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护肤美妆 >正文
从“不一般的摄影展”看“不一样的贵州”
发布时间:2022-12-05 16:20:55彭倩威来源:
初冬时节的贵阳,一场别开生面的展览,又一次让人看到了“不一样的贵州”。
展览的主题朴素而直白:看山看水看贵州。
展览引起了媒体的关注、民众的追捧。除官方媒体的密集报道外,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也纷纷推送,微博阅读量两天之内突破1.2亿次……一些网红来此打卡后,连连称赞这是“最好拍照的摄影展”。
观众在2022多彩贵州·第十五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国际展厅观看作品。摄影/中新 瞿宏伦
摄影展“怎么看”
2022年11月21日,“2022多彩贵州·第十五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刚一揭幕,就成为了一道都市风景线。
在各类摄影展并不鲜见的城市,能够如此吸引公众的眼球,原因何在?
只要进入展厅,就不难揭开这个谜底。步入展馆大厅走廊,观众即可在星空顶的流星引导下,从绽开各种炫彩作品的数字展墙屏幕穿越而入。
在这里,大大小小的流媒体屏幕、各式各样的“打卡”装置,实物与影像的互动,声音和图像的交融,彻底打破了传统摄影展的静态平面模式,构筑了一个立体的、沉浸式的体验空间。
这样的效果,源于主办方和策展团队的创新勇气和“破圈”“跨界”意识。在以移动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媒体语境下,大展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如何在有限空间内完成影像的场域构建;二是如何抢回被各种视频“霸占”的公众注意力,让人们能够自然地进入这个场域并参与其中。
通俗地说,就是如何突破传统展览模式,解决观众“怎么看”的难题。
策展团队负责人说:“我们努力平衡摄影艺术与数字科技、展陈创新的关系,力图让他们之间形成对话关系,构建不同的影像艺术既对抗又互补的立体空间。在对声光电和数字影像技术的运用上,也精心考虑其形式与贵州文化在地性之间的内在逻辑,而非单纯地把科技手段引入展览。”
让观众“看什么”
如何用影像讲好具有“贵州味道”的“贵州故事”,是大展面临又一个挑战。
本年度大展的主题是“看”,创新自然也聚焦于“看”。因此,大展确定了“360°看贵州”的策划思路,让观众从不同高度、不同维度去“看”。
展览共设“这样的贵州”主展厅、“洞·境”展厅、“灵性:贵州野生动物摄影作品展”展厅、“中国第18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巡展贵州站”展厅、“风物:诗与视”贵州风物展展厅以及“数字艺术展”展墙,集中展示了海内外知名摄影师千余幅精选作品。
大展的主题展——“这样的贵州”,就是策展思路的集中体现。“这样的贵州”暗含了“不一样的贵州”的寓意,目的是破除人们对贵州的“刻板印象”,让观众“看”到全新的贵州。
进入“这样的贵州”展厅,首先看到的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展头,它将“这样的贵州”汉字笔画进行了拆解,通过灯光将笔画投影在平面上,形成光影中“这样的贵州”。微风吹来,笔画荡漾,和背景墙雕刻的山峰曲线共同构成“山水贵州”的意象。
在这里,观众可以走上“大桥”,从空中俯瞰绿水青山的生态贵州;可以随着一张张都市、小镇、古寨的图片,饱览“多彩贵州”的民族风情和城乡生活;可以“坐”上“复兴号”动车,感受疾驰前进的“贵州速度”;可以伴随四季色彩变幻,饱览“美丽贵州”的山山水水……观众感受到的,都是“不一样”。
除了“这样的贵州”主题展,贵州洞穴摄影作品展板块和贵州野生动物摄影作品展板块,同样展现的是“不一样的贵州”:洞穴摄影作品展让人真切感受到贵州“喀斯特王国”的神奇魅力,野生动物摄影作品展则将贵州的生物多样性呈现在观众眼前。
以“洞·境”为名的贵州洞穴摄影作品展,最能让普通观众感受到“不一样的贵州”。
不一般的影像展
“洞·境”展厅展出的作品:贵州省清镇市龙潭洞297米深的竖井,竖井因地下水长期侵蚀而形成。摄影/周元杰
从2008年创办至今,多彩贵州·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走过了14年的历程。
作为一项国际性影像文化活动,它以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宗旨、关注原生态文化发展为核心,以“为当下存储过去、为未来存储现在”为使命,在展现贵州独特灿烂原生态文化的同时,展现世界各国各民族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因而被海内外业界人士誉为“世界摄影盛会、民族文化荟萃”。
大展通过影像见证“多彩贵州”新形象,与世界分享发展带来的“贵州喜悦”,实现了“打开一扇门、凝聚一群人、影响一座城”。
14年来,来自全球的近万名摄影师亲临贵州参加大展组织的创作采风活动,除国内知名摄影师、摄影机构外,佛格斯·格里尔、路易斯·玛瑟坦塔、阎雷等诸多国际摄影大师展出其优秀作品;玛格南图片社、美国联系图片社、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美国职业摄影师协会、德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等摄影机构均在大展期间举办过各种展览及活动。自2011年起,由中国新闻社“牵线”,大展先后在北京、上海、澳门、台湾等地区进行专题展览,并参加了平遥国际摄影节、北京国际摄影周等国内重大摄影节会。
追随贵州发展足迹,为贵州的历史性成就留下最生动的“图说”,大展已成为贵州对外展示形象的重要文化名片,影像等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换来了世界更多的关注,引来了更多的投资。
发于2022.12.5总第1071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从“不一般的摄影展”看“不一样的贵州”
作者:钱芬
标签: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
- 从“不一般的摄影展”看“不一样的贵州”
- 大卖之后又涨价,中国汽车品牌终于扬眉吐气?
- 真有人买999万元一张的球星卡?
- “王德明”实名举报华大基因核酸检测不准,华大基因:造谣!丨顶端热点
- 河北石家庄消费者质疑白色羽绒服竟洗出黄色的水,客服:绒上可能有动物脂肪残留
- 逆向寻亲!先找流浪者再找其家属,让8000名流浪者团圆,包括大学生、公务员、回国留学生……
- 济南58岁摄影师7年拍摄黄河13万张照片:看到黄河就有了“回家的感觉”
- 李永晶的2022年度书单
- 瓦格纳不是俄罗斯版的黑水丨军事
- 日韩胜利大逃亡:1.88毫米和6分钟丨天方足谈Ⅷ
- 状告开发商采集人脸信息案胜诉,避免成为“透明人”依然很难丨快评
- 为日本战犯辩护,起草八二宪法:廉希圣谈根本大法如何“长牙”
- 首个接受CRISPR定制疗法的肌肉萎缩症患者离世
- 当一个文明点错了“科技树”:占位效应、科技奇点与群体命运
- 我们能否选择体面地老去?丨记者手记
- 从热红酒到围炉煮茶,年轻人的冬日仪式感带来哪些商机
- 质量堪忧、仿品丛生……UGG业绩大涨背后仍面临诸多难题
- 年底迎来“扩产潮”,猪企寻找新增量
- 四年三换,奋达科技年底更变审计机构,释放什么信号?
- 特别策划 - 如何成为高质量母亲?
- 引领全渠道绿色发展,丝芙兰持续践行可持续美妆之路
- 小城南宁,织起跨境主播生态网
- 百亿巨额担保高悬,又为两“空壳”公司担保3000万,爱康科技已被“掏空”
- OPPO Reno9 Pro+体验:既要轻薄,也要不输旗舰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