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护肤美妆 >正文

周处:浪子还是义士?

发布时间:2024-03-10 12:10季霞馨来源:

导读近日,电影《周处除三害》引发讨论,其片名所引典故“周处除三害”,到底是怎样的故事?历史上的周处,是浪子还是义士?浪子回头除三害“周...

近日,电影《周处除三害》引发讨论,其片名所引典故“周处除三害”,到底是怎样的故事?历史上的周处,是浪子还是义士?

浪子回头除三害

“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出自南朝宋人刘义庆编写的志人小说《世说新语·自新》,说义兴有个年轻人叫作周处,平时在乡里横行霸道,乡人都认为他是一大祸害。当时义兴的河中有条蛟,山上又有头跛脚的老虎,都给乡民带来很大的困扰。大家就把蛟、虎和周处并称为“三横”,而周处又是其中最横的。有乡民就想了个法子,怂恿周处去杀蛟和虎,其实就是希望“三横”自相残杀,最后只剩下一个,危害也没这么大。于是周处就先上山杀了虎,又下河去寻找蛟。不过,蛟在水中时隐时现,不易找到,周处追踪它,一直游了几十里。

三天三夜后,大家不见周处回来,以为“三横”都死了,非常高兴,相互恭喜。这时周处杀了蛟回来,才知道自己名声原来这么差,就有了痛改前非的想法。然后,他到吴郡去拜访名士陆机、陆云兄弟。当时只有陆云在家,周处就说了自己的想法,但又觉得自己老大不小了,担心改正不了。陆云就说,古人贵在朝闻夕死,你的前途还很长远,最怕的是没有志向,如果现在能立志,又何愁名声不能远扬呢?周处从此改过自新,成为忠臣孝子。

周处的父亲是周鲂,为江东士族。《三国演义》有“周鲂断发赚曹休”的故事,说东吴鄱阳太守周鲂诈降曹魏大司马曹休,引来魏国援军,结果曹休被东吴大都督陆逊等三路吴军杀败。这件事在西晋陈寿编著的《三国志·周鲂传》中也有记载,并提及其孩子周处,说周处与父亲一样文武双全,在吴末帝孙皓天纪年间(277-280),担任东观令和无难督,东观令是管图书、修国史的长官,无难督是皇帝亲卫兵“无难军”的统帅。

公元280年,西晋灭吴,周处跟随吴末帝一起投降了晋朝,之后就在晋朝为官。《三国志》对周处的记录只有寥寥数笔,但在唐代房玄龄主编的《晋书》中,却专门有《周处传》,开篇就提到周处字子隐,义兴阳羡人,幼年丧父。不到二十岁时,气力就超出一般人,然后就采用了《世说新语》的这个故事,并把“三横”改成了“三害”,“周处除三害”的故事也流传开来,成为“浪子回头”的典范。

不过,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却经不起推敲,其中最大的漏洞,就是周处向二陆请教。二陆是陆逊的孙子,《晋书·陆机传》记载吴国灭亡时,兄长陆机也才二十岁,担任吴国的牙门将;吴国灭亡后,才回到老家吴郡去呆了十年。所以周处决心痛改前非时,二陆应该比较年幼,周处不至于请教他们。而且,蛟并非现实存在的生物,关于斩蛟的记载大多反映的是古人对平定水灾的愿望。

论年齿,陆机兄弟劝不到周处,但或许劝过其他“浪子”。《世说新语·自新》还有一个故事,讲的是戴渊年轻时行为不检点,经常在江淮一带抢劫。有一次陆机正好休完假,从老家走水路回京师,看到戴渊坐在岸边一张胡床上,指挥众少年劫掠,却是神采奕奕、一表人才。陆机大喊:“你才华出众,为什么要当强盗?”戴渊大哭,扔下剑表示投降。陆机听他言辞慷慨,非同常人,也就越发器重,结为好友,之后向朝廷推荐戴渊。这个“戴渊投剑”的故事比“周处除三害”更真实一些,戴渊比陆机小十岁左右,为会稽太守戴昌之子,也是江东子弟,历史上便为陆机举荐。

周处老家江苏宜兴今天有一座周王庙,里面有一块据说是陆机所撰、王羲之所写的《平西将军周府君碑》,其中提到周处“遂来吴事余厥弟,欢然受诲”,似乎印证了周处向陆云请教一事。但碑文后面提到周处于西晋惠帝元康九年(299)病逝,与《晋书》中关于周处的结局完全不符合;另外还提到东晋元帝建武元年(317)追赠周处为平西将军,但陆机本人早在303年就已经被处死,不可能知道317年发生的事情。清人顾炎武、赵绍祖都指出该碑为伪作,故不足为据。

尽管周处见陆云的故事可能只是传说,但不排除周处确实年少轻狂过,可能去请教过二陆的父亲陆抗。不过,周处投降了西晋,为什么说他是“忠臣孝子”呢?那就跟后来的故事有关了。



▲清代金古良编绘《无双谱》中的周处(图片来自北京晚报)

忠臣孝子真义士

《晋书·周处传》说,吴国君臣投降后,西晋主帅王浑在吴国都城宴饮吴国君臣。王浑借着酒意,就想羞辱一下吴国人,他问:“各位都是亡国之人,难道没有忧伤的吗?”其他人又惭愧又害怕,都不敢发声,只有周处说:“汉朝灭亡,三国鼎立,魏国先亡,吴国又亡,亡国之痛,岂止一人?”你王浑不也曾是魏国的大臣吗?王浑果然面有愧色。可见周处虽然跟随皇帝投降,但仍有对故国的亡国之痛,而且他性格刚烈,不畏惧权势,这也就给他的未来埋下隐患。

后来,周处被西晋朝廷任命为新平太守。新平郡在现在陕西、甘肃交界一带,是华夏和边缘族群杂居的地方。到任后,周处能够安抚边缘族群,使当地民众安居乐业。之后,周处又被任命为广汉太守。广汉郡有很多陈年积案,甚至有拖了三十年的,而周处明察秋毫,很快一一裁判。后来,因为母亲年老多病,周处决定辞官,回家尽全孝道。之后,又转任楚郡内史,这是负责民政的官员;还没到任,又被任命为散骑常侍,是皇帝身边的侍从官员。

尽管散骑常侍更接近权力中心,但周处却认为“古人辞大不辞小”,先去了楚郡。楚郡因为经历了战争,民众杂居,风俗不一。周处就任后,大力推行仁义教化,下令把野外的尸体都收敛安葬。楚郡也就慢慢恢复了发展,周处为官美名也随之闻名遐迩。之后周处才离开楚郡,去了中央,因为敢于劝谏,升任御史中丞,负责监察百官。周处办事果然刚直不阿,不畏权贵。梁王司马肜是晋惠帝的八叔公,有一次他违法了,周处也严格秉公办事。

正是因为周处刚强正直的性格,得罪了不少朝廷大臣。后来,氐族首领齐万年叛乱,大臣纷纷推荐周处为建威将军,成为安西将军夏侯骏的下属。周处的朋友孙秀知道他此行必死,建议他以母亲年老为由推辞。周处认为忠孝不能两全,既然辞别母亲侍奉君王,母亲就不需要把自己当儿子,决定为国家捐躯。齐万年也久仰周处的大名,说:“我知道周府君文武全才,如果他担任主帅,我是打不过的;但如果他被人指挥,他就要被我俘虏了!”

不久,司马肜被任命为征西大将军,作为征讨齐万年的主帅。周处知道他一定会陷害自己,但又认为自己应该尽忠,不能因畏惧而推辞。于是周处毅然出发,发誓绝不返回。中书令陈准上书,建议以积弩将军孟观率一万精兵,作为周处军前锋,但朝廷没有听从。之后,夏侯骏派周处率五千兵攻打齐万年的七万兵。周处认为,没有后援一定失败,自己即便战死,也会给国家蒙羞,不愿出战。但司马肜又给周处下命令,说会派两支部队前来支援,周处只能同意。

开战前夕,周处还没吃饭,司马肜便再次催促出击,并偷偷调走了援军。周处知道自己此行必死,于是作诗一首:“去去世事已,策马观西戎。藜藿甘粱黍,期之克令终!”吟唱完后,即发兵作战。这场战争从早持续到晚,周处五千人奋勇杀敌上万人,但直到弓箭射光,也没有援军到达。左右将士劝他撤退,周处却按着剑柄,大声说:“古代的将军出征时,都要凿一扇凶门,表示有进无退。我身为朝廷大臣,以死报国,不是应该的吗?”最终战死。

周处去世后,被朝廷追赠为平西将军,赐钱百万、葬地一顷。东晋时,朝廷又按照“执德不回曰孝”的谥法,以“孝”作为周处的谥号。

1953年,周处老家江苏宜兴东南周墓墩的周处墓被发掘,墓砖有“元康七年”“前周将军”“周前将军”的字样。晋惠帝元康七年(297),正是周处战死这年,所以这位将军自然就是周处了。不过,前将军官位在平西将军之上,可能周处在归葬时又再次被加封。

周处去世后,儿子周玘于西晋末年先后平定江南地区三次叛乱割据活动。朝廷为表彰周家的功劳,在阳羡县上设义兴郡,隋代改为义兴县,宋代因避太宗赵匡(光)义(登基后改为炅)的讳,改名宜兴至今。

周处亦有文名。据《晋书》记载,著有《默语》《吴书》《风土记》三种。其中《默语》已经失传,《三国志》的《吴书》部分可能采用了周处《吴书》的内容。至于《风土记》,还有一些吉光片羽的记录散见于其他古籍中,是我国第一部介绍地方岁时节令与风土习俗的著作,提到了除夕、端午、七夕、重阳等重要节俗,成为研究节日起源和魏晋民俗的重要文献。(完)

作者/林屋公子

来源:北京晚报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