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房产 >正文

太美医疗科技融资30亿做投资,如今又要募资7亿买楼?

发布时间:2022-12-10 10:09:55黄洁朋来源:

导读 被一众大佬看好的医疗SaaS是什么?作者 | 于婞编辑丨武丽娟来源 | 野马财经在最近的IPO问询与回复中,太美医疗科技写道:公司在货币资...

被一众大佬看好的医疗SaaS是什么?

作者 | 于婞

编辑丨武丽娟

来源 | 野马财经

在最近的IPO问询与回复中,太美医疗科技写道:公司在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余额为15.62亿元,具备经营所需的必要资金。


太美医疗科技是国内领先的生命科学产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成立9年尚未实现盈利,2018年-2020年和2021年1-6月(下称“报告期”)内净亏损12.55亿元,且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


这样一家公司如何做到现金流充足,又意欲闯关沪市科创板募资20亿的?


被腾讯、高瓴看中,6年融资30亿


虽然尚未盈利,但是太美医疗科技并不差钱,这主要得益于其强大的融资能力。


太美医疗科技成立于2013年6月6日,在一年后的2014年6月26日,就拿到了5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凯风创投。


凯风创投脱胎于元禾控股,2009年开始独立运作。其基本定位于TMT和Healthcare的天使和VC投资,目前在管人民币及美元基金总规模近50亿元人民币。

来源:桔子IT


A轮融资和B轮融资都发生在2016年,投资方为经纬创投、凯风创投、北极光创投,融资金额分别是2000万元和数千万元。


经纬创投创立于2008年,规模超过500亿人民币,是行业内长期专注早期和早成长期投资的头部VC;北极光创投创立于2005年,管理着4支美元基金和4支人民币基金,管理资产总额逾100亿人民币。


2017年,太美医疗科技收获了1亿元的C轮融资,领投机构是元生资本,经纬创投、北极光创投、凯风创投等继续跟投。


2018年,太美医疗科技迎来了D轮融资,融资金额3亿元,投资方包括赛富基金SAIF Partners、常春藤资本、软银中国资本、浙商创投、五源资本等,凯风创投继续跟投。

来源:桔子IT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2020年,太美医疗宣布完成总额15亿元的E轮融资和总额12亿元的F轮融资。


E轮融资由Tiger老虎基金-中国、腾讯投资领投,软银中国资本、常春藤资本、浙商创投、凯风创投等跟投。


F轮融资腾讯投资、高瓴创投、云锋基金领投,经纬创投、凯风创投、软银中国资本等继续跟投。


经粗略计算,太美医疗科技在6年时间共收获融资超30亿元。凯风创投几乎每次都有参与,腾讯投资则是后来居上。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太美医疗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赵璐,本次发行前直接持股比例为17.24%。

来源:太美医疗科技《招股书》


此外,林芝腾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直接持有太美医疗科技10.43%的股份;经纬创腾及经纬创博作为一致行动人,合计直接持有发行人 10.03%的股份;五源晨熹、五源晨驭及五源启兴作为一致行动人,合计直接持有发行人5.19%的股份。

被大佬们看好的SaaS是什么?


连续亏损的太美医疗科技,是靠什么获得资本青睐的?


《招股书》显示,太美医疗科技是国内领先的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生命科学产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销售自主研发的临床研究、药物警戒、医药市场营销等领域的SaaS产品,并基于数字化技术优势,提供相关领域的专业服务。


本世纪初,医药数字化行业发展进入SaaS时代。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指的是“软件即服务”,这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提供软件服务的应用模式。


这一模式的典型特征是供应商为客户提供基于云端部署的软件产品,无需客户自己进行部署、运维、配置等工作,大幅降低了客户的管理难度;收费上,从传统的授权模式转变为根据客户使用的账户数、使用时长、功能等收取订阅费。


SaaS模式显著降低了中小型客户的使用门槛,也降低了大型企业客户的管理难度。同时,SaaS按使用量计费,具有更高的弹性,提高了持续付费的总额。最终对于SaaS服务提供商而言,提高了终生客户价值,从而在商业模式上取得优势。


太美医疗科技2013年入局后,2014年,SaaS就在国内资本圈走热,全年融资74起,达到2013年的2.6倍。到了2021年,中国SaaS赛道共发生268起投融资事件,获投企业236家,融资总金额410.85亿元。


仅就医疗领域来看,中国医疗SaaS整体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19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3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在40%左右,预计未来仍将保持30%以上的增速至2025年达177亿元。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数字化的持续火热,太美科技的医药SaaS解决方案更具竞争力。


实控人赵璐也认为,回溯过去10年的发展轨迹,太美医疗科技从众多布局临床数字化的本土公司里“跑”出来,且形成自身竞争力的原因在于,风口未到时就提前预判到行业需求,与产业发展相伴而行,并以战略定力持续深耕,最终在临床数字化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此外,长期以来,得益于多年的经验及技术积累,国外医药SaaS厂商在中国市场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太美医疗能找到突破口,打破行业垄断,其市场前景依然长期看好,也让资方看到了国产替代的希望。


另有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生命科学研发信息系统解决方案厂商中,前五大厂商市场份额为37.7%,其中太美医疗科技市场份额为14.5%,位居第一位。


因此,提早站在风口的行业独角兽太美医疗科技,不但迎来了发展的好时机,还获得了众多资本的青睐。


虽然被一众大佬看好,但纵观太美医疗科技的盈利情况并不乐观。《招股书》也提到,高额的研发费用、股份支付费用及人工成本使得太美医疗目前处于持续亏损状态。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83亿元、-3.89亿元、-5.24亿元及-1.58亿元。


此外,由于国外医药SaaS厂商挤占市场空间,国内厂商多以小微规模为主,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太美医疗科技的盈利情况。不过,公司在回复问询中强调,扭亏为盈的预期时间节点为2025年前后。


募资7亿用于买楼?


持续的亏损并没有打击到太美医疗科技“花钱”的信心,在背后资本的支持下,其还在2019年收购了2家公司——软素科技和诺铭科技。


其中,软素科技成立于2008年5月21日,主要提供医药市场营销解决方案,其从事的业务是太美医疗科技主营业务的组成部分。


2019年1月至3月,软素科技同意参股并受让部分股权。2019年6月,太美前身太美有限与软素科技及其原股东李申嘉、蒋金根等签订《投资协议》,约定太美有限通过增资及受让软素科技原股东及其他少数股东持有的软素科技所有股权的方式,取得软素科技100%股权。收购软素科技合计成交金额为1.86亿元。


收购软素科技,可以延伸太美医疗科技对医药企业的服务链,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更好帮助其数字化转型。


但值得注意的是,签署《投资协议》的同时,太美医疗科技还与李申嘉、蒋雯昕二人签署了相关对赌条款,对二人在对赌期内的义务进行了约束。


后因软素科技2019年、2020年未能达到业绩承诺,太美医疗科技及软素科技原股东签订《补充协议》,李申嘉、蒋雯昕分别向公司支付5000万元和1143.88万元业绩补偿款。


据问询回复,软素科技的业绩对赌期为2019年6月28日-2021年末,但无论公司2019年度-2021年度当年是否完成承诺业绩及承诺净利润,如公司在这三年累计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小于等于0元,则对赌期顺延一年,即增加2022年度为对赌期,2022年承诺业绩与承诺净利润要求不低于2021年承诺净额。


截至目前,软素科技已更名为上海太美星环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太美星环。


软素科技收购完成后,2019年11月,太美有限召开董事会,同意太美医疗科技投资2300万元受让诺铭科技原股东持有的诺铭科技100%股权,并签署本次投资相关协议。


诺铭科技成立于2007年4月17日,公司提供机构数字化解决方案,从事的业务也是太美医疗科技主营业务的组成部分,并与太美医疗科技的SaaS产品互为补充,满足不同类型医院的需求,并可支持公司的平台化战略。


不过从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并无显示太美医疗科技是否与诺铭科技签署了对赌协议。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认为,收购公司的同时,还与公司原股东签署对赌协议,这一收购行为并不意味着更倾向于财务投资范畴,而是一种收购交易中对于或然风险通常的对冲措施,在高科技企业与主要依赖专业服务的行业比较盛行。即便是有财务投资,公司主营业务尚未实现盈利,就进行具有财务投资的行为,可能是为了占据行业资源和强化产业链以提升企业竞争力,因此未必就不合理。


除了投资收购,太美医疗科技本次IPO拟募集资金20亿元,其中拟投资预算7.03亿元,通过购置房产的方式获取上述募投项目所需办公场所,并将通过公开市场价格购买不超过 2.6万平方米的办公楼。


募资买楼这件事也引起了上交所的关注,要求其说明这一计划是否变相投入房地产领域。


太美医疗科技对这一提法进行了否认,表示本次募投项目中研发中心房产购置,系通过购置房产的方式获取公司未来研 发活动所需办公场所,不属于变相投入房地产领域。


柏文喜认为,公司募资7亿用于买办公楼,这一行为会占据公司较大的现金流,但是反过来也能为公司提供较好的办公条件以及持有办公物业的稳定收益,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为公司融资作为抵押物。所以,投资7亿买办公楼需要综合评估而不是武断地轻易下结论。


太美医疗科技能不负背后资本的众望吗?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