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护肤美妆 >正文

买到就是赚到?增额寿险上演下架前狂欢,屡被叫停后未来走向何方

发布时间:2022-12-05 16:18:51张彩瑶来源:

导读 记者 | 吕文琦编辑 | “高现价产品,买到就是赚到!”“尽快锁定3.5%终身福利!”“监管要求下架,挪储紧迫性加剧。”…近期,在银保监会...

记者 | 吕文琦

编辑 |

“高现价产品,买到就是赚到!”

“尽快锁定3.5%终身福利!”

“监管要求下架,挪储紧迫性加剧。”

近期,在银保监会发布人身保险产品问题通报后,高息增额寿险停售这一消息瞬间刮过大量保险销售的朋友圈。

在一些保险销售的朋友圈中,将通报中增额寿险存在的问题描述成“客户赚了,保险公司赔了”的良心设计。有保险销售告诉界面新闻,出了下架消息四天内,他们分公司终身寿险类产品便出单四百余张,合计保费破亿。

事实上,早在今年9月份,精算师协会就已经发文提示,“增额终身寿险复利3.5%,并不是投资收益率,而是保额增长率“。

而当下明星产品增额寿险也并非第一次因监管发生停售传闻,为何增额寿险屡屡被监管叫停?未来保本保息的人身险产品将走向何方?

下架产品风险几何?

11月18日,银保监会发布《中国银保监会人身险部关于近期人身保险产品问题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一石激起千层浪。

在《通报》中,银保监会指出,随着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市场关注不断攀升,个别公司激进经营,行业恶性竞争现象有所抬头。明确各公司应当于2022年12月5日前,向监管报送增额终身寿险产品专项风险排查报告,重点涵盖:1)增额比例超过产品定价利率;2)利润测试的投资收益假设超过公司近5年平均投资收益率水平;3)产品定价的附加费用率假设明显低于实际销售费用等。

界面新闻留意到,《通报》中被点名的弘康、中华联合及小康人寿相关产品已停售。另外,一些公司如长城人寿、国联人寿已宣布在12月4日下架部分增额寿险产品。

早在今年上半年,便有一波增额寿险的“下架潮”,不少明星产品在列。 据界面新闻了解,弘康人寿在5月底下架明星产品金玉满堂增额终身寿险。同时,一些热卖的增额终身寿险如横琴人寿传世金彩、传世壹号,百年人寿鑫越人生、恒大人寿万年禧等产品均已在4月下架。这几款产品在社交媒体上被众多保险代理推荐的原因在于其内部收益率IRR都在3.49%左右,无限接近于监管要求的年复利率不高于3.5%。

精算视觉咨询创始人牟剑群(Alex)向界面新闻表示,上半年部分增额寿险下架是因为2月银保监会公布的2022年版的人身险产品的负面清单。这个负面清单中提到了一些在售增额寿险的问题,比如保额递增超过3.5%,存在销售误导隐患,减保加保的比例设计不合理等。

在他看来,这些问题给销售提供了一定的误导空间。“比方说在条款里完全没有对于减保做任何的限制,可以持续地加保,让产品资金使用过于灵活,容易给保险公司投资端造成风险。还有回本期过快早期现金价值较高,存在长险短做的风险等。“

除了增额终身寿险的问题之外,《通报》还指出,一些产品存在下列三大问题:产品定价不合理:利润测试的投资收益假设严重偏离公司投资能力和市场利率趋势,存在定价不足风险。费率厘定不合理:利润测试首年销售费用与定价假设差距较大;费率厘定或精算假设不合规:存在预定附加费用率超过监管规定上限或个别年龄点收益超过定价利率。

国泰君安非银分析师刘欣琦分析指出,费差损风险为当前增额终身寿险最大的风险之一。由于增额终身寿险可通过年金转换或减保方式为客户提供长期储蓄的支取方案,导致销售渠道在宣传和引导过程中将快速返本作为吸引客户的核心原因,预计长期来看,增额终身寿的退保风险将高于保险公司的精算假设,导致面临较大的费差损风险。

另一大风险则是利差损,在市场加剧竞争的背景下,保险公司大都采用监管定价利率上限进行产品设计。但近年来在长端利率不断下行的大背景下,资产端可获取的投资收益率呈现下降趋势,而负债端的定价利率调整相对滞后,导致保险公司面临潜在的利差损风险。

哪些人身险可顶上增额寿险的位置?

在不少保险销售的朋友圈,都可以看到”终身锁定3.5%复利“等突出增额寿险高利率的宣传语。然而数月前精算师协会已对这一现象进行了风险提示。

2022年9月,精算师协会发文《警惕增额终身寿险误导宣传的风险提示》,明确指出“增额终身寿险复利3.5%”并不是投资收益率,而是保额增长率。终身寿险的保额是指在被保险人身故或者全残时,受益人可以领取到的保险金额。保额是每年不变、每年递增还是每年递减都只是参数的设计方式。在保险费等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每年保额递增的终身寿险,其首年保额较低,会远低于每年保额不变的终身寿险。保额增长和投资收益概念差别大,请予以警惕。

以30岁投保人为例,界面新闻统计了目前市场上利率第一梯队的几款增额寿险不同交费年期对应的内部收益率(IRR)。当保单延续时间超过30年时,产品的IRR会突破3.4%,部分产品会无限靠近3.5%的水平,但并不会超过3.5%。

但毫无疑问,3.4%以上的利率在市场普遍收益下滑、投资风险波动时,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是中长期投资中一个不错的选项。业内人士普遍建议,如果已经确定要购买,可以趁这个机会“上车”。但购买时除了利率,也需要考虑保险公司的实力、减保流程是否方便,是否附加万能账户等因素。

在这一波增额寿险下架之后,人身险中还有哪些产品可以顶上这个位置?

新华保险前董事长万峰在接受界面新闻专访时曾指出,保险因为存在保本的功能,因此资金运用有成本,理财功能和其他渠道相比并无明显优势。并且增额寿险的设计本意是用3.5%的保额增长抵御通胀对保额的影响,但现在把这个产品做成高退保率高现价的产品,属于本末倒置。

他认为:“保险的历史发展都是从保障开始的,后来资本市场发展才延伸出理财产品,不要用延伸功能削弱它主要的功能。”

刘欣琦表示,健康保障依然是商业保险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优势,客户对健康保障的核心需求在于降低个人医疗费用支出,保险有能力成为有效的支付手段。预计2023年开门红后保险公司产品的销售重心将逐步回归到满足客户健康保障以及长期养老储蓄等保险特有优势的健康险和养老储蓄险等。

牟建群则预计,保险公司投资端会用固收类投资去覆盖保证收益、用权益类投资去覆盖浮动收益。

目前,成熟保险市场的保险产品以分红型终身寿险和健康险为主。以香港市场为例,在曾经风靡一时的赴港投保潮中,最受内地投保人追捧的是分红储蓄保险,该类产品占全香港寿险行业总保费规模的62%,宣传的年复利高达7%。

界面新闻从香港友邦保险代理人处获取的热销产品计划书中发现,和内地流行的增额寿险类似,香港储蓄产品的保额和现金价值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长,并且可以通过部分退保或全部退保等功能实现资金的灵活性。

不同之处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香港储蓄产品是分红险,是否能达到计划书上预期的收益和公司的投资水平息息相关,并且保证利率很低,高收益主要来自非保证利率。二是储蓄分红产品前期的收益非常低,以5年交的产品为例,总现金价值要在第8年才能回本。而不少内地的理财型保险,在刚交完保费时便已实现回本,增加了长险短做的风险。

友邦在其官网上介绍分红理念时称,影响分红的因素包括保险相关资产所赚取的利息、股息及市场价格变动、理赔、退保和保单支出。公司每年检视及厘定将会派发予保单持有人的红利及分红一次。

为增加透明度,协助保单持有人了解保险公司过往派发非保证利益的表现,香港保险业监管局颁布「承保长期保险业务(类别 C 业务除外)指引 (GL16) 」,要求保险公司就分红保单的非保证利益,发布分红实现率,以显示保险公司在实践派发预期非保证利益的表现。

根据披露,并不是所有分红险产品各年度都能实现预期红利,在部分年份会出现低于预期超过10%的情况。为了缓和回报波幅,保险公司会选择把所得的利润及亏损透过保单较长的年期摊分而达至更稳定的红利及分红派发。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