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房产 >正文

胡鑫宇事件,请把真正的流量留给那些计划自杀的孩子

发布时间:2023-02-06 14:11:19甘希凝来源:

导读1本已不想再说这个事件。但是又看到一则新闻。1月26日,四川一女孩手捧鲜花打着网约车孤身一人去了墓地。最终是司机放心不下选择报警救了这...

1

本已不想再说这个事件。但是又看到一则新闻。

1月26日,四川一女孩手捧鲜花打着网约车孤身一人去了墓地。最终是司机放心不下选择报警救了这个要自杀的女孩一命。

原来她在家被母亲责怪了几句,心里委屈,打算来到生前疼爱自己的奶奶的墓前自杀。民警和司机找到女孩时,她已用小刀将自己的手腕划出鲜血。

2

胡同学事件的这一百多天,引动了许许多多的流量。最大的流量,就是一些低劣的自媒体散步的谣言,熊猫血、光头老师.....

即使在官方的发布会之后,这些无根据、无技术、无逻辑的造谣传谣,仍旧未停息。当初听信了一些谣言的网民仍在各平台不断的质疑、追问。

说实话,质疑是权利,我们任何时候都要鼓励让别人有说话的权利;但是一些基于虚假故事的质疑、或者一些听风捕影、自己从不看官方说明而作出的质疑,实在是让人无奈。

3

信口的一个谣言,就可以引来那么大的流量,不得不人感慨,一些自媒体对流量的轻松拿捏。

胡同学事件之后,我原以为社会大众会将焦点转到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方面。但是很明显,并没有。

这个事件到今天的热度,仍然是一些人在揣测属“他杀”的心理建设之下,不无疲倦地“代替”警方、法医去找各种疑点。

而从这个事件而需要引出的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因为没有流量,所以说此话题的自媒体,甚少。

4

很奇怪的是,即使是胡同学的这个案件,从心理学角度来讨论的内容,都不算多。

我国在高校早已有心理学学科,社会上从事心理咨询的机构也何其多(心理咨询的费用非常高)。但是这个事件,无论是学心理的老师或学生,或一些心理学家、心理咨询师,都很少发声。

我想说的是,抑郁症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病,它真的需要心理学的专家来解疑。

而抑郁至要寻自杀的人,他们的心理,我们有时根本不可能以常人的心理来了解他。

比如,胡同学的反穿衣服。

在一些心理研究中,其实有讲到,一些自杀者为何会在自杀前有反穿衣服的心理。

比如,将衣服反穿,其实是等同于用衣服来抱抱自己。

当然,这绝非是定性胡同学衣服反串的原因,但是多一些这些思考的角度,不是让我们在考虑问题时更全面也更科学一些吗?

5

悲哀的是,本该是被关注的领域,但是没有流量,所以能公开发声者,都不说、少说。而民众如你如我,只看到了一个热闹的事件,而并没得到多少事件促成的思考。

因为没有流量,所以我们的生命教育缺失,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到位。

日本曾是一个自杀率很高的国家。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日本人坚持政府、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将生命教育形成一个体系。日本人的教学大纲里,小学、高中、大学,生命教育、心理教育都是不可缺少的学科。日本人的生命教育,注重从身到心两个层次的教育,首先教育要教会孩子学会保护身体的安全,其中防灾和逃生是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学生要接受以“丰富人性”为核心理念的心灵教育。

6

将眼光从日本回到中国。目前,中国青少年自杀率,居世界第一。

我觉得,如果你是为人父母,或你是个有思想、有担当的年青人,都应该对这个话题,更多一些关注。

我们的孩子究竟承受了多少,为什么他们的自杀,竟然是全世界最高?

如果胡同学事件之后,我们能对这话题多一些关注,那相信胡同学,九泉之下也当有一些欣慰;他即使尝试销声匿迹,但其实并非无人问津。

7

再也不要用老一套的眼光去看待当下的青少年。

什么,当年我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什么,现在的孩子哪有那么脆弱。

这样的顽固思维,有可能带来一个你无法承受的结果:

当孩子决定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可能他连理由都不会给你留下。

8

心理健康,需要整个社会来合力去做的一个事业。

家长要改变陈旧的观点,且要保持学习,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心理阶段;

学校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配套相关教育和相关辅助;

社会要多一些引导、宣传、弘扬健康心理的举措,如影视,如歌曲。

青少年是影视歌庞大的接受群体,一首歌,一部微电影,其实可以救下许多孩子,让他们不要走上自杀路途的第一步。

至今仍记得香港一首28年前的歌《生命有价》:

尽快将 忧愁眼睛 忧愁面孔

忧愁内心 抛弃吧

找回你的微笑嘴巴 一同和唱 可以吗

歌词向上,旋律优美。

不是情情爱爱才是好歌。

暖的歌、暖的新闻,为什么不可以成为流量呢?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