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房产 >正文
曾韬等:风电设备步入建设加速期,行业产值将重回增长
发布时间:2022-12-10 10:09:27利静彬来源:
中新经纬12月8日电 题:风电设备步入建设加速期,行业产值将重回增长
作者 曾韬 中金公司研究部电新及公用环保行业首席分析师
车昀佶 中金公司研究部电新及公用环保行业分析师
在强劲招标需求支撑和建设节奏逐步恢复正常双重利好下,国内风电行业开始步入景气上行周期。
目前,风电行业招标创历史新高,2023有望兑现较高装机规模。根据金风科技统计,2022年前三季度行业公开招标容量达到76GW(吉瓦)。10、11月行业招标量达12.5GW,2022年前11月行业整体公开招标量已经达到89GW。我们预计,2022年全年行业招标量有望接近100GW,其中海上项目招标在15~20GW之间,均将创下历史新高且大幅超出此前年份。在行业饱满招标量支撑下,预计2023年有望较此前三年相对稳定的50~55GW装机量基础上实现相当幅度的增长,行业装机量将达到70~80GW(其中海风装机10-12GW左右),较2022年同比增长超过40%。
其中,国内陆上风电建设节奏正在逐步恢复正常,最晚有望自2023年开始加速。受陆风项目建设手续不健全、疫情等因素耽误开工进度,2022年前三季度国内风电电源工程投资完成额数据表现较差,累计建设投资额达1037亿元,同比下降26.8%。我们预计,随着国内疫情影响逐步缓解,风电项目建设有望最晚自2023年二季度开始加速,考虑到每年下半年才是项目集中建设周期,2023年风电行业建设规模兑现可能性较大。
国内海上风电饱满储备项目持续推进,海风起量带来结构性盈利改善。目前,主要海上风电开发省份均已发布“十四五”海上风电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整体规划海上风电新增并网规模超过55GW。剔除2021年部分省份已完成建设并网的海上风电项目容量,我们测算2022—2025年国内累计新增海上风电规划容量达45GW,可支撑后续四年国内年均新增11GW左右海上风电并网的规模。同时,平价海风项目推进顺利,2022年全年海风整机环节招标量有望达到15~20GW。截至2022年11月底,我们已经从采招网及主要省份能源局官网上统计到超24GW明确并网时间的海风平价项目和另外46GW左右已经明确项目名称和投资主体但尚处于建设前期手续阶段的平价海风项目。由于海上制造环节盈利能力较陆上相对更优,对于具备先进产能优势的头部企业而言,2023年国内海上风电起量有望进一步发挥其大兆瓦产能优势,高盈利的海上风电制造业务占比提高有望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盈利结构性改善。
同时,随着机组大型化速度趋缓和海上风电需求起量,我们预计2023年国内风机(不含塔筒)的市场规模较2022年同比增长34%,塔筒和风机基础环节用量规模较2022年同比增长56%,海缆环节产值较2022年同比增长175%,即2023年国内风电行业产值规模有望重回增长。
表1:2020—2023年国内风电制造产业链产值空间测算
资料来源:CWEA,中金公司研究部
海外市场2023年行业需求或整体偏淡
展望2023年海外市场,在陆上风电环节,美洲市场需求受美国、墨西哥等国能源政策调整而有所下滑,欧洲市场受供应链扰乱影响装机节奏也受到影响,海外其他区域陆上风电市场需求波动相对较为平稳。海上风电环节,海外特别是欧洲的海上风电项目获批及建设速度相对较慢,新项目并网节奏普遍较为平稳。此外,受原材料价格上行以及疫情对制造供应链的扰动,头部外资整机企业今年以来盈利能力进一步恶化,或对明年出货造成一定压力。整体来看,我们预计2023年整体较难看到海外风电市场的需求增长。
不过,受能源危机及近期海外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2022年以来欧洲各国陆续出台新一轮海上风电发展规划,截至2022年11月底,欧洲主要国家及地区2030年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规划目标已接近150GW,远超此前2020年欧盟制定的60GW目标。根据现有政府规划目标,欧洲2022—2030年海上风电年均新增装机有望达到13~14GW左右水平,较历史年份欧洲年均新增3GW左右海上风电装机体量明显提升。多国海上风电发展规划持续加码使得海外海上环节中长期增长确定性较强。
从时间节奏上来看,欧洲海上风电项目用海审批进度及项目施工建设进度相对较慢。以英国为例,当地海上风电场项目从竞标前活动到实际投运并网往往需要11~13年周期,其中项目建设施工周期多在3年左右。根据GWEC预测,海外海上风电市场整体有望自2025年起开始迈入规模化起量增长阶段,2022—2024年海外海上风电年均新增6.2GW,2025—2031年可达到年均新增海上装机28.4GW水平。考虑到欧洲海上风电项目建设端进度相对较慢,我们预计海上风电项目设备招标端起量增长的时间启动节点可能较2025年有所提前反应。
2023年风电行业三大关注点
第一,国内风机步入低价交付周期,产业链压力可控。
技术进步、竞争激烈、商业模式变化,多方因素共同拉低整机价格。其中,快速技术进步是风机价格自2021年初至今不断走低的重要原因。除了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下降之外,整机价格下降还有多方原因共同作用。比如,下游整机等设备的招标采购过程中,报价仍然是中标与否的主要影响因素,行业投标方则不断以低价报价来获取订单;“双碳”规划提出后,在拓展了风电行业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使市场参与者更有诉求在行业中获取更好发展前景,进而通过短期盈利换取市场份额;受到风机大型化后带来的风机交付台数在2021—2022年呈现下降,整机厂在订单上的诉求更加强烈,以保证自身的市场份额和维持上游供应链的稳定性;此外,风机整机企业除了设备制造外,也纷纷将电站业务作为重要的盈利贡献来源,即整机企业不仅提供整机销售,而是通过发电或者直接将电站作为产品直接销售给下游电力公司来实现盈利,因此也给整机制造业务带来了间接的压力。
我们认为,整机企业有新能源电站业务支撑盈利表现,零部件能够受益于原材料降价得到利润率的修复;同时整机低价竞争将不会再加剧,激烈竞争将带来格局的进一步优化。整机步入低价交付周期,头部整机企业已经连续多年在新能源电站业务上作了布局,截至2022年三季度,金风科技、明阳智能、运达股份、三一重能等风电整机公司也有不小体量的新能源电站在建,无论是建成后发电或是直接出售,我们预计均能够支撑整机企业在制造业务利润率不佳状态下的整体盈利表现。
同时,风电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下行,有望在2023年保持相对低位。整机利润率压力下,我们预计2023年风机零部件价格整体以稳定为主,盈利能力持续受益于原材料下降。但截至2022年11月底,原材料尚未降价到2021年原材料涨价前的水平,因此我们判断零部件售价将近期原材料降价的收益传导给整机厂的可能性较小,不过也由于整体下游存在利润率压力,零部件提价的可能性也不大。
第二,国内海上风电在专属经济区有望开始推进,打开远期资源空间。
专属经济区(Exclusive Economic Zone,EEZ),又称经济海域。根据1982年签订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沿海国在其专属经济区拥有“利用海水、海流和风力生产能源等的主权权利”。随着海上风电建设规模增加,专属经济区的海风资源利用是海上风电发展的必然趋势。
海外专属经济区海上风电的实践案例已经较为成熟。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行政规划对所辖专属经济区进行管理的国家,对于专属经济区内海上风电的开发与建设制定了十分完善的管理制度。由于拥有多个距离较近的海上邻国,较易发生跨界环境影响,英国形成了完善的海上风电场的跨界海洋环评制度。此外,波兰等国也通过专属经济区的方式进行海上风电管理。
中国拥有开发海上专属经济区风力资源的主权权利,专属经济区范围的海风开发需要出台专门管理办法,后续随着中国海上风电逐步向远海发展,进入专属经济区范围后需要出台专门的管理办法。不过,中国已有山东、福建、广东、河北、上海、江苏、浙江、广西等多个省份及下属城市出台了涉及专属经济区海域或国管海域的海上风电发展规划,将深远海的海上风电作为中长期发展的重点,大力支持专属经济区海域的海上风电项目启动开发。
目前,各省的规划主要集中于前期工作,缺少更为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推进计划,仍需要政策予以支持。如果后续专属经济区相关的海上风电开始推动,我们认为将大幅打开海上风电长期资源空间。“十四五”后期就有望实现小批量专属经济区内的项目并网,也有望为“十五五”开始的海风建设做好资源储备。
第三,国内风电产业链出口的挑战与机遇并存。
一方面,国内风电制造产业链出海尚面临多方面挑战,不同环节出口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从海外风电产品的采购模式来看,整机、桩基及海缆产品一般由运营商或EPC承包商采购,风机内零部件及塔筒一般由整机企业直接采购。以欧洲风电市场为例,项目运营商和EPC承包商主要为本土企业,如Ørsted、Boskalis等,产品采购有较为明显的本地化特征,整机企业主要为西门子歌美飒、维斯塔斯等全球头部整机企业,相应风机零部件及塔筒产品采购具备较为明显的全球化配置特征。国产风电制造产业链出海在本地化配套服务能力、历史经营业绩、出口国反倾销制裁、海运费等方面尚存在一定挑战,目前国内部分风机零部件以及塔筒产能出口能力相对较强,风电整机出口体量相对较少,海缆及桩基环节尚处于海外订单获取阶段。
另一方面,国内饱满产能供应有望承接海外需求增长。国内外风机价差持续走阔,海外头部整机企业盈利承压,国产风机有望迎来出口加速期。我们认为,国内风机制造企业的研发制造技术在经历国内本轮快速机组大型化后,后续再通过一段时间验证,并搭建自身海外全流程服务团队后,有望接近外资风机厂商的水平,同时成本优势进一步强化。同时,现有国内在建的增量海上制造产能也多数将于2023—2024年陆续完成投产,预计国内风电制造产业链有望凭借相对充沛的产能供应以及供应链交付稳定性而有效承接欧洲海上需求外溢。此外,国内外钢材价差走阔也将进一步强化成本优势,桩基环节有望在海外饱满需求支撑以及产品相对成本优势进一步强化的基础上实现产品出口突破。
不过,仍须警惕可能存在的风电行业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不降反升与行业竞争加剧带来的风险。(中新经纬APP)
车昀佶 SAC 执证编号:S0080520100002 SFC CE Ref:BQL481
曾韬 SAC 执证编号:S0080518040001 SFC CE Ref:BRQ196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王蕾
标签: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
- 曾韬等:风电设备步入建设加速期,行业产值将重回增长
- 美股高开道指涨0.29% 市场静待美联储会议
- “二师兄”“菜哥”齐掉价,11月CPI或重回“1时代”
- 标普结束五连跌,纳指涨1.13% 热门中概股普涨
- 新经济这十年|T3出行崔大勇:网约车发展呈现三大趋势
- “一百多斤标书打坏两台打印机”,靠这些细节中国新能源客车“开进”卡塔尔
- 台积电赴美建3nm工厂:到大客户身边去
- 未名宏观|2022年11月进、出口点评:国内外需求走弱,进出口均大幅回落
- 新能源乘用车占据主流 二手车出口试点再扩大
- 李一男造车遇挫 自游家或因资质问题短期内无法交付
- “退补”后新能源汽车分化加速
- 北京部分城区演出场所有序恢复演出、入场可不查核酸
- 《关于优化完善山东省疫情防控政策措施的通知》解读问答
- 永兴材料子公司涉嫌逃避监管排污遭通报 碳酸锂冶炼生产线临时停产受关注
- 11月乘用车销量现同、环比双降 自主品牌累计批发份额首达50%
- 越南新势力VinFast申请赴美IPO,合作宁德时代、国轩高科谋图海外
- 长城汽车组织架构调整 欧拉和沙龙、魏牌和坦克将实现双品牌运作
- “防疫电子哨兵”的“退役”难题:数量庞大残值低,隐私信息很棘手……
- 亚洲金融合作协会创始秘书长杨再平|以ESG为契机强化可持续发展的微观基础
- 从“制造”跃向“智造”,政产学研人士热议粤港澳大湾区“共享创新”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执行院长张博辉|ESG是可持续发展的具象化表达
- 福建永泰的古油杉
- 2022年11月份CPI同比涨幅回落 PPI同比继续下降
- 三七互娱出海赢了米哈游?其实是手游市场单月份的超越