乌冬面的起源是馄饨?
乌冬面最早是遣唐使从唐朝带回日本的一种点心,用小麦面粉做成的年糕团子里加入馅料然后水煮,因为表面光滑,所以被称为“konton(混沌)”,但因为是吃食,就把三点水改成了食字旁,就是“馄饨”。后来,又因为要趁热吃,就变成了“温饨”,最后成为了“udon饂饨”,发音为“乌冬”。随着时间的推移,乌冬的形态也在发生改变,到了江户时期,皮包馅儿的做法已经不再流行,成为和现在的乌冬面似像非像的食物。
而最早的面条则叫做“索饼”,意思是像绳索一样长的小麦制品。后来,受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面条变得越来越细,成为了细长棒状的“切麦”(当时的中国称为“切面”)。冷的面条就叫“冷麦”,热的就叫“热麦”,煮熟了后变温的就叫“温麦”。不知从何时起,“温麦”也成了“饂饨”,切麦也被收入到了乌冬的范畴内。
标签: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
- 为了这碗乌冬面,差点误了长途车
- 千奇百怪的水果,你见过几个? 地理视角看地膜覆盖
- 米饭加热能“致癌”?或许这3类食物更不能“二次加热”,多留意
- “县城咖啡”是门好生意吗?
- 羊肉入滚汤,香味四溢!
- 为什么袋装薯片比桶装的更好吃?
- 二月去哪里?中国最早的春色已上线!
- 适宜“背包侠”旅行,道路竟阻挡车入内?景区坐落于香格里拉
- 春雪里的哈素海,美轮美奂!
- 中国游客泰国普吉被划伤后续来了:涉事旅行社被严惩
- 情人节小众出境目的地,解锁阿布扎比的独特浪漫
- 拉萨出发多航班突发!剧烈颠簸,多次下坠,有乘客边哭边写遗言
- 机票价格一夜暴涨,疫后旅游,割韭菜先行?
- 无需核酸!中国游客办好签证,直飞10小时即可自由行波兰
- 《狂飚》里“京海”的场景美爆了:异域建筑,中西小吃,买车去游
- “一年到头都缺人”!月薪万元,这一行业太火爆
- 多地预警!一学校4人感染,医生:警惕开学小高峰!
- 南宁性暗示钥匙扣事件,绝不是小题大作!
- “谁坑了我们孩子? 砸了我们饭碗?” 一场欧美惊恐正向中国蔓延
- 拿留学生开刀?中国赴英留学申请量十年首次下跌!英国教育大臣不干了…
- 一想起孩子会有性欲, 我就有点崩溃
- 官宣!一批高校将合并
- 一年被裁2次后,我觉得65岁退休是福报
- 凭美貌霸屏,巅峰时跌落谷底,她50岁后的人生比20岁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