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房产 >正文
特斯拉“罕见”盈利背后:20年公共政策助推
发布时间:2024-03-04 09:30裘燕群来源:
纯电动汽车业务本质是一项“大电池”业务——一项不属于汽车制造范畴的业务。
电动汽车行业存在着一个悖论——当前几乎所有汽车制造商都在生产电动汽车(EV),但对于许多企业来说这项业务似乎十分艰难。
福特、大众和通用等汽车制造商一直努力从纯电动汽车(BEV)中盈利。丰田是成功的老牌汽车公司,最初却选择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将内燃机与电池技术结合起来。即使是最大的纯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TSLA),也仅在2021年才第一次实现全年盈利。
如果汽车制造商很难从纯电动汽车中赚钱,为什么还要涉足其中呢?为什么丰田更喜欢混合动力汽车而不是纯电动汽车?为什么特斯拉能够成为能够赚钱的“异类”?
在很大程度上,新能源汽车当前状况可以追溯到二十年前的公共政策干预。能源和环境政策编织了一个复杂的全球网络,通过奖励特斯拉、施压混合汽车制造商的监管体系,将亚洲电动汽车技术供应商和美国汽车制造商连接起来。
环境监管机构设想清洁汽车时,他们主要考虑的是空气质量结果,而不是强制技术变革所造成的工业和基础设施破坏。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CARB)尤其如此,在1990年推出了一项授权,让汽车制造商生产某种形式的零排放汽车(ZEV)。其他州紧随其后。
从本质上讲,上述指令迫使汽车制造商生产纯电动汽车,这为具有百年历史的汽车制造商业模式带来了难题。电池是单次成本最高(也是最赚钱的)的电动汽车组件,它们的使用寿命通常比所驱动的电动机更短,而且更难预测。
因此,纯电动汽车业务本质是一项“大电池”业务——一项不属于汽车制造范畴的业务。电池制造商首先需要获得报酬,而汽车制造商和电池制造商在电池更换市场的潜在利益冲突,一直是个绊脚石。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由于CAFE(企业平均油耗)燃油效率漏洞,底特律开始采用有利可图的轻型卡车模式。该行业游说推迟其ZEV强制承诺,以换取先进新能源的长期研究和开发,包括氢燃料电池,这是一种得到联邦技术政策支持的设备。
空气质量监管机构同意,并且中止20世纪90年代末的授权配额。汽车制造商随即终止第一代纯电动汽车,包括通用汽车的EV1。
2000年代,一系列戏剧性事件导致政策制定者逆转,并为今天的“异常”现象埋下伏笔。首先是丰田普锐斯混合动力车的意外成功。普锐斯使用中等大小且相对便宜的先进电池组,由松下(后与三洋合并)制造。而在当时,底特律没有类似的产品或工业盟友。
尽管初出茅庐的特斯拉等初创企业正在开发纯电动汽车,但随着2007年经济危机加深,美国传统汽车制造商难以维持生计。随之而来的大规模联邦干预,为通用等传统汽车制造商以及特斯拉提供了重大援助。
特斯拉从混乱中脱颖而出,在受监管的技术变革时代享有独特优势。特斯拉能够最大限度利用2009年制定的零排放信贷计划CARB,这项计划允许汽车公司存储、交易和出售生产ZEV所获得的积分。
由于特斯拉只生产纯电动汽车,它能将所有积分出售给有授权承诺的老牌汽车制造商。对于这些传统汽车制造商,购买此类积分比大规模生产ZEV更加合适。在经济不景气的年份,销售ZEV积分为特斯拉提供收入支持,并且成为该公司营收的重要组成。
当其他公司最终进入纯电动汽车领域时,它们并不具备特斯拉的安全网络和技术经验。特斯拉曾与松下达成合作,后者受益于获得税收抵免的丰田普锐斯,在电池制造方面取得领先地位。在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的补贴下,特斯拉成为风险投资天堂以及美国环境和能源政策的主要工具。这一地位支撑该公司的庞大市值。
监管机构关注空气质量和汽车电气化,似乎激发了纯电动汽车商业模式的智慧。不过在这场电动汽车革命中,缺乏有关工业、基础设施和社会经济考虑的政策关注,可能会限制纯电动汽车增长。
据风险分析师罗伯特·夏雷特(Robert Charette)观察,在应对快速增长的充电需求方面,电网几乎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这是可再生能源发展带来的一个复杂的并发问题。另一个问题是,随着电动汽车爱好者和环保活动人士的需求市场饱和,具有成本意识的普通驾车者不太可能迷恋不熟悉的新技术。
上述问题在得到国家层面的解决方案之前,美国汽车制造领域的纯电动汽车与其他产品之间的分歧可能会加深。
注:本文作者马修·N·艾斯勒(Matthew N. Eisler)为思克莱德大学历史学家,作品包括《汽车电动时代:环境、能源和可持续汽车追求》(《Age of Auto Electric: Environment, Energy, and the Quest for the Sustainable Car》)。客座评论由《巴伦周刊》和《市场观察》新闻编辑部以外作者撰写,仅代表作者观点和意见。
文 | 马修·N·艾斯勒(Matthew N. Eisler)
编辑 | 曹妍
版权声明:
《巴伦周刊》(barronschina)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和金融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公司行业
标签: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
- 特斯拉“罕见”盈利背后:20年公共政策助推
- 债券收益率这么高,为什么巴菲特仍然不喜欢?
- 顺网线爬进小红书,老外吃尽了苦头
- 光伏产业正在洗牌,但“2024年应该不会更坏了”
- 2月通胀报告“虚惊一场”,美股能否开启新一轮行情
- 债权方辟谣:有关新华资产与万科的信息不实
- 日韩去年新生儿人口数不足百万,“少子化”困境缘何难破局?
- 万科集团欠100亿元想要展期?万亿资管公司紧急声明!
- 一周A股动向:机器人概念股大涨 算力龙头获主力抢筹
- 涉及万科!万亿巨头紧急声明→
- 那些困扰着所有人的、暗戳戳的“就业歧视”
- 刘结一:全国政协继续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任务献计出力
- 华为打痛了美国,谁打服了欧洲?
- 从大量涉诈人员供述中,带出国内庞大电信诈骗服务产业链
- 有逾期信托产品全额兑付,利息授予3%,行业风险处置“提速”
- 推翻马斯克550亿薪酬方案律师寻求56亿美元特斯拉股票作为律师费
- 出口量增价减,贸易风险加剧,光伏出海如何破局?
- 英伟达CEO黄仁勋:通用人工智能可能会在短短五年内问世
- 起亚在美因远光灯故障召回3.5万辆Telluride汽车
- 免费的往往是最贵的
- 重磅!美联储,最新发布!
- AIGC潮起,如何与数字化浪潮相拥?
- “中国经济崩溃论”再次崩溃
- 闫冰竹退休6年后被查!曾掌舵北京银行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