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互联网 >正文
黎介寿院士逝世,“黎氏兄弟三院士”成为医界永远的传奇
发布时间:2023-02-06 15:29:10诸莎曼来源:
学医,是“黎氏三兄弟”在那个年代里的个人选择;成为军医,则是时代赋予他们的命运。“医生这个职业和其他工作不一样,你要更纯粹一些,把时间花在研究患者上。”
撰文 | 陈昕
南京中山东路一幢古朴的四层小楼,是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现更名为东部战区总医院)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和肾脏病研究所所在地。这两个研究所,分别由黎氏两兄弟黎介寿和黎磊石组建。
1月31日,东部战区总医院微信公众号发布讣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著名普通外科专家、医学教育家,东部战区总医院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名誉所长,我国肠外瘘治疗鼻祖、临床营养支持奠基人黎介寿,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30日18时59分在南京逝世,享年98岁。
黎氏一家共有三位工程院院士:被尊为中国烧伤学界泰斗的大哥黎鳌,中国肠外瘘治疗鼻祖、亚洲同种异体小肠移植开拓者的二哥黎介寿和开创中国肾脏病学的老三黎磊石。
鲐背之年的黎介寿是兄弟三人中最后一位告别人世的。从医70多年,研究肠道病半个多世纪,完成2.1万台手术,他用亲身经历告诉人们,如何成为一个好医生,如何成为医生中的顶流。
“医生这个职业和其他工作不一样,你要更纯粹一些,把时间花在研究患者上。”生前接受采访时,黎介寿表示,如果想过舒适的生活,如果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就不要当医生。医生的自由是由患者掌控的,医生的时间是患者的。
大时代下各领风骚的军医
1924年9月13日,黎介寿出生于湖南浏阳的一个教育世家,大哥黎鳌长其7岁,弟弟黎磊石小他两岁。当时父亲患有心脏病,希望大哥黎鳌能学医济民。
1937年,父亲病逝,全家生活陷入困顿。后来,大哥黎鳌从国立上海医学院毕业,到江西中正医学院任教,黎介寿和黎磊石兄弟二人才结束了颠沛流离的中学生活。当时,只有医学院和师范院校学费和吃住免费,也因为到江西可以得到大哥的接济,黎介寿和黎磊石因而分别放弃了学习机械制造和学文的梦想,来到江西读医学院。
1948年6月28日,24岁的黎介寿、22岁的黎磊石结束了5年的大学生活,进入南京中央医院做实习医生。
学医,是“黎氏三兄弟”在那个年代里的个人选择;成为军医,则是时代赋予他们的命运。
1949年,已经改名为南昌医学院的中正医学院,与四野医科学校合并成华中医学院,后又改为中南军区医学院,进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后来,学院迁移至重庆,最后改名为第三军医大学;1950年7月,南京中央医院更名为华东军区医院,也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就这样,“黎氏三兄弟”分别成为了军医。
1958年的大炼钢铁运动,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其产生的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副作用”是,在这个时期,我国烧伤病人数量陡增。黎鳌意识到,烧伤是威胁民众生命健康的大患,于是他放弃了自己为之奋斗多年的普外科专业,提交了一份烧伤防治研究的请战书。第三军医大学当即决定,由他牵头在普外科组建烧伤救治小组,致力于中国烧(创)伤医学事业。
1994年,黎鳌被美国烧伤协会授予“伊文斯”奖,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从事烧伤医学临床研究几十年,黎鳌成为我国烧伤医学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创建了全军第一个烧伤中心和第一个烧伤研究所,获批全国烧伤专业国家重点学科和第一批博士学位授权学科,探索出一整套烧伤救治理论与方法,先后成功救治上万例烧伤病人。
同样是在1994年,三弟黎磊石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今天,人们总是愿意将雷公藤治疗肾脏病与黎磊石的名字联系起来,但这位肾脏病专家、中国肾脏治疗的创始人,却是半路转行的,此前他一直从事热带寄生虫病研究。
1972年秋天,黎磊石在“劳动改造”之余,以被“监督劳动”的身份,写出了第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的论文,用所在单位的集体名义,以中文和英文同时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上,这是他进入肾脏病领域的第一篇学术论文,也是十年“文革”中,中国医学界难得的高水平学术论文。
后来回到医院,在一次查房中,黎磊石发现一位用雷公藤治疗风湿性关节痛的病人,治疗前存在的合并严重蛋白尿症突然消失了。
雷公藤是一种没有被载入《本草纲目》的草本植物,民间多用于制造杀虫剂。黎磊石没有放过这一“偶然”现象,经过一系列研究,证实了雷公藤具有独特的免疫抑制功效。随后,他冒着生命危险亲口尝试,掌握了雷公藤对治疗肾脏病既有效又安全的剂量。
紧接着,他又发现大黄酸和冬虫夏草对肾脏病的独特疗效。就这样,黎磊石开辟出了肾脏病治疗的新途径,在肾脏病领域所进行的传统医学现代化工作享有盛誉;在国际上首创霉盼酸醋及普乐可复治疗狼疮性肾炎;倡导持续性血液净化技术救治危重病例,成功地创造了免疫吸附疗法治疗脂蛋白肾病。
与弟弟半路转行进入肾脏病领域不同,二哥黎介寿则是“一根肠子走到底”,一直专注于肠道研究。提到自己的专业方向,他说是“业之所需、兴之所近、时之所至、力之所能。”
1962年,行医13年的时候,黎介寿遇到了一位小肠坏死的孩子,看着那渴望生命的眼神,他立志攻克肠疾这一世界难题。从此,黎介寿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肠功能障碍治疗研究。
不拘泥于权威,不相信常规,黎介寿在医学研究和临床治疗中,有着否定前人的勇气和打破常规的魄力,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学习和吸取外部信息的基础上的。
在知识匮乏的1960年代初,要了解国外的医疗信息是件难事,黎介寿悄悄地想办法订了《美国外科文献》《美国外科杂志》等英文书刊,白天怕被人发现,就在晚上11点以后躲在屋里偷偷地学。就这样,在那段求知难、信息闭塞的非常年代,黎介寿硬是靠着这一点点舶来的知识,边积累边摸索着踏上了攻克肠道疾病之路。
“世界上研究肠子时间最长的人”
肠外瘘是创伤、手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顾名思义就是“肠子漏了”。肠子就好比一条水管,水管破裂,水自然就要外流。肠子破损也是如此,粪便从肠子中溢出来,大量细菌,特别是大肠杆菌,会在病人腹腔里兴风作浪。
1968年,一位领导因车祸导致腹部受伤,被紧急送到医院。打开腹腔发现,肠子被撞破了好几个洞,形成了肠外瘘。南京军区非常重视,把当时国内能请到的各路“神仙”都请来会诊,讨论来讨论去,终究没有找到一个成熟有效的办法。
当时国内对肠外瘘的治疗研究还没有起步,此类病人的死亡率是60~70%。为了找到可行的方案,黎介寿整天坐在病人床前观察病情,记录生命指征,寻找最佳治疗途径。肠瘘病人和别的病人不一样,不太讨人喜欢,因为身上发出阵阵恶臭,常常呛得人喘不过气来,可黎介寿不管这些。他常跟妻子程颖士笑着打趣,“我现在都成司马迁了,天天在记史(屎)。”
怎样才能把这个瘘口补起来?一天,见到一位医生用胶水粘合开裂的笔套,黎介寿顿时冒出一个念头:能不能用胶水把肠子瘘口粘合起来?这个大胆的设想,既令人兴奋,也令他担忧。胶水是化学物质,对人体是否有副作用?
他决定在自己身上进行试验。他用手术刀在自己的大腿上划开一个口子,将事先调制好的胶水,一滴滴向刀口处涂抹,两天过去后,黎介寿大腿上的伤口慢慢愈合了。
十多天后,他开始给病人进行补肠手术。可肠子和大腿是不一样的,大腿上的肉是不动的,而肠子是不断蠕动的,手术用乳胶补上后,一蠕动,乳胶就掉下来了。一连做了五次手术,肠瘘也没有治好,这位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患者不干了,一见到黎介寿就大发雷霆。
黎介寿有点委屈,但转念一想,也就释然了:一连开了五次刀,身体还没见好转,放在谁身上都会生气,何况患者还是从枪林弹雨中走出来的老将军?后来,黎介寿发现,病人营养跟不上,肠子蠕动就难控制,手术效果就差。最好的办法是给病人补充足够的营养,再做手术。
病人吃啥漏啥,营养怎么补呢?一天,他在阅读《美国外科妇产科》杂志时,看到了一篇肠外营养的文章。文章中报道了外国医学专家对一个先天性腹壁缺损的婴儿运用静脉营养,使这个婴儿存活了八个月。黎介寿受到启发,开始研究起静脉营养。但新的问题又来了:浅静脉输入一般是5%的葡萄糖液体,何时才能把病人的身体养起来啊,他决定从病人的深静脉补充营养。
当时,深静脉输液是有很大操作难度的。黎介寿做好充分准备后,在患者的锁骨下开了一个口子,小心翼翼地将导管插入深静脉,然后将事先调剂好的25%~50%的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液,输入患者的体内。不到两天,患者脸色就开始红润了。患者的营养状况好了,黎介寿再次为他手术,成功了!
对此,国际权威学术机构、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主席森格教授(Pierre Singer)称赞:“黎介寿开创的肠外营养支持,对治愈肠道疾病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小肠移植被誉为“最难器官移植技术”,当时这个难题在世界上都还没被攻克。虽然肾、肝、心、肺、胰等器官移植都已应用于临床,但由于小肠内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与细菌,移植手术面临排斥反应和感染两大难题。
1988年8月9日,德国人完成了节段小肠移植;1988年11月13日,加拿大人完成了肝肠联合移植;1989年3月18日,法国人完成了全小肠移植,而中国还没有一家医院进行过移植手术。黎介寿想,外国人能做到的事,我们中国人也能做,也只有做小肠移植,才能最终解决小肠患者的营养问题。
接下来的4年多,黎介寿与猪“相守”,决心攻克小肠移植世界性难题。虽然当时的实验条件非常简陋,但1991年春节,接受小肠移植试验的两头猪,都在术后成活了80多天。实验在最紧张的关头,结果,一头猪在术后82天死去,另一头到了第97天也死了。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黎介寿和大家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并不断给学生们打气。终于,1992年2月14日,经过1900多个日日夜夜的不懈努力,黎介寿在亚洲首次获得了猪同种异体小肠移植的成功。
1994年3月12日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黎介寿早早地来到医院,准备为患者做小肠移植手术。12个小时的手术,他为一位短肠综合征患者成功移植了250厘米的异体小肠,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亚洲人同种异体小肠移植手术。那一年,已经70岁的他,打破了亚洲小肠移植“零”的纪录。
小肠移植成功,成了当年中国医疗卫生系统“十大重要事件”之一。南京军区总医院成为全世界能施行这一移植术的9个国家中的24所医院之一,也是亚洲唯一的一家医院。
在一次国际学术交流大会上,世界著名外科专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德瑞克虔诚地对黎介寿说:“你是全世界研究肠子时间最长的人,我们敬佩你。”
直到年近九旬的时候,黎介寿院士仍然坚持每周做两到三台手术。行医70年,他用2.1万台手术诠释了如何成为一名好医生。如今,这位医学大家已驾鹤西去。也许在天堂里,1999年去世的大哥黎鳌和2010年去世的弟弟黎磊石在等着与他重聚。
中国医疗界的“黎氏三兄弟”,从此将成为一个永远的传奇。
参考文献:
1.高铭华:《军中大医:黎介寿 黎磊石合传》(2012年,江苏人民出版社)
2.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175662
3.https://www.cae.cn/cae/html/main/col36/2014-09/09/20140909163512234456699_1.html
(了解更多,请在手机端下载医学界医生站App、关注医学界网站、医学界微信公众号)
来源:医学界
责编:田栋梁
校对:臧恒佳
编辑:赵 静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标签: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
- 黎介寿院士逝世,“黎氏兄弟三院士”成为医界永远的传奇
- 杭州新政发布后1600多人申请集中隔离 预计未来几天人数大增
- 新冠的传染力让人意想不到!男子无人区独自生活竟也被感染
- 今评弹|无人区没病毒,人的脑子里可能有!
- 匪夷所思!男子自称在可可西里无人区阳了,最后却被网友打脸
- 在无人区感染新冠?别掐头去尾讲故事
- 8点1氪 | 以岭药业声明网传“连花清瘟防疫方”不实;如果不能自负盈亏,马化腾称整个腾讯新闻砍掉都可以;小米卢伟冰继任总裁
- 旅美大熊猫乐乐离世,本打算今年回国,
- 旅美大熊猫乐乐离世,最后他也没回到祖国怀抱
- 突发,旅美大熊猫“乐乐”未能落叶归根于美国当地时间2月1日死亡
- 大熊猫乐乐归还前死亡,再不能把国宝当成联谊工具了
- 熊猫外交到底有什么意义?旅美熊猫乐乐去世,死因不明。
- 关于新冠的讨论
- 被新冠折磨得不似人形了,真是什么症状都有啊,看了更焦虑了
- 要求阳性染疫者带病上岗已经构成了犯罪
- 如何从脸色、皮肤颜色判断疾病?
- 女子感染新冠后,脸部发黑,这是感染毁容株了吧?
- 毁容株!女子发烧导致脸上脱层皮满脸发黑,亲妈都要不认识了
- 天降羽毛、诡异医疗垃圾、提高防备等级的邻国,还要放松警惕?
- 浙江台州天空突降大量羽毛 网友:感觉太诡异了
- 浙江台州天降异象,多位群众目击拍下
- 奇怪!台州天空现未知来源的羽毛飘落,像下雪,或与朝鲜情况类似
- 浙江台州一地,夜空中突然落下来许多羽毛,好像下大雪一样。
- 冲上热搜!网传浙江台州天空飘落羽毛,和下雪一样,到底什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