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互联网 >正文

经营二十多年有四万多册书籍!南京仓巷有家坚守的旧书店,顾客:逛店像在寻宝

发布时间:2022-12-05 16:09:50罗旭巧来源:

导读 现代快报讯(记者 史童歌 文/摄)位于南京仓巷附近的小陈书店,十几平方米的店铺,堆放着四万多册旧书,店主陈怀明开书店已经20多年,从...

现代快报讯(记者 史童歌 文/摄)位于南京仓巷附近的小陈书店,十几平方米的店铺,堆放着四万多册旧书,店主陈怀明开书店已经20多年,从大家口中的“小陈”变成了“老陈”。在经营旧书生意的这些年,陈怀明见证了“旧书一条街”的兴衰起落,也窥见了纸质读书人的精神世界。

店里收藏四万多册旧书,淘旧书全靠缘分

收音机、老钟表、旧电视机、水墨字画、磁带光盘……走进陈怀明的书店,岁月的感觉扑面而来,成堆的旧书因为长时间积存,微微散发着发霉的味道。沿着楼梯走进地下室,有种“别有洞天”的感觉,四面墙上的书架被塞得满满当当,楼梯上、角落里、地面上都摞满了书,犄角旮旯也得到了充分利用。

“老板,今天又来扫货了。”在附近工作的小刘已经是这家店的老顾客了,熟络地跟陈怀明打了个招呼后,她便一头扎进地下室开始找书。小刘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自己是在几个月前闲逛时,无意看到这家店铺,进来后便被海量的旧书所吸引,每次都会在店里待很久,可以淘到不少好书。

小刘平时爱看历史类和古典文学类的书籍,这次来淘书,她想买些老版本的《大学》《中庸》《孟子》等,像口袋书一样方便携带,可以随时翻看。“但是淘书嘛,主要看缘分,在一排排旧书中‘捡漏’才是淘书最大的乐趣。”说话间,小刘向记者展示了手中拿着的书页发黄的《论秦始皇》,是她这次淘书的意外收获。

十几平方米的空间里,三三两两的顾客正在挑选旧书,狭窄的通道勉强能够容纳一人通行。85后的江老师也是这家书店的常客,周末的时候,他便经常来旧书市场逛一逛,“翻开一本旧书,就像打开了时光机,有时会在书里看到上一位主人的借书证、信笺,还有他留下的笔迹,仿佛有种时空对话的感觉,挺有趣的。”

“店里所有书,再加上家里存放的,大概有四万多册吧。”陈怀明说,这些旧书大部分都是孤品,或者仅存两三本,有时顾客问起某本书的位置,他也会想不起来放在哪里。“不抱目的来淘书的顾客比较多,经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从书摊到书店,见证“旧书一条街”的兴衰起落

陈怀明与旧书已经结缘20多年。上世纪90年代,他从安徽老家来到南京,在朝天宫附近的饭店里打工,因为自己没事也爱看书,所以经常往朝天宫古玩市场的旧书摊上跑。“当时那边卖书的摊位很多,跟那些卖书的熟了,感觉挺有意思,自己也开始摆摊卖书。”

上世纪90年代末是南京旧书市场的黄金时代。摆摊的那几年,陈怀明见证了朝天宫旧书市场的繁华,旧书摊贩夜里便前来占摊位,一坐坐到天亮,马路边上、朝天宫围墙外,一家挨着一家,几百上千个摊位绵延上千米,全国各地的书贩子、淘友都来淘旧书,场景十分热闹。

“大概摆了三四年的摊子,攒了些积蓄,就在仓巷这边租了间店铺。”陈怀明的第一家书店,开在了仓巷97号,陆陆续续地,越来越多的书店入驻仓巷,整条街最多时有四五十家书店。2012年春节,仓巷的老房子拆迁,陈怀明带着他的旧书们,一起搬到了不远处的丁家巷内。由于受到网络的冲击,看书的人也变少了,在那次拆迁中,仓巷的不少书店便销声匿迹了。

从实体书店到线上平台,爱书人让旧书“活”了下来

现在的仓巷,仅剩下四五家书店。旧书生意不如以前景气,陈怀明也尝试业态转型,在线上旧书网站上注册了网店。在他的店铺里,上架了三万多册旧书,还有收音机、磁带、光碟、老照片、明信片等老物件。开拓销售渠道后,店内的生意逐渐好转,每天忙着拍照、上新、打包、发货,近三个月,共完成了367笔订单。

与旧书陪伴的20多年来,老陈感慨是爱书人让旧书“活”了下来。“前段时间,还有个北京的淘友专程到南京找到这家店,买了几十本书,他很高兴,还要和我合影。”淘友告诉老陈,十几年前曾来过南京仓巷的旧书市场,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有当年留存下来的店铺,让他很感慨,想专程来看看,挑些好书。

这间小小的书店,也成为了人们对旧书感情的承载地。一次收书经历让老陈印象深刻,有个卖书人找到他,带着家里的几摞旧书,说不在乎能换多少钱,只要能让这些旧书继续传给其他人,发挥它们的阅读价值便可以了。感受到这些真正爱书的人对旧书的感情,老陈也很感动,要将这家小店继续开下去。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