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互联网 >正文
我到哪里就把《新民晚报》订到哪里
发布时间:2022-12-03 16:58:59窦龙娜来源:
图说:今天早上,祖孙三代晚报读者讲述与晚报的情缘 新民晚报记者 张龙 摄
今天上午,新民晚报联合App“订了么”开展的便民收订暨“新民晚报读者服务日”活动在嘉定区清河路嘉定镇街道双拥广场(登龙广场)举行,现场虽然风冷雨淅,但读者依然情深意切。多位顶风冒雨来到现场的读者坦言,一直订阅新民晚报——到哪里就把新民晚报订到哪里。
一早来到现场的读者张闻晓今年已83岁。一眼看到活动现场的新民晚报订阅点,就自言自语:终于找到了!原来,他离登龙广场还有一段路,前几天得知今天将在这里举办的活动后,就决意过来。
“我一路走,一路问,就是为了到这里订新民晚报。”张闻晓说,他以前住在普陀区长风公园边一个小区时就订新民晚报,这几年搬到嘉定住后,继续保持着订阅新民晚报的习惯,“新民晚报内容丰富,文字接地气,我喜欢看,不管我搬到哪里,都会继续订下去的。”
同张闻晓一样从中心城区“订”到嘉定的还有82岁的读者钱奎真。他穿着雨衣赶过来后告诉记者,他原来在长宁区一个研究所工作时就开始订阅新民晚报,在嘉定居住后,依然每天都看新民晚报,“我每天都要把报纸从头看到尾,至少要看一个多小时——看晚报既能知晓国家大事,也能了解民间小事,看着看着,生活就充实丰富了,就不会与社会‘脱节’了。”
而另一位82岁的读者周鹤林,不但自己来,还带着老伴、儿子和12岁的孙子一起来了。“我们三代人都来了。”周鹤林是上海本地人,他说,原来上学时就订阅新民晚报,到安徽等外地工作后,就把新民晚报订到了外地,“那时,虽然要隔一天才能收到新民晚报,但只要能收到,就非常开心,新民晚报是上海的‘符号’,一直帮助我了解上海,每次收到新民晚报,就特别亲切。”回到上海后,周鹤林继续订着新民晚报,他的家人也跟着他一起看新民晚报。与他所说一样的是,他孙子说,经常也会看新民晚报。
活动现场,即使下雨,90岁的王立霞也久久没有离去。她说,儿子、女儿、女婿等晚辈看到她很喜欢新民晚报后,就抢着为她订,“看新民晚报能了解时代,增长知识,增加与其他人交流时话题,与晚辈交流起来也没什么代沟,更能帮助我养生,帮助我远离老年痴呆症。”
记者在现场采访也了解到,嘉定的文化氛围浓厚,文化大餐既“接地气”,又“高大上”。其中,遍布12个街镇的公共文化设施就有400多个。而“我嘉·邻里中心”,已建成14个。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要建66家“我嘉·邻里中心”。
新民晚报记者 罗水元
标签: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
- 我到哪里就把《新民晚报》订到哪里
- 来看世界上最大的冷水珊瑚林复原场景!在“深海园林”展上,汪品先院士再提深海重要性
- 长宁周家桥街道首批26个“凝聚家”在职党员报到站正式发布
- 又一处老厂房华丽转身 光华路“忆空间”文创园区开园 吴颐人艺术馆也正式开馆
- 培养“大国工匠”浙江省首个技工教育集团揭牌成立
- 湿垃圾就地处理怎么做,闵行在探索
- 上海金山碧水蓝天背后的“秘密武器”
- 特稿丨话说顺天村
- 旅客丢包下车寻找 铁警10分钟完璧归赵
- 搭建“书记小讲坛”现场聆听有领悟 浦江边检站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落地落细
- 2022年东方英才计划领军项目(原上海领军人才)选拔工作正式启动
- 12月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生,这份疫情防控告知书请收好
- 国际残疾人日,这束“逆光”照进城市,点亮心灵
- 冬日的鲜,都在江南这支笋里
- 深圳4部门发通告:公交、地铁、药店、室外景点等 不再查验核酸检测证明
- 朝阳区下沉干部冲锋在前 齐心筑牢防疫“红色堡垒”
- 冰雪+|中国女队获得速度滑冰四大洲锦标赛团体追逐冠军
- 关注 - 孙准浩留在卡塔尔继续世界杯旅程 战巴西有望首发登场
- 119时刻丨高层火灾起火多发 北京石景山消防传授正确处置方法
- 英雄 - 阿尔维斯:传奇后卫正在兑现16年的付出
- 成都:7天不做核酸不会变黄码 医疗机构不得因无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拒诊
- 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为何可提前三个月?中疾控专家这样来解释
- 注意防寒保暖!今天最高气温1℃ 风寒效应明显
- 聚焦 - 三支亚足联球队首次同时晋级世界杯16强 亚洲足球迎来高光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