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护肤美妆 >正文
张三目睹了凶杀案,但为啥他的证词不可信
发布时间:2024-04-23 17:31申楠信来源:
你了,变成了张三。这次,你亲眼目睹了一场凶杀案。
随后你作为目击证人接受询问。即使你斩钉截铁地指这嫌疑人说:“那天我看得一清二楚,就是他干的!”别人能信任你吗?
The Innocence Project(无辜者计划)是美国的一个非营利性组织,曾帮助两百多名被冤枉的嫌疑人翻案,证明清白。根据其网站显示的数据,该组织处理过的案子中,有63%的无辜者都是因为目击证人的错认含冤入狱[1]。
作为目击者,为什么证词会如此不可靠?这其实也不怪你。
试想当一场凶案发生时,你不巧位于现场且手无寸铁,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上前肉搏肯定不是个好选择。
现实中的犯罪事件都事发突然,需要你在有限的时间感知环境、认清事态,并做出反应。在这种千钧一发的关头,目击者往往都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高度紧张的状态,人对于周围事物的感知力下降。
恐惧的情绪还会让你的身体本能地做出反应,切换至防卫模式,如闭上眼睛、掩住耳朵,将感觉封闭起来,以此抵御来自外部的可怕刺激[2]。
因此,别说盯住穷凶极恶的歹徒,连直视犯罪场面都需要你拥有莫大的勇气。
我们经常相信“眼见为实”,但眼睛犯错也是常有的事。
在具体的案发场景,你的视野与环境的限制息息相关,光线、天气、目击距离等客观因素,决定着他们能够观察到的信息[2]。例如,一个大雨磅礴的夜晚定不如光线充足的白天带来的视野好。
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目击者所能掌握的信息十分有限,更不用提如果嫌疑人进行伪装 / 图虫创意
而当歹徒突然掏出一把刀时,你的视线实际会更频繁地聚焦于武器之上,导致其忽略歹徒的面容。这种“武器聚焦”现象在醉酒的人中更甚[3]。
在记忆研究领域,大量实验已证明,诸如武器,暴力,此类新奇的、带有大量信息的事物通常更能引人注意,即便目击者并未涉身险境。越血腥残暴的场面,越是聚焦眼球,但之后能被人回想起的细节却越少[4]。
有研究者让其被试分别观看一段录像。录像的内容是,一个人在房间行走,手里拿着一把血淋淋的切肉刀,或者一本杂志。目睹切肉刀的被试明显不如后者记住的细节丰富[5]。
在许多案件中,目击者往往记得最清楚的是行凶的道具而非行凶者的外貌 / 图虫创意
有时,你还会陷入主观预期的误区,看到某种景象后,会自行“脑补”。
例如美国曾有一个案例,五名男子去打猎,中途他们的车陷在了雪里。其中两人前往附近的农场求助,三人留下守车。突然,一男子看见前方的山丘上有东西在移动,他以为是鹿,把这个发现告诉同伴。在取得同伴认同后,他朝那头“鹿”开了一枪,不料他射杀的竟是一位去求助的同伴[4]。
来到数媒时代,人们对犯罪事件的经验来源于新闻、电视、电影、游戏等媒介途径[6],这些经验如同个体的认知模版,辅佐着我们的理解和判断[7]。
因此,在案发时你看到的信息就容易出错或不准确。即使你胆识过人,心思缜密,在后来的辨认程序中,也很难确保你的记忆不出差错。
电影《盗梦空间》中,筑梦师能通过梦境从人的大脑盗取信息,植入逼真的记忆,改变他们清醒后的决策。同样地,现实中的许多研究已经证明,我们人类所笃信的记忆是流动、易变的,甚至与真实事件相去甚远。
伊丽莎白·洛夫斯特是一名美国著名的记忆研究专家。在她看来,人们重构而非重演记忆,我们对过去的复述呈现着一个鲜活变化着的现实[8]。
在保存记忆的过程中,首要对抗的是记忆的遗忘。
事发后的1小时,你能记得目睹的大部分信息,但24小时后,你遗忘的细节会增加,能提供的证词的准确性也在下降[5][9]。
此后,你遇到的各种新鲜事物,例如走在路上与人交谈了一会儿,又或是经过一块播放着新闻的电视屏,过程中各种信息都会悄悄潜入了脑海,唤起新的脑补,篡改记忆。我们的记忆,其实更类似于个人版的百度百科,任何人都可以参与编辑,在其中添上一笔。
记忆是混乱且脆弱的,因此案件处理过程中,不会盲目相信目击者的证词 / 图虫创意
即便完好地保存了记忆,你还需应对质询程序中错误信息对记忆的侵扰。
记忆研究领域,有一项著名的“撞车实验”:研究者让被试观看一段车祸的录像,然后使用不同的措辞对他们提问,让他们估测肇事车辆的车速。
在英文里,“撞毁”(smashed)比“碰撞(hit)”表示的程度更高。相应的实验结果显示,接触问题中含有“撞毁”一词的被试组,比接触问题中含有“碰撞”一词的被试组,估测的车速快了6.8英里/小时[5]。
不同的辞措,会影响人们对事情的感知程度 / 图虫创意
在另一项实验中,研究者分别向被试提问——“你看到一个撞碎的车前灯吗”,或“你看到那个撞碎的车前灯吗”。结果,听到后一种提问的被试,更倾向于把“撞碎的车前灯”这一信息加入他们的记忆[10]。这些带有错误假定前提的提问,通常以一种无形的方式污染着目击者的记忆。
如同人群会交叉感染,记忆也会交叉污染。当你跟其他几个目击证人交流案情时,你们彼此提供的信息会无意地融合、编码在一起。即便交流前经过提醒,这种交叉污染依旧难以避免[11]。
记忆的流动和脆弱,让刑侦人员必须谨慎对待目击者的证词。“双盲”辨认和顺序辨认,是目前公认的比较靠谱的呈现程序,可以降低对目击者辨认过程的干扰,提高证词的准确性[12]。
不同假定的提问,也有可能在潜意识中影响着被试者的回答 / 图虫创意
其中,“双盲”辨认要求主持证人辨认工作的组织者,不能是警察或法医等侦查工作的参与者,他们不知道辨认对象中是否有嫌疑人,也不可以在提问时使用暗示性的语言,表情或动作。顺序辨认则是按顺序逐个展现具有嫌疑人特征的辨认对象,让目击者进行辨别和判断。
此外,刑侦人员还会利用DNA检测,例如将现场收集到的指纹、毛发等,与嫌疑人的DNA进行比对,来辨认凶手,准确率也比单独听取目击者的证词大大提升[13]。
所以,作为张三的你,下次再遇到凶杀案,不用试图记住所有案发细节,还是先保护好自己,剩下的交给警察叔叔。
资料来源:
[1] Innocence Project. (2024). Explore the Numbers: Innocence Project's Impact.
[2] 何恬. (1997).对目击人辨认的心理分析. 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05),71-76.
[3] Harvey, A. J., & Sekulla, A. (2021). Evidence of alcohol induced weapon focus in eyewitness memory. 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 35(5), 1263-1272.
[4] Loftus, E. F. (1996). Eyewitness testimon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5] 谢利·泰勒,利蒂希亚·安妮·佩普卢,戴维·西尔斯.(2010). 社会心理学(第12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
[6] Kim, K., Park, K. K., & Lee, J. H. (2014). The influence of arousal and expectation on eyewitness memory in a virtual environment. 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 17(11), 709-713.
[7]García-Bajos, E., & Migueles, M. (2003). False memories for script actions in a mugging account. European Journal of Cognitive Psychology,15(2), 195-208.
[8] Aviv, R. (2021, March 29). How Elizabeth Loftus Changed the Meaning of Memory. The New Yorker.
[9] Wells, G. L. (2002). Eyewitness identifications: Scientific status. Modern Scientific Evidence: The Law and Science of Expert Testimony,1, 451-79.
[10] 罗杰·霍克.(2018). 白学军译.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人民邮电出版社
[11] Paterson, H. M., Kemp, R. I., & Ng, J. R. (2011). Combating Co‐witness contamination: Attempting to decrease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discussion on eyewitness memory. 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25(1), 43-52.
[12] 刘广三 & 李洪杰.(2016).论刑事诉讼中辨认的真实性. 法学杂志(07),109-115. doi:10.16092/j.cnki.1001-618x.2016.07.012.
[13] Patel, P., Zuhour, L., & McDermott, A. (2021). Introduction to DNA in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Voices of Forensic Science,1(1), 29-45.
标签:
武汉都市圈加速迈入“1小时通勤圈”下一篇
最后一页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
- 张三目睹了凶杀案,但为啥他的证词不可信
- 武汉都市圈加速迈入“1小时通勤圈”
- 个人养老金顶层制度设计出炉两周年 运行平稳但仍需撬动更多人缴存
- 自然资源部将推进《国土空间规划法》修改完善
- 这个五一,我们可以拒绝“强制刷脸”了吗?
- 007背后的男人:一个英国世家子弟如何缔造最成功的间谍文学?
- 越来越“细”的旅行社
- 新晋网红城市接住“泼天富贵”,“历史网红城市”也在变招
- 无人配送,突破送货极限
- 张雪峰给会计生提的15条建议,诚恳实用,前三条其他专业也适用
- 女儿离家出走后,我才幡然悔悟:我对分数的执着和焦虑拖垮了孩子
- 真正厉害的父母,从不用琐事内耗孩子
- 志愿填报周课第二季第28讲:志愿填报综合策略全面讲解
- 逆向考研是理性还是妥协,985,211不再是非读不行,原因揭晓
- 7岁男生打骂同学,被46名家长要求转学背后,未必是家长疏于管教
- 7岁男孩被46名家长要求转学背后,专家莫衷一是,只有家长陪读?
- 云南泼水节无敌了:全民狂欢,吸金力堪比霉霉演唱会
- 中国免签“朋友圈”扩容显现积极效应
- 首批配售型保障房 福萃苑一出手就是2600套
- 中指研究院:一季度我国住房租赁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 价差缺口上百万,高位炒房者面临续贷阵痛
- 均价近10万一平,千万级上海新盘被指“降标”,业主维权难
- 65㎡北欧风小窝,竟能设计出3房2厅1厨1卫,太牛了!
- 流绪微梦:黄伟杰KEITH WONG首次个展在ihere画廊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