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互联网 >正文

世卫组织报告:实现全球疟疾控制目标充满挑战,应增加研发投入

发布时间:2022-12-12 16:56:36丁寒凤来源:

导读北京时间12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世界疟疾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全球疟疾...

北京时间12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世界疟疾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全球疟疾病例和死亡人数在2021年仍然保持稳定。今年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教授团队发现青蒿素50周年。报告显示,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ACTs)依然是治疗恶性疟最有效的治疗方法,2021年,全球共分发2.42亿份青蒿素药物。

不过,实现《2016-2030年全球疟疾技术战略》(GTS)的目标依然充满挑战。特别是,全球2021年用于疟疾基础研究和产品开发的资金量不但仍未达到目标金额,自2018年以来已连续三年下降。为此,世界卫生组织正联合多家机构采取诸多应对措施,并着重强调全球应增加疟疾领域研发投入。正如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博士在报告中指出:“疟疾控制依然面临许多挑战,但通过加强应对、了解和减轻风险、建立恢复力和加速研发,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去梦想一个没有疟疾的未来” 。

全球成功减轻新冠肺炎对疟疾防控影响

报告介绍了全球在2011年疟疾应对与控制的进展。报告显示,2020-2021年间,疟疾病例仍处上升趋势,但上升速度低于2019-2020年。2021年,全球疟疾病例总数为2.47亿,这一数字在2020年为2.45亿,在2019年为2.32亿。2021年,全球疟疾死亡病例相对稳定。2021年,全球疟疾死亡病例为61.9万例,这一数字在2020年和2019年分别是62.5万、56.8万。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博士表示,继新冠肺炎大流行首年疟疾病例和死亡人数显著增加后,全球已成功减轻了新冠肺炎对疟疾控制措施的不利影响。

报告显示,尽管新冠肺炎疫情直接导致了部分疟疾预防、检测和治疗服务中断,也对全球健康和经济系统产生破坏性影响,但国家层面的疟疾计划及相关合作伙伴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2021年疟疾控制工作遭受进一步挫折。各国国家层面对疟疾控制的坚定承诺,包括为疟疾预防、诊断和治疗疟疾提供持续且重要的支持,是实现上述成绩的关键。

比如,中国维持无疟疾状态也为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内其他国家努力获得世界卫生组织无疟疾认证提供了重要经验。从2000年到2021年,该区域本土疟疾病例减少76.5%,本土恶性疟病例减少 94.1%。同时,该区域继续成功对抗抗疟药耐药性问题,实现了对恶性疟原虫病例的基本控制。在整个GMS区域,恶性疟原虫已对青蒿素乃至青蒿素联合药物产生部分耐药性,但这种耐药性并没有大规模出现在大湄公河次区域以外地区。

不过,报告也指出,尽管取得进展,遏制疟疾的努力仍然面临各种威胁。

报告显示,非洲地区仍然是疟疾负担最重的地区。到2021年,非洲地区承受全球约95%的疟疾病例和96%的疟疾死亡人数。更严重的是,新冠大流行期间,疟疾防控工作的停滞,以及人道主义危机、卫生系统的不完备、资金短缺、生物威胁,以及药浸蚊帐等关键疾病控制工具的有效性下降等诸多因素,正在阻碍全球疟疾目标的实现——

一方面,2000年至2015年期间,随着疟疾干预措施的广泛应用,全球疟疾病例发病率下降27%,疟疾死亡率下降50%,但到2017年,发病率再次上升,死亡人数下降趋势已经停滞。另一方面,按照《2016-2030年全球疟疾技术战略》(GTS)要求,到2020年,疟疾病例发病率应至少降低40%,死亡率至少降低75%,但这一关键的里程碑目标未能实现。

下一代疟疾控制工具正在孕育

本年度报告共有四个主题,除应对、风险两大主题之外,还包含恢复力和研发两大主题。报告认为,尽管面临挑战,各国国家层面的疟疾规划也在最艰难的时期展现了它们的“恢复力”。实施有针对性的新战略、增加资金并加强基层卫生系统,可以帮助各国“收复失地”,并建立一个更有弹性的疟疾应对体系。

报告指出,“恢复力”指能够承受和应对长期的疟疾威胁。这需要采取多学科和多部门的联合应对措施,并有值得信任的国家层面的领导和运作良好、公平、强有力的卫生系统。

为了应对遏制疟疾的最新挑战,世界卫生组织以及相关机构在2011年也采取了诸多措施,帮助各国建立“恢复力”,包括启动遏制非洲大陆抗疟耐药性新战略,发起阻止按蚊传播新举措,启动城市地区应对疟疾全球框架等。

在研发方面,报告认为,下一代疟疾控制工具正在前景光明的研发管线中孕育,或将有助于加速实现全球疟疾目标。

报告指出,自2000年以来,防治疟疾研发投入发挥了关键作用。得益于科技创新,在过去20年里,疟疾快速诊断试剂盒(RDT)、青蒿素联合疗法(ACT)和药浸蚊帐(ITN)的发展和大规模推广是全球成功应对疟疾的关键。

受益于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目标产品概况(TPPs)和首选产品特性(PPCs)的新指导方针,创新诊断基金会(FIND)、疟疾药物风险投资公司(MMV)和创新载体控制联盟(IVCC)等产品开发合作伙伴,正在开发一系列新型病媒控制技术与诊断技术,以及下一代疟疾药物和疫苗,以加速全球疟疾目标的实现。

然而,全球范围内用于疟疾基础研究和产品开发的资金量仍未达到实现 GTS 里程碑所需的8.51 亿美元。2021 年,约 6.26 亿美元用于疟疾相关研发,比 2020 年减少 5400 万美元,这也是自 2018 年以来,投入资金连续第三年出现下降。

中国在抗疟研发方面潜力巨大

2021年,中国获得世界卫生组织的无疟疾认证,成为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域30多年来第一个获得无疟疾认证的国家。《世界疟疾报告2021》曾特别指出,这对于一个自上世纪40年代开始,每年曾报告3000万疟疾病例的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显著的成就。

今年是中国科学家发现青蒿素50周年。2000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把青蒿素类药物作为首选抗疟药物在全球推广。今年的报告显示,全球总共分发的青蒿素联合疗法 (ACT)数量由2019年的2.39亿份上升到2021年的2.42亿份。此外,中国生产的治疗重症疟疾注射用药物青蒿琥酯通过世界卫生组织预认证,已在非洲得到广泛使用——尤其是通过抗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全球基金的多边采购——挽救了数千万生命。

作为发现青蒿素的国家,中国同时也是青蒿素研发领域投入力度最大的国家之一。近年来,中国学者在青蒿素及衍生物方面进行了高水平研究,并受到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关注。盖茨基金会一直致力于消除艾滋病、结核病、疟疾等影响广大中低收入国家的主要传染病。

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郑志杰曾撰文介绍,该基金会正在支持中国的多个合作伙伴开展青蒿素研究和产业化相关工作。据其介绍,盖茨基金会一方面支持中国企业生产的青蒿素类药物进一步提升质量申请世卫组织预认证,作为高质量的全球公共产品服务全球抗疟事业,以进一步增加全球抗疟药供应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盖茨基金会也在支持上海交通大学与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开展青蒿素生物合成优化项目,以进一步降低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的成本并增加其供应。

2021年底,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盖茨基金会还联合发起“大挑战:户外疟疾媒介控制”合作研究项目。虽然绝大部分的疟疾传播发生在室内,但疟疾的户外传播问题令人日益担忧,亟需更多投入来推动科学和技术上的突破。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盖茨基金会希望通过此次联合资助促进国际合作,发现和培育创新的策略、技术、产品及工具,应对户外疟疾传播所特有的挑战。

经过中外专家联合评审,最终有六项来自中科院及国内高校的疟疾媒介控制研究方案通过审批。每个获批项目将获得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盖茨基金会总计不超过300万元人民币的联合资助。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